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华
摘 要:介绍“211三案引学”的教学模式,通过解读该模式来讨论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总结其在教学中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有可操作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1
“211三案引学”的教学模式是于士斌在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提出来的,211是对课堂时间分配的一个比例,20分钟精讲时间,10分钟讨论,10分钟训练;三案分别指课前预习案,课堂练习案和课后练习案。
一、“211三案引学”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案:
之所以强调时间的分配,是因为新教师对学情和所教授的内容都不熟悉,容易出现“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前20分钟,提前备课标,备教材,备课件,备练习题,完成精讲部分,提高效率,将剩余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用于训练。北师大校友霍懋征曾分析了过去语文课堂教学用时过多,一篇课文教学五课时,而教学效果并不佳,主要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211三案引学对课堂时间的分配进行量化,对于指导年轻教师组织教学有借鉴意义。我曾经对比过4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物理课,其中3位教龄都将近10年,他们都很注重课堂训练。
二、“211三案引学”在教学上的具体要求
1.精讲
那些如果不讲学生就不会、不引导学生无法形成思维的内容、重要的考点、知识点和易错、易混淆的地方,都需要在精讲部分完成。在精讲时尤其要注意引导。课堂教学强调多媒体技术,鼓励运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投影辅助教学。
2.讨论
2.1在教学中施行精加工策略。
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中学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常常使用到复述策略的英语、语文等学科。学生在理解的层面上记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促使最近发展区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谨慎处理精讲部分之外,还要在课堂上不断和学生交流,通过不断提问、分析学生反馈,再讲解,使学生提高。
2.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建立问题库的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有疑而问、由问而思,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的问题常常千奇百怪,
“老师,石英钟为什么叫石英钟?”
“老师,你怎么不拿出毛泽东的亲笔书法?”
“老师,声音是由摩擦产生的吗?”
这些问题仔细想想,都很有讨论的价值,然而课上的讨论时间是有限的,没有及时解决,往往不了了之,很好的灵感就溜走了,对于这种情况,可建议学生建立问题库的方法,先将问题记录下来,课下集中解决。给学生的疑问足够的重视,才能激发学生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
2.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对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给予充分肯定。我校的英语教师王宁莉常对学生说,有创新就有分数;记得高中英语考试,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就用了“whats more”,老师就给了满分,这些鼓励和肯定对学生都是是非常正面的引导。
3.训练
3.1训练必须落实在纸上
课上要让学生进行纸上的训练,口头的表达是不可靠的,而且容易有学生滥竽充数,目前的中高考都是笔试,在课堂上,笔头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记得学生做碘升华凝华实验,单质碘在加热后升华成紫色的碘蒸气,我认为实验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应该是比较深的,但是在期末测评中学生的答案竟然出现了黄色,还有不会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实验虽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通过下笔总结,学生还是容易出错。
3.2训练所使用的练习题需具备以下特点
(1).内容反映考点
(2).形式多样化
(3).题目分层次
4.课前预习案
强调学生的提前预习,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知道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的知识和错误的前概念,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5.课堂练习题
课堂练习要当堂评价,教师可以拿红笔来回走,进行批改;没有批改完的,要在下课时收上来。
6.课后练习题
给学生留的作业也应该是精选的,而不是随便的给学生留一课的练习册,给学生留的习题,自己一定要提前做一下,删去偏难怪的题目。
三、“211三案引学”对教师的要求
1.及时反思,以邻为师,同伴研修,以处处是精品,堂堂是好课为目标。
2.加强学情分析:
2.1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时间短,需要老师严格要求。比如初一学生做舰船模型,模型較大有8张卡纸,一开始学生觉得剪的东西有点多,好像有点望不到头的感觉,但是我坚持要求他们继续,做了几节课之后,舰船模型初步形成,学生们有了一些成就感之后,做得更快了,兴趣更浓了。
2.2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需要老师适当鼓励、肯定。
四、“211三案引学”模式的不足
“211三案引学”给出了组织课堂教学的大概框架,在具体的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方面没有涉及,也没有关注各个学科在核心素养方面对学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