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政 孙双兴
摘要: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县域金融类似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的“毛细血管”,处于整个产业链末端并深入實体经济内部,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同时与乡村振兴、三农经济和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影响,县域金融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县域金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县域金融机构“抽水机”现象显现,如何由“抽水到供水再到造水”的转化,真正做到有效支撑乡村振兴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莱西市实地调研分析,探索县域金融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具体实践。
关键词:县域金融 乡村振兴 莱西市
一、莱西市县域发展现状
莱西市辖三个街道办事处、八处镇办,861个自然村,人口共计76.42万人。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620.1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8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99.50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58.73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比例为9.98:48.3:41.72。截至2018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8606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57636户,私营企业16435户,内资企业735户,外资企业4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70户。
二、莱西市县域金融供需分析
在县域金融供给方面。目前在农村层面,正规金融体系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大机构组成,邮储银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作为辅助。同时,也存在私人钱庄、民间借贷、高利贷等非正规金融。通过调研发现,县域金融供给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种类较为单一,市场竞争不充分。从网点布局来看,目前大型银行保留在县域的网点大都还是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单一网点,农村层面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发达、人口因素等原因,缺乏正规金融布点,莱西大多数农村网点仅有农行、邮储、农商行等三到四家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单一导致竞争缺失、效率低下、贷款成本偏高等一系列问题。二是管理体制和业务发展与农村经济特点存在一定矛盾。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莱西市共861个自然村,有工商、农业、综合大型、小型等村落的划分,目前大行普遍实行“大一统”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缺乏特色化产品,已无法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色化生产与经营需求。加之商业银行信用评级门槛普遍较高,但由于农户缺乏有效抵质押品和现金流凭证等,一些规模小但效益很好的企业也难以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三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国有大行虽具有丰富的产品体系和较为优质的服务,但由于网点数很少,未能全覆盖莱西农村市场,较多村民由于位置偏远、前往网点时间成本过高等原因未能享受到农行的相关服务。农商行得益于各项业务起步较早,在莱西网点最多,许多政府单位发放资金如农村小麦补贴、老年人高龄补贴、农村退役军人补贴占据其业务非常高的比例,这部分业务农行网点少、邮储多为代办点,所以农商行一家独大,但其产品和服务缺乏有效竞争,没有强烈的营销意识和良好的服务理念。
在县域金融需求方面。通过调研发现,村民对金融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是经营性信贷需求。一方面是农业种养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行业的生产及加工等产生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是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或加工业发展,例如汽车机械装备加工制造、盐业物流、石墨烯新材料制造、食品加工等的信贷需求。二是消费性信贷需求。村民生活较大额度的支出主要是子女的购房、购车和婚嫁等,其次对于医疗费用和子女教育等费用呈上升趋势。三是储蓄、汇兑、支付结算需求。一方面是农户储蓄用于紧急医疗、孩子上学或结婚时盖房送彩礼、赡养老人等,另一方面农民工外出务工,向家乡汇兑资金和就近使用银行卡转账、消费、取现等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多,且目前很多补贴资金、保障金、代缴代扣等通过互联网金融方式日益凸显。四是保险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且很多村民外出务工从事生产或运输等工作,村民对于养老和一些风险防控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五是其他现代金融服务需求。随着村民收入结构从以前农业为主,转向更多依靠其他方式,经济活动也日趋多元,一些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中高收入人群具有信用卡、金融租赁、信托、金融咨询等现代金融服务需求。
三、县域金融滞后性发展理论浅析
县域金融相比于城市金融发展会滞后一些,但发展滞后并不意味着市场空间狭窄。我们将县域金融和城市金融都按产业发展阶段来划分,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发达阶段。目前城市金融基本达到发展阶段,部分新兴城市金融已达到发达阶段。但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一些偏远山区还未起步。产业转移理论指出,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些在城市金融起步阶段的金融产品随着发展进程的推进,逐步转移至相对经济落后的农村金融起步阶段。
例如存折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村民对存折呼声较高。当前来看,银行卡这一结算工具,城里人几乎人人持有,而在农村,很多人思想并未转变,认为有了存折,存款金额数可跃然纸上,村民们便能时时明确银行卡里的数字,加之由于农村自助银行有限,持银行卡取现就更难了。我们认为,存折存单不会现在就退出存款市场,因为过时不代表消失,有人用说明市场还在。与此同时,通过调研发现一个现象,村民对于信用卡需求度较高,因为信用卡正好能满足村民对小额信贷的需求,且享受免息期的资金使用。因此,县域金融模式应当是城市金融的转移与新发展时期特点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四、县域金融发展实践探索
第一,转变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农村金融市场的观念。当前农业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农业经营方式趋向规模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日趋多元,农村生产力水平和村民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或将是一片蓝海。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应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准确把握当前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和方向,而不是摒弃农村市场或者消极对待。
第二,不能用城市金融的思维解决农村金融的问题。农户对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农村金融具有客户弱势、需求小急频、信息不对称等特性,其特殊的诉求和风险特征不能照搬城市金融的运作模式,而要根据县域金融需求滞后性理论,应注意城市金融的转移和县域金融的承接问题,加快建立适应当前农村市场的专业化产品与服务。注意创新县域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针对农村地区农户资产较为分散的特点,需要铺开面去做,而不是重点营销服务头部客户,避免用“二八定律”思维做农村金融市场。
第三,加快县域网点渠道建设。商业银行应积极发挥其所在地区网点优势,依据发达农村和边远农村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渠道发展战略,下沉市场广泛布局县域层面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实行“一村一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可通过与当地社区居委会或基层党组织对接等模式,解决县域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与“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5-12.
[2]陈旭堂,彭兵.乡村命运寄于社区内外——美国乡村变迁的启示[J].浙江学刊,2016(3):204-209.
[3]何慧丽.当代中国乡村复兴之路[J].人民论坛,2012(31):52-53.
[4]李智,张小林.基于城乡相互作用的中国乡村复兴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6):144-150.
(刘宜政单位:青岛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孙双兴单位:青岛银行济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