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旅品牌绘就最美山水画

2019-12-13 08:22赵曼君黄庆刚王念徐海涛杨陈欧惠兰
中国名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刘三姐桂林文旅

赵曼君 黄庆刚 王念 徐海涛 杨陈 欧惠兰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一句句古诗,折射了文人墨客寻访桂林、寄情山水的传统意象。

广西桂林以自然为底、文化为魂,宜人的山水风光与诗意的历史文化碰撞,不仅装点着游人的记忆空间,也激发了当地旅游品牌的活力。如今,这里“一城文化满城绿”的风韵不断彰显,让诗意更浓,远方如家。

“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既是大趋势,也是桂林的大优势。”桂林市市长秦春成在11月21日召开的2019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说,桂林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推进文化、旅游和生态融合发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让历史“活起来”

立冬后的桂北渐增凉意,农妇丁秀珍在家门口仍能遇到外地游客。她家所在的兴安县严关镇江西坪村紧靠灵渠,清澈河水环村而过。村庄民居古色古香,古樟树掩映着青石灰瓦,新修的“三米驿站”古街再现着昔日灵渠码头商贸繁荣的景象。

跨越2000多年的灵渠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历史遗存。在灵渠沿线,近年结合历史、人文打造起的一系列文旅品牌,让这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活”起来,河段经过修缮陆续复航,绿道串联起的“灵渠人家”旅游线路成为游客追捧的新热点。

行走在桂林可以看到,众多历史文化经典正散发着新活力。独秀峰下的明代靖江王城古韵尽显,“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的名楼胜景重现,“老桂林街巷标本”正阳路东西巷经过打造,还原明清历史风貌,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在灵川县大圩镇,被誉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古镇将历史文化、古建筑文化、商埠文化等人文资源进一步融合,沿岸青石板街老式作坊、店面林立,年接待游客达120多万人次,旅游消费逾10亿元。在古镇周边的村庄,旅游收入成为村民收入的支撑,同时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余万元。

山水间的历史文化再现,得益于保护工作的跟进。2014年以来,桂林大力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对“散珠碎玉”的历史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加大研究和文化精品打造力度,并成立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开展桂林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整理发掘了9大类12个专题历史文化资源名录。这些宝贵资源逐步在文旅一体战略中显现出重要价值。

民俗文化成就“演艺之城”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轻轻一哼,一曲刘三姐山歌激荡起许多人记忆的涟漪。每当傍晚,阳朔县田园路附近车流人流便密集起来,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山峰隐现、水镜倒影,山水剧场《印象·刘三姐》让人沉醉。

作为国内有代表性的山水生态实景演艺品牌,《印象·刘三姐》以桂林山水资源与广西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将文化和旅游紧紧相融,自2004年正式公演以来,每年演出500多场次,几乎场场满座。

“以前游客主要是白天坐船看山水,有了《印象·刘三姐》,现在晚上也热热闹闹。”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村民徐全光白天务农,晚上参与《印象·刘三姐》演出,至今已10多年。融合文化元素的旅游品牌带富了这个漓江边的村庄,“村里田地少,大部分家庭都参与演出活动,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

“桂林有山水,更有文化。”经典影片《刘三姐》里“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已年过七旬,提到漓江的山水与文化热情不减。

“刘三姐现象”是桂林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生动案例。桂林不断挖掘民族民俗文化,打造出一批精品文化演艺品牌,“演艺之城”的新名片日趋闪亮。

在桂林走访,记者看到,整合民族民俗文化元素的特色旅游品牌层出不穷。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当地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和包装,村民们带来的梯田耕作、红瑶长发舞等演艺活动让人流连忘返。目前,桂林全市已有阳朔、龙胜、兴安等6个县(市、区)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

如今的桂林多了“国际范”

夜幕降临,桂林古南门前聚集了一群广场舞爱好者。来自墨西哥的32岁的郝海说:“我喜欢这种惬意的生活方式,很开心能够融入这样的生活。”

三年前的夏天,郝海初到桂林,游玩了龙脊梯田等地。此后两年,他选择在不同的季节前往桂林游玩,目睹了桂林的变化。“山水比想象的更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外国游客特别多,桂林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郝海说。

近年来,桂林市区打造漓江风光与历史文化融合的正阳东西巷、逍遥楼、独秀峰等一批经典旅游景点;阳朔整合山水风光和人文历史打造《印象·刘三姐》山水剧;龙胜各族自治县将少数民族元素和梯田景观相结合;兴安、全州、灌阳等地则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桂林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亿人次,全市旅游总消费超过1300億元。今年,桂林预计接待游客数量逾1.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700亿元以上。

桂林在全国率先施行51国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及东盟10国旅游团6天入境免签政策。据规划,2025年桂林将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调色板”为品牌城市增色

当前,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桂林文旅融合的文化“调色板”越用越活,红色文化、节庆文化、体育文化、康养文化蓬勃发展,各类文旅融合品牌在“旅游+”业态下日渐红火,推动当地产业提质升级,文旅资源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据统计,今年以来,以各种形式到桂北参加“游动湘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翻越老山界、走好长征路”等红色主题活动的人员逾100万人次。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自今年9月开馆(园)以来,接待游客已超过30万人次。

与此同时,“旅游+节庆”等业态也带动着桂林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在许多县都有特色节庆,比如阳朔渔火节、恭城桃花节等,我们本地也有美食节,既吸引客流,又有利于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漓江流域“最后一村”南佛村党支部书记黎长发说。

在康养、体育方面,会仙湿地度假小镇等一批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健康旅游品牌落地实施,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获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形成“医养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桂林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国际马拉松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旅游+体育”硕果累累。

着眼于“旅游+”,桂林实现了文化、旅游“1+12”的效果,产业不断融合升级。今年该地预计接待游客量将超1.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700亿元以上。

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刘三姐桂林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桂林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寻找刘三姐(外一首)
黄四姐牵手刘三姐 同心共筑旅游梦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
桂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