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 一村一策打造渐进融合的合村并点新模式

2019-12-14 03:32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一策一村新村

(作者为胶州市里岔镇党委书记)

里岔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全镇辖101个村、6.4万人,总面积157平方公里。作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镇,里岔镇担当作为、先行先试,在合村并点优化行政村规模上找方法、趟路子,全力打造组织振兴的“试验田”。

一、工作动因

里岔镇所辖的101个村庄中,户数在200户以下的有63个,人口数在500人以下的有47个,最小的村庄贺家屯村仅有26户,但多数村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极大地增加了行政成本。同时,由于村庄规模小,村庄可统筹协调利用的各类资源少,在村庄内部看,无法催生大规模的土地规模化流转,很难形成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的农村经营主体;从全镇全局来看,镇级层面落户一个项目,常常要涉及协调多个村庄,极大地影响了项目落户的效率,制约了农业农村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在宣传发动中凝聚群众智慧。在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群众的意愿、群众的智慧融入其中,做到总体方案听群众意见、调整方案让群众决策、调整工作让群众知晓。方案明确了“六个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村干部和村民待遇过渡期内不变、上级转移支付及扶持政策不变、已签订的各类有效经济合同不变、原债权债务归属不变、原村资源资产所属关系不变)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渐次推动“合村—合账—合居—合心”的总体基调。同时坚持正面发声。研究制定了“三张清单”(政策清单、红利清单、负面清单),让全镇干部群众懂政策、知红利、明底线。同时以为新村起名的方式,吸引村民广泛参与。陡岭后村、染坊庄村、于家村、石崖子村合并后,新村村名引发了群众的大讨论,先后更换7次,最终确定为“福河新村”。

二是坚持依法依规,在法定原则下规范调整流程。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把严格依法办事贯穿始终。依法依规开好动员大会、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四场会议,确保调整的合法性。前期调整的41个村庄应参加投票6451户,实际参加投票5878户,平均投票率91.12%。行政村规模优化调整工作启动后,先期成立行政村规模优化调整领导小组,吸收合并村庄的“四职干部”担任组员,在稳定村干部队伍的同时,通过调整工作发现干部、启用干部。目前合并的16个新村,全部配备了素质高、能力强、威望高的代理书记,部分新村书记上任后,聚焦村集体增收难题,解决了之前多年没解决的土地陈欠、问题合同等问题,为村集体增收260余万元。

三是推行“一村一策”,在结合村情的基础上促进融合。在推进村庄合并中,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找到合并的结合点,画出融合的同心圆,在第一批合并的村庄中,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根据历史渊源,让村庄回归。追根溯源,对历史上本为一个村庄,后因行政管理因素拆分的村庄,优先进行合并,让分家多年的“弟兄”回归(如良乡一村、良乡二村、良乡三村和薛家河村,原为良乡村)。二是根据血缘关系,让村庄回家。理顺血缘关系,对宗亲关系紧密的村庄,利用其“血浓于水”的亲情,推进村庄合并,将分散多年的“家人”聚为一家(如陡岭后村、染坊庄村、石崖子村、于家村)。三是根据地缘关系,让村庄汇合。把地缘相近、禀赋相通的村庄进行合并,让“一墙”之隔的邻居汇合(如东安家沟村,西安家沟村,大埠头村,小埠头村)。

三、启示思考

启示之一:村庄规模优化调整,不能好高骛远,要结合实际。村庄规模优化调整要注重顶层设计,更要强调生动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在区市、乡镇一级。浙江省通过多轮调整,确定村庄规模约2000人为宜,通过我们的实地论证,也发现一旦超过2000人,治理难度会大幅增加。

启示之二:村庄规模优化调整,不能“生拉硬拽”,要结合村情。村庄规模优化调整要尊重村庄之间的历史渊源,尊重村庄之间的风土差异,不能简单地在地图上“画圈”,要考虑到禀赋是否相通,关系是否相近。要找到融入点,找到契合点,才能实现由合村到合心,实现真正融合。

启示之三:村庄规模优化调整,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合并的方式要循序渐进。合并不一定要当下就实现集中居住,可以从合并组织开始,到合并三资,条件成熟的再合并居住。

猜你喜欢
一策一村新村
云州区坊城新村 乡村蝶变万家兴
吹泡泡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浅谈无锡某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提升“一厂一策”技术方案
旧改“一村一策”补偿差异大? 黄埔或执行片区标准模版
“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贪吃鬼”小小
妙用“一策”,巧攻 “两垒”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