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平
摘要:以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已走进人们的视野,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因此,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拓展新闻采编渠道、丰富新闻内容、创新新闻形式已成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文章围绕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针对如何提升采编工作人员核心竞争力采取的有效策略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新闻采编 核心竞争力 策略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主要包括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两方面内容,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过程较为繁琐,后期新闻制作耗费时间长,新闻事件极易失去时效性。而在新媒体背景下,采编人员能够将新闻事件现场第一时间传导至电视媒体播放终端,使新闻事件报道具有即时性。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新闻采编领域形成了多维度、多元化的竞争态势,新闻工作者纷纷依托于新媒体大环境,既提升了新闻采编工作的技术含量,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分析
信息渠道广,形式多样化。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往往借助于媒体端的独家报道,新闻类型与内容呈现出单一化。而在新媒体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网络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仿佛一夜之间占领了整个互联网。像微博、博客、优酷、百度、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领域的主力军。人们利用这些渠道,寻找生活素材,将身边的真人真事传播到自媒体平台,传播形式涉及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多种类型。而面对数量庞大的信息,人们也无法准确辨别真假,进而出现了许多失真报道,有的新闻报道甚至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新媒体业务形态分布图如图1所示。
新闻采集报道不同步,新闻事件具有连贯性。新媒体背景下,可以针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持续报道,然后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网络新闻平台向社会发布。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采集人员对后续的新闻信息进行编辑,既不影响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观看需求。比如,2018年延安老百姓比较关注的供暖问题,如果仅仅播出一期,老百姓无法看到后续的处理结果:供热温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信息。
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
来自媒体大环境的挑战。过去,传统媒体传播渠道有限,传播形式处于固定模式,常常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比如延安电视台,在当地具有较高权威性。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人们可以借助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传播载体观看各种类型的新闻节目,可选范围较大,媒体的传播形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在这种形势之下,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挑战也逐步升级。过去,电视媒体在发布某一个新闻事件时,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把关,信息的获取渠道一般通过电话、大众投稿与采编人员的即时采集,新闻事件的形成时间过长。而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即时发送新闻信息,新闻事件的不确定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使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着严峻挑战,“采集新热点、制作好新闻”愈加困难。
来自新兴技术的挑战。新媒体涉及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种新兴的高科技技术,而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从技术先进性方面来说远不如新媒体,因此,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熟练掌握传统新闻媒体技术的同时,必须学习和掌握各种新兴技术。此外,新媒体背景下,大众可以针对新闻事件发表个人看法与意见,在网络平台上面构建一个信息共享格局,而传统电视媒体则很难实现实时互动,新闻事件的传播广度受到限制。
提升电视新闻采编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加强互动,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虽然说新媒体与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但是二者同属于媒体行业,具有较多的相通点与共同点,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利用新媒体的诸多优势来制作和打造全新视觉效果与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的新闻节目,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各取所长,促进电视新闻媒体的长效发展。
比如报道全市召开环境系统座谈会。如果采用传统电视媒体的报道形式,只是从音、画方面进行处理,忽略了会议召开过程中的代表讨论环节,例如针对本市水污染事件该如何处理、对于工矿该如何整治、对国家及行业环境法律法规该如何落实,都没有相关的视频画面与解决问题的最终答案,这就使新闻报道失去新闻价值。然而,如果将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可以实现现场的实时对接,并通过自媒体收集当地群众针对环境保护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与会代表可以借助新媒体与大众代表进行实时互动交流,然后将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大众代表。这样一来,既体现了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也使大众群体对电视新闻媒体产生了依附感与依赖感。
此外,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还可以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面进行包装和处理,使画面更具观赏性,交流更显流畅,以提升新闻事件处理结果的效率。
挖掘传统电视媒体潜力,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播放的新闻事件,真实度达到100%,而新媒体的参与者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这其中也包括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群在传播新闻事件或者相关信息时,极易出现报道失真的情况,一旦虚假信息传播开来,会给社会某一群体或者社会局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因为互联网上不实新闻报道而发生的民事案件频频见诸于各个媒体端。比如某地产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自媒体上打出如下广告语:“购买某某地产公司的房子,可以就讀最好的学校,住最好的豪宅,享受最尊贵的服务。”看似没有任何问题的广告语,却严重违反了我国的《广告法》。《广告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广告宣传用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好、最优、最高级等违规用语。因为大众群体一旦相信了广告宣传语的内容,就极易进行盲目投资,而投资结果如果与广告宣传大相径庭,就易发生矛盾和纠纷。
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对发布的新闻事件、新闻信息进行层层审核,如果发布的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属于国家严令禁止的内容,都会被一一剔除。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注意甄别新闻事件的真假,不能一味相信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内容,在采集互联网新闻事件时,事先对新闻内容进行核实,当确定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权威性后,再借助新媒体,使新闻事件持续发酵,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比如采集火灾现场的即时性新闻时,对火灾事故中伤亡人数的报道,必须如实准确。如果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采编人员只是了解了大概的伤亡人数,就盲目性地传播到网络平台,甚至有些别有用心者故意虚报伤亡人数,受众群体以讹传讹,就会造成严重的负面舆论影响。由此可见,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用事实说话,利用电视新闻媒体的真实性特点,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形式,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净化社会舆论,提升电视新闻采编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电视新闻采编公信力,确立电视新闻采编主体位置。目前,虽然新媒体的各类新闻事件五花八门,但是这种集中轰炸的新闻堆积模式在充斥大众眼球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缺失权威性、社会公信度较低、缺乏法律背景的强大支撑、传播渠道泛滥成灾等,这都是导致新闻事件变质的主要因素。而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虽然传播广度受限、传播速度较慢,但是在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公信力方面,仍然处于优越的位置。基于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不断夯实新闻采编技术根基,站在全新的高度审视与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一步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发挥社会维稳的重要作用,通过合法、合理、合规的渠道采集新闻信息,避免走捷径、抄小路,要光明正大、务求实效,以增强大众群体的信任度,获得更多人群的关注与认可。
结语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代发展同步,积极借鉴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構建一个集应用技术先进性、传播渠道广延性、传播内容真实性于一身的电视新闻采编新格局。(作者单位:延安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马立敏:《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西部广播电视》,2019(2)。
2.张丽君:《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传媒论坛》,2019(17)。
3.郑淡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探究》,《长江丛刊》,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