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关汉卿

2019-12-13 08:22孔蕾
商业文化 2019年16期
关键词:燕燕关汉卿窦娥

孔蕾

中华曲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门派众多。提起《窦娥冤》,作为我国最为脍炙人口的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作者关汉卿,亦被称为“曲圣”,但若说到关汉卿其人,大多不甚了解,“只识《窦娥冤》,不识关汉卿。”老舍先生言予大多数人,他认为这是绝不足够的。

关汉卿,”汉卿“是字,号已斋,又有“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又有其籍贯为元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以其为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故乡成谜

关汉卿是饮誉中外的灿烂明星。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的故乡在中国。然而,国人并没有弄清他的故乡在哪里。关汉卿的生平事迹各书所载不同。据元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己斋叟。”大都即今北京。据熊自得的《析津志·名宦传》载:“关一斋,字汉卿, 燕人。”这样就不能肯定他是北京人了。清代邵远平《平史类编》则说:“关汉卿,解州人。工乐府,著北曲十六种。”这样,他又成了山西人。而且关于此谈的书籍还有《解州志·人物》、 《山西志揖要·人物》等。另外,还有人说他是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人。乾隆时的《祁州旧志》和《祁州志》都说 “关汉卿故里祁州,元时祁之伍仁村人也。高才博学,而艰于遇,……”

如如此一来,关汉卿就有了四個故乡:北京,燕,解州,祁州。而且专家们争论起来,也是各有各的见解,究竟谁是谁非,难下定论。关于他的名字来历,《录鬼簿》说:“关汉卿,号己斋叟。”《析津志·名宦传》则说“关一斋,字汉卿。”这样,究竟哪一个是字,哪一个是号也成为疑案。另外,他的生卒年也没有定论。有一说他是金代遗民,或是出生在金代,活到元代的人,那么他当生1210—1227年左右,卒于1280—1300年左右。一说他是元代人,生于1240—1250 年,卒于1320—1323年左右。还有人提出两个关汉卿的观点, 一个出生较早,解州人, 但不是大戏剧家; 大戏剧家关汉卿出生元代, 大都人。还有说他生于1180年左右,死于元初。再一种则认为他生于1226年左右, 死于1300年,主要活动在元朝,写了许多杂剧,但没写《伊尹扶汤》。关汉卿如此有名,但为什么缺少关于他的记载呢?这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的反动是不无关系的。但就目前来说,人们认为他是元代戏曲家。自蒙古进入中原后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各族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元代废除科举制度80多年,使知识分子断绝了当官的途径。另外,统治阶级怕人们利用文艺鼓动造反,所以严禁文艺活动。关汉卿是社会地位低贱的知识分子,写剧作曲暴露统治者的丑恶又被视为非法;就在一般文人眼中,也因为历史的偏见,把戏曲创作视为背离传统的旁门左道加以鄙视。因此,在史书文献中,自然不会有关汉卿的记载了。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但关于他的一些疑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个个问号,将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惊天呐喊

由于元王朝废除了科举制,一些下层知识分子便无出头之日,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于是投身到勾栏瓦舍,以求解脱。

勾栏瓦舍是从宋金开始兴起的娱乐兼商业场所,里面不仅有各种店铺,还有表演杂剧、 曲艺、 杂技、 歌舞的地方。到元代,瓦舍勾栏非常之多,杂剧也成为当时的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但繁荣也带来了竞争,为了争夺市场,勾栏之间也相互斗争。这就迫使一些戏班子不断提高演出水平,不断推陈出新,以确保自己的饭碗。因此戏班子迫切需要知识分子,也格外尊重知识分子,把他们视为才人、 宝贝。这样不少中下层知识分子便投身到勾栏瓦舍。在无形中促成了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的结合,提高了杂剧的创作水准。

在随着戏班子的流动演出过程中,关汉卿广泛深入地接触到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知道他们的悲惨遭遇,看到了暗无天日的统治,于是决心为处于水深水热中的百姓呼号。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大悲剧《窦娥冤》,虽然写的是一位少妇受屈含冤,惨遭杀害的故事,而女主角在行刑前的血泪控诉和质问,实际上是剧作家对黑暗现实的声讨。在异常黑暗的年代,这种空前大胆的呐喊,真可谓惊天动地。

窦娥是一个在苦海里长大的孩子,她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在短短的20 年生命历程中,她几乎受到了封建社会加在妇女头上的一切不幸。三岁丧母,七岁被卖为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久又丧夫。她也自认自己一生多灾多难,没有好日子过。对未来她没有奢望,只望能克尽孝道,保守贞洁。这点要求对她来说的确不过份。可在当时邪恶势力横行的社会里,她的这点要求也不能实现。泼皮流氓张驴儿父子闯入她的生活,于是更大的不幸落在了她的头上。张驴儿逼婆媳二人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窦娥坚决反对。不巧这时蔡婆婆病了,张驴儿于是想毒死蔡婆婆,然后与窦娥成亲。不巧,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见计不成,反顺势反咬一口,借此威逼窦娥。窦娥没有做亏心事,而且她心目中的“明如镜、清似水”的官府一定会替她作主。可是她错了,这个桃杌太守是个见了告状的就下跪的人,因为他认为他们都是他的“衣食父母”。因此,一开始,他就袒护张驴儿,并对窦娥一味严刑逼供。甚至要拿蔡婆婆动刑,在这种情况下,她不得不承认自己药死“公公”。结果,被判死刑,含冤而终。

对于窦娥这样穷苦善良的女子, 剧作家充满了同情。在第一折,她出场不久就叹道:“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啊!”接着又唱道: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她又为什么这样愁苦呢?“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熳花枝横秀,断人肠的是困闼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 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 越觉得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不管白天黑夜,总是吃不下睡不着,时刻萦绕自己的就是烦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重的心没有稍微轻松一点的时候。作家往往是借题发挥,借物抒情。同样,关汉卿在这里借剧中人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悲苦不平的心境。

身为大家闺秀的刘倩英,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尚且无能为力。那么,一个妓女,在婚姻问题上则只有由人摆布,更无力回天。谢天香是关汉卿杂剧《谢天香》的主人公,她是官妓,是开封府歌妓的领班,才貌双全,深受书生柳永迷恋。柳永为了进京应考便托老朋友钱可照料天香,钱可为了柳永能专心读书,便想方设法给天香安加罪名,但没有成功,于是只好假娶其回家,柳永中状元后回来发现佳人已成为朋友的小妾,非常气愤,但等其见到钱可后,才知其良苦用心,一对恋人这才团圆了。

关汉卿却深谙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同情她们的遭遇,并且从她们身上找到了闪光之处——其聪明才智。如天香在唱柳永送她的词《定风波》时,把她的聰明才智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避官讳,竟能边唱边将词中需押韵的字一一换掉,而且又不损原意,可见她有多么高的文学修养,可谓巾帼胜须眉。然而因为她是妓女,她的才能恰恰成为束缚她的绳索,给她带来不幸和烦恼。她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希望能逃出火坑,改变命运,因此,虽舍不得柳永,仍让他去应试。柳永让老朋友照顾她,但她并不把希望寄托在钱可身上,她认为钱可是可怕的人物,因此在其面前也不敢承认自己与柳永的真实关系。

柳永和天香真心相爱,但钱可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柳永不该迷恋天香。便一次又一次地加害于她,她虽竭力反对,但终不能如愿,只好最后屈服。纵观全过程,天香的屈服、 妥协,都因强权所迫。

关汉卿无限同情弱者,表现出那一颗颗美好的心灵,是如何被强大的封建统治势力压迫得变形、衰竭,这正显示出他超乎常人的敏锐眼光和超越时代的人道主义精神。

引吭高歌真善美

许多人看了谢天香、 刘倩英的不幸后,都觉得心中有一股酸楚。特别是谢天香,对关系自己一生祸福的大事,完全任人调停,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不说反抗,就连自己和心爱人儿的恋情也不敢道破,正如鲁迅笔下的那些麻木不仁的人,让人觉得其窝囊,真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可是话说回来,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艺术要忠于生活,就得这样,虽然显得冷酷,虽然他充满同情,但也只能如此而已。

或许有人会把谢天香的软弱无能归结于她孤立无援,没有亲朋好友的帮助。但也不尽然,即使有亲朋好友也并不一定能帮助她。相反,往往是自己的至亲至爱将自己推入火坑。如《金线池》中的杜蕊娘便是一例。她是官妓,一次到济南衙府陪知府石好问和其义弟韩辅臣喝酒,她和韩辅臣一见钟情。当韩辅臣听石好问说准备把他安排到杜蕊娘家住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以为自己能和蕊娘结为秦晋之好,但他们错了,因为蕊娘的母亲是开妓院的老鸨,是个发不义之财的人,他在杜家住了半年多,她仍不答应他们的婚事,而且因为韩辅臣的钱越来越少而遭白眼。蕊娘求其母答应她的婚事,她不但不允,反而想出一条毒计,自己用些闲言碎语来离间他们二人,差点成功。好在石好问利用自己的权力成全了这二人。否则他们会被她活活拆散。杜蕊娘是老鸨的唯一亲人,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不是想方设法将之救出,而是使劲往火坑里推,《绯衣梦》中的王半州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想悔女儿王闰香和变穷的财主李庆安的婚事,结果,引出血案,差点酿成李庆安的杀身之祸。

如果说老鸨和王半州是粗俗之人,无知无德,只认金钱,不认亲情,那么兵部尚书应该是一个德义兼备的人吧?但《拜月亭》中的兵部尚书王镇之女王瑞兰,在兵荒马乱中与书生蒋世隆相遇,他们同生死、共患难,最终产生爱情,并结为夫妻。王瑞兰陪丈夫住在一个小镇里养病,可蒋世隆的病却不见好转。恰巧这时瑞兰的父亲带兵路过,瑞兰真是喜出望外,以为可以脱离苦难了。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会坚决反对,并不顾自己的申诉和丈夫的病情,将自己从蒋世隆身边带走,不管其死活。兵部尚书和前面的老鸨和王半州相比,则显得更加残忍,他明知女儿的恩人、心上人正处在生命危险中。他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而落井下石。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觉得蒋世隆没有功名,和自家门不当户不对。他为了个人的面子和虚荣,竟置女儿的幸福、恩人的生死于不顾,这已不能说其粗俗或是无知,而只能说其毫无人性,在这个剧本中有这样一支曲子:

“(庆东原)他则图今生贵,岂问咱夙世缘;违着孩儿心,只要遂他家愿。则怕他夫妻百年,招了这文武两员,他家里要将相双权。不顾自家嫌,则要傍人羡。“作为女儿,瑞兰早已洞悉父亲的所作所为。他做事有着极强的功利性。他要让他的家富丽堂皇。这支曲子,完全撕破了那张唬人的、 道貌岸然的假面具,使其龌龊虚伪的灵魂暴露无遗。作为艺术家,关汉卿并不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发表什么评价,而是让人物自身用自己的行为来塑造他们的形象。在《金线池》中既有为追求美好理想而顽强斗争的蕊娘,也有挖空心思陷害亲生女儿的老鸨。《绯衣梦》中有批判嫌贫爱富的行动。《拜月亭》中的瑞兰,同样也为自己的爱而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她们的这些行动都显示出她们忠于爱情的高尚品质。

对女性忠于爱情的赞美,在其剧作《调风月》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女主人公燕燕只不过是贵族家庭中的小婢女。她不但不卑躬曲膝, 还有自己的意志,敢说敢做,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却敢于同命运抗争。她生活在大户之家,见识广博,她知道风流男子甜言蜜语,因此总是与对她表示亲近的男人保持高度警惕。但在潇洒的小千户的频频进攻前却动摇了,她虽怕上当,但却舍不得这个机会,最后在小千户的软缠硬磨之下,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并陷入热恋中。可后来小千户却又接受了富家小姐莺莺的定情物。

燕燕在服侍他的时候发现了秘密,并得知了实情。对此,燕燕气得火冒三丈,恨小千户,更恨自己。并断然和小千户断绝关系,并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后来小千户又来求其原谅,但她却不再理他。小千户为了报复燕燕,派人到莺莺家为自己说亲。老夫人于是让燕燕前去说媒,去了之后,她提醒莺莺提防小千户。在婚宴上,得意忘形的小千户指着花枝招展的莺莺挖苦燕燕,埋在其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升了上来,于是当众揭穿了小千户的嘴脸,全场的人都为之震动,但为了照顾大户人家的气派,大家决定实现小千户的诺言,娶燕燕为小夫人。但她拒绝了,并且当下出走。

猜你喜欢
燕燕关汉卿窦娥
窦娥冤
戏词救命
红包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关汉卿》(节选)
至少你拥有最好的年华
五只蚕豆耳朵
谁杀死了窦娥
神奇的“控制表”
关汉卿巧言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