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2019-12-13 07:22迪丽努尔·玉苏普
声屏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黑天鹅色彩

迪丽努尔·玉苏普

摘要:影片《黑天鹅》讲述了芭蕾舞女妮娜竞选芭蕾剧《天鹅湖》主角,为同时扮演白天鹅与黑天鹅,努力挖掘自身黑暗本质的故事。影片通过对色彩的对比转换、象征符号恰当的隐喻达到了色彩与符号的完美结合,极好地阐释了主角妮娜由“自我”的蜕变、“本我”与“超我”的调和,最终实现“自我”的过程。文章从画面语言的视角对《黑天鹅》进行分析解读,围绕色彩的变化、象征符号隐喻两方面,探讨影片的艺术内涵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黑天鹅》 色彩 象征符号 镜头语言

影片《黑天鹅》讲述了芭蕾舞演员妮娜在艺术总监托马斯的引导下发现并挖掘内心长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本我”,最终以自我毁灭的方式实现了“本我”与“超我”的调和达到“实现自我”的完美境界的心路历程。电影作为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体的画面语言媒介,其使用的色彩在影片中有某种特殊含义。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说,“我们得干预彩色电影,去除它惯常的真实性,以当时的真实性取而代之”,①“特定色彩能让观众做出相应反应,所以他们会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动作有着特定的预期”。②本文欲围绕色彩变化试探讨影片的艺术内涵和价值意义,认为影片通过对色彩的对比转换极好地阐释了主角妮娜由“超我”的蜕变,挖掘内心的“本我”,经过“本我”与“超我”的调和,最终实现完美“自我”的过渡。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阶段:“本我”是人格最原始欲望、冲动、性;“超我”属道德,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构成;“自我”服从现实原则,是“现实的人”。“戏服与化妆不只是增强幻象,更应该是主题与人物的一部分”,“服装的颜色也可以用来暗示转变。”③电影《黑天鹅》分别用粉、灰、黑三种颜色,诠释了妮娜由严以律己“超我”的白天鹅时期,到发觉“本我”并战胜“本我”,达到“自我”的圆满时期的全过程。

优雅的白天鹅——梦幻的粉色、天使的白色时期

不难发现妮娜的出场就是梦幻中的“白雪公主”“芭蕾天使”,舒缓的音乐、柔和的自然光、雪白而自然下垂的蕾丝裙、温柔的眼光、柔和的圆顶光,妮娜就像一位美丽的天使接受万物的朝拜。天使般的妮娜以舞姿诠释着白天鹅的优美、温柔、慈爱、纯洁。

妮娜的房间是一片娇嫩的粉色世界:粉色睡裙,粉色枕头,粉色被罩,粉色墙壁,粉色嘴唇,粉色早餐,粉色布娃娃,粉色外套,雪白的围巾,整齐服帖的盘发。表面上妮娜是一个怯弱的乖乖女,托马斯对妮娜评价说“当我看见你时,你适合白天鹅,对,你美丽、害怕、脆弱”。在强大的压抑和自我控制下,妮娜就是白天鹅的化身,片头妮娜白天鹅的梦正是她白天鹅愿望的实现。

托马斯的创新打破了妮娜白天鹅的梦,她不仅是美丽优雅的白天鹅,还需要将自己变成充满欲望、魅惑的黑天鹅。为了理解黑天鹅的“魅惑、欲望、热情”,此时她为自己选择了第一位导师托马斯,所以当她去请求托马斯给她主角的角色时,她穿了件白色上衣(“超我”)和黑色裤子(托马斯),鲜艳的口红(魅惑,“本我”)。她模仿和寻找“本我”,长期被压抑的黑暗本性也开始了悄悄地释放。

白天鹅与黑天鹅的抉择——矛盾的灰色

在竞选《天鹅湖》的主角时,妮娜是粉色裤子、粉色围巾,身上却是浅灰色衣服,脚上是深灰色的鞋子,在墙角练习,灰色、白色、粉色同时出现在了妮娜身上。这一时期的妮娜是“本我”与“超我”的共存体,妮娜已开始了她的蜕变,她有了欲望的表达。她所选择的位置却正对贝丝的休息室,这无疑是种窥探,表明妮娜内心对进入这近在咫尺的休息室的渴望。当休息室里稍有动静,就立马引起了妮娜的注意,并要上前一探究竟。包括后来妮娜偷走贝丝的口红,这一切都表明妮娜作为一个后来者对先行者的崇拜与取而代之的雄心。

妮娜在得到天鹅女皇的角色后的第一次练习时,白色披肩、粉色上衣、灰色下裙,这就是妮娜此时处境的外设。粉、白色代表“超我”,灰色表示“本我”欲望,她一面违背着母亲的教导,一面努力靠近托马斯,同时还要努力取代贝丝的地位,所以妮娜身上会同时出现这三种颜色。

妮娜在医院看到贝丝瘫躺在病床上,扭曲变形骷髅般的脸后,将贝丝客观的车祸造成的腿伤想象成是贝丝用自残的方式诠释出黑天鹅的邪恶。妮娜十分恐惧地回到化妆间,开始进行心灵的抉择:是像贝丝那样自残来达到事业的巅峰,还是放弃梦想安心扮演“四只小天鹅”?最终妮娜选择了前者。她开始放弃乖巧可爱、白璧无瑕的自己,告别了过去的布娃娃,选择了一根木棍来陪伴自己,也开始了对母亲疼爱的抗拒和保卫自我主权的战争。妮娜由原先怯弱小心翼翼的“超我”变为了现在主动大胆的探索者与抗议者。此后的妮娜在训练上基本放弃了粉色,放弃了“超我”的控制。当莉莉将妮娜带到酒吧时,妮娜第一次尝试了黑色上衣,品尝到了“本我”带来的快感。

黑天鹅的诞生——张狂的黑色

经过与莉莉的酒吧一夜后,妮娜更接近自己黑暗的内心,她的练习服彻底变成了黑色。黑色的上衣、灰色的短裙,她正在靠近欲望的深渊,也在接近内心的“本我”,白天鹅正在逐渐黑化、蜕变成黑天鹅。

演出当天,妮娜内心的欲望、野心达到了极致,也实现了向黑天鹅的转变。此时她已无法体会白天鹅的纯洁、脆弱,内心只有黑天鹅的欲望、霸占、控制。白天鹅那段短暂而失败的表演,也象征了妮娜内心“超我”放出的最后一道光,却被“莉莉是‘王子的女友”的发现而结束。她再次感受到了被取代的威胁,登台后试图在众多小天鹅中寻找莉莉,以确定自己才是女王,而她在众多小天鹅中找到的却是她自己,内心的落差使得她的白天鹅表演失败。

黑白天鹅在化妆间的厮杀是妮娜“本我”与“超我”的正面抉择,妮娜杀死了着黑裙的“白天鹅”,穿着一身白色芭蕾舞裙的妮娜变成了“黑天鹅”,“超我”的控制也被“本我”所取代。妮娜以异化了的形象战胜了自己,成为真正的黑天鹅,黑色的裙子、黑色的面纱笼罩下的妮娜变得无比的强硬有力,皮肤褶皱,手臂异化。妮娜取下黑色面纱,黑色羽毛开始布满全身,她尽情地享受着正在蜕变的自己。在一个360度大转排镜头下,妮娜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黑天鹅,台下观众沸腾。交替的侧面灯的照射下,墙上投影出黑天鹅的两个影子,也就是说,原本具有两种特性的白天鹅与黑天鹅,合二为一,白天鹅必死无疑。

亚里士多说过“最好的悲剧是发现的同时又有突转”,④妮娜回到化妆间,换装成白天鹅后见到了真实的莉莉,知道了原来自己杀死和战胜的就是自己。最后的一段白天鹅的表演,既是妮娜经过认识“本我”,以及“本我”与“超我”的战争后,回归到了白天鹅的脆弱,但原先那个纯洁的白天鹅已不复存在。因此妮娜也将如白天鹅一样,舞剧的最后一幕也是妮娜的最后一幕,妮娜就是那只历经苦难的白天鹅。她品尝触碰了自己的梦,梦却破碎了;她受伤了,心碎了。随着最后一段表演的结束,妮娜的生命也在逐渐消失,表演最后的葬乐即是为死去的白天鹅而奏,也是为妮娜而奏。那段王子与恶魔之间徘徊的舞蹈也是妮娜在白天鹅与黑天鹅之间徘徊的人生写照。影片以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告诉人们妮娜的那一次跳跃以后的永恒真理——无可取代的完美是用生命换取的。

“在最好的影剧作品中,布景都会成为主题与人物的延伸。”⑤电影中为了更好地阐释影片寓意,往往会使用一些具有隐喻性的布景,“隐喻一般是由表面无关的事物比喻产生意义。”影片《黑天鹅》中,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拍摄中也有意地使用了如情绪音乐、音乐盒等具有隐喻意义的道具。

结语

影片《黑天鹅》巧妙的运用了戏服色彩,丰富了电影画面语言内涵。人性中被压抑的黑暗心里,“自我”由最初的萌芽,慢慢生长,最终占据整个人性。正如影片片尾,白茫茫的一片之中,最初是一根小小的羽毛若隐若现,之后慢慢生长,直到占据整个画面,吞没白色,笼罩“黑色”世界。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栏目责编:杨 刚

注释:

①[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认识电影》,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24页。

②[美]帕蒂·贝兰托尼著,吴泽源译:《不懂色彩不看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力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6月版,第4页。

③[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认识电影》,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280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06页。

⑤[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认识电影》,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268页。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黑天鹅色彩
黑天鹅格里布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灰犀牛”“黑天鹅”
直视“黑天鹅”
神奇的色彩(上)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浅析镜头语言中的隐性叙事
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
黑暗中的诗意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