姜 旭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始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1967年时任美国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古德马克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用以指代和传统印刷媒体不同的、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形态。①新媒体的加入对于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注入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便利了民族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而言,新媒体的加入丰富了大学生交往沟通的手段,使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更加便捷。但新媒体也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正无形的冲击着民族院校思政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尤其是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使得民族院校部分大学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本文尝试着分析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探索新媒体给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对策以期能够解决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瓶颈和难题。
民族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普通院校来说,它肩负着特殊的任务,因此具有别样的办学特色,主要来说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任务,这决定了民族院校在教育制度、方针政策以及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上与普通高校有共通之处,但又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色,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多民族性、学科体系倾向于民族问题研究以及学术文化氛围纷繁各异等方面的不同。正是由于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凸显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贯穿共性之中包容个性的原则,坚持德育渗透、以人为本的方向,努力培养致力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人才②。
首先,民族性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特征。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部分比例,由于教育对象、办学宗旨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带有普通高校所未有的一些民族课程,学校环境也更加带有民族氛围。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的学生由于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的不同,在高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带有自己的民族烙印,因而民族院校在对受众群体教育的过程中通常带有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其次,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伴有艰巨性。民族院校中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地理位置、成长环境与汉族大学生有所差异,少数民族意识、少数民族心理都很强烈。在民族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艰巨的教学任务。在教育内容及方式上要有针对性的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适合他们的授课内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新媒体的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网络和新媒体环境下,因为隐匿和私密信息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教学的时候,更易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改变的挑战。③例如一些西方媒体等利用具体的新媒体载体如微博、微信、INSTAGRAM等社交软件来散布一些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为此达到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目的。而部分民族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不高,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其次,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从现实来看,民族院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及其工具的增多,会减少使用传统的接受信息方式。而且,带来的现实情境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民族院校中的教师沟通减少,这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无形中被削弱力量。
最后,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了民族院校大学生群体的辨别信息能力,多元复杂的互联网一方面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信息也会导致大学生群体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缺乏判断力,容易迷失自我。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些宗教、民族的多元信息影响下,很容易产生一些思想问题。
首先,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带有多元化的特点,这就给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内容上的欠缺。新媒体的发展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具有便捷性、形象性、生动性传播特点的互联网资源,使互联网上的海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较好的丰富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拓宽大学生视野,增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了不利局面。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相继涌现,面对海量的资源,对于媒介素养相对不高的部分民族院校大学生而言,则难以分辨其真伪。一些组织和个人利用民族院校大学生这一特点,为其灌输不正确思想和意识形态,而新媒体的普及给其恶性发展提供了成长条件。
对于上述情况,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情况。从国际上来看,新媒体的开放特征便利了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制造、宣扬并传播其文化和意识形态,向我国输入其文化产品,以达到对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鼓吹暴力、宣扬个人主义的目的,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我国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艰巨的挑战。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些企业和商家在制造文化产品的时候,不从社会公共道德和利益出发,完全的追寻商业价值,生产出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发布到互联网上,在新媒体的助推下得到快速传播,对于一些民族院校大学生而言,严重影响着其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新媒体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了双重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平衡周全,这就对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衍生出的相关网络平台和应用软件丰富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开拓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渠道。新媒体的应用,使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利用新媒体软件,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应用拓宽授课时间,创新教育方式。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推广度高的平台发布教育内容,让学生形成自由选择,变被动接收为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浏览,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打破传统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基础。
其次,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而言,通过新媒体的接触,提高了民族院校青年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位置。大学生作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通过接触并使用新媒体,不再盲目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进来;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借助新媒体的使用,能够更加完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群体。
最后,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使教师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那样牢牢掌握着话语权,面对海量的信息和资源,民族院校大学生借助移动终端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各种信息,也因为这些大量信息的传播化和便捷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掌控力方面难免产生弱化的影响,新媒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直面这些影响,积极构建新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对策。
1.利用新媒体加强民族院校网络平台建设
在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据着庞大的群体,各种网络及新媒体的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刻不容缓。首先应加强民族院校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民族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在校园各种论坛上加强民族团结舆论教育尤为必要,因此就要加强对于校园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⑤此外,民族院校还应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宣传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养成时期,对于各种形形色色的消息辨别能力不强,稍不留神就容易陷入法治犯罪的边缘。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强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2.利用新媒体构建多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新媒体的不断推广和广泛运用为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平台,民族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破传统的、固化的教育体系。具体来讲,民族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高效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层层深化,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和海量资源,不断加强其影响作用。并且要紧跟时代发展,将新媒体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确保能够不断提升思想政教育的实效性,使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牢牢掌握主导地位及话语权。
3.利用新媒体提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新媒体时代下各式各样信息迅速传播,对于民族院校而言,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抓住任何机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应具有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学会善于接受新事物,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下的各种不良思潮,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1.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理论内容
传统课堂所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不能及时加入党中央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政策,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不能满足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使用,给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为此,民族院校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即时更新讲授内容,宣传党和国家最新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发布授课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民族院校大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建立良好的教学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利用新媒体挖掘民族特色教育内容
民族院校应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海量资源,寻找先进的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活动内容,与民族院校实际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网络平台给民族院校寻找此方面的内容提供了支撑,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不仅要介绍党和国家先进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还要依据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不同的宣传教育,教育内容要富有民族特色,可借助新媒体的海量资源加入民族图片、民族活动、民族音乐等内容,使教育内容更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有效的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利用新媒体开辟民族院校文化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而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更为重要。民族院校是国家为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设立的院校,其办学定位、课程安排等情况有区别于普通高校。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用一种隐性的方式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民族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民族特色内容教育之外,还应加入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教育内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践性。
1.利用新媒体引导民族院校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群体而言都带来了利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新媒体的加入,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未有过的效果。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新媒体来引导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习到的思政理论以及民族理论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要鼓励民族院校大学生将有益于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团结的思想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
2.利用新媒体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建设课外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政治性,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满足民族院校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课外第二课堂。⑥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民族团结理论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等内容发布在新媒体软件上,便于民族院校大学生们学习。在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同时又突出了民族院校办学的民族特征,此外还应引导民族院校大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政治,针对热点政治事件发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正确舆论,这种新形式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利用新媒体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普通院校的共性特征,又因其民族性办学理念具备了普通高校不具备的特征。新媒体时代,民族院校思政工作者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深化民族院校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可以分析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民族习惯,在尊重其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基础上,利用一些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特别是要迎合本民族的元素,以此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寻找不同民族之间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进行广泛互动,既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又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个性发展与自我提升。
[ 注 释 ]
①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
②赵铸,冯文华.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39(3).
③杨锟.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挑战及优化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总第192期).
④李晓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6.7.
⑤史言涛.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谈——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15(3).
⑥郑珊珊.新媒体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文化与探索,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