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为桃李

2019-12-13 07:15张燕君
师道·教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对联作文同学

张燕君

在长期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与其所处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也见识了林林总总的家庭类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与老师都应共同努力,两者缺一不可。

一、忌把作文神秘化,引导学生关心、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学生心中,尤其是初学作文者,总认为写作文是很难很高不可攀的事,因此,教师可以把作文“淡化”:作文其实就是将我们口头说的,心里想的话写在纸上,再略加整理,就成了作文。尽管写作文远不止如此简单,但这一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鼓励他们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二、利用写周记、日记的形式,让学生挖掘并积累作文素材

写自己喜闻乐见的事,记录生活点滴感悟,积少成多,使学生思想日渐丰盈。在批改学生的周记习作中,我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还透过作文了解到学生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这样有利于“尊重个体,因材施教”。现收集作文案例如下:

2009年我教过这么一个男生,长得白白净净,样子蛮是可爱,可就是成天郁郁寡欢,偶见笑容也是昙花一现,学习情绪一直低落,问其原因,他总是缄默不语。有一次在指导写读后感,为防止学生抄袭作文选达不到训练目的,我特指定他们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读后感,本要让他们感受母爱,感念母恩,受到乐观、坚强、珍爱生命的教育,没想到我竟无意间触痛了该生那受伤的心灵。他的作文“剑走偏锋”抒写了他的不幸与痛楚,短短一篇文章才三百多字,却情真意切令人同情:“我是路边一棵无人理睬的小草,在风中孤独地哭泣,我不懂得你们为什么要分开,只记得你们总是不停地吵架……”我看后心中五味杂陈,他的这篇短文是我教他两年来他写得最为凄美又情真意切的作文,可我却高兴不起来,为自己无意间勾起他的忧伤而深感愧疚,因而我在作文后写了很长的一篇话劝导他,激励他自强拼搏,此后,自然对他多了些关怀。

我还教过一名女生经常迟到,身为女孩子却书写“字不成形”,成绩自然也是扶不起。实在是屡教不改,一开始她总是以闹钟坏了睡过头为由,后来干脆不说了。久而久之也便对她无话可说了。就在那年中秋节,我布置他们写一篇反映中秋节生活的小练笔,没想到她在作文中写道:“中秋节,本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可是我却很伤心,因为爸爸妈妈为中秋节究竟是要买鸡还是买鱼而吵架,妈妈说有钱你就去买,爸爸气得摔东西,妈妈也气哭了,我很害怕吓哭了……”看完小练笔,我问她事情始末,才知原来她父母在卖鸡蛋,生意不好,为没钱过节而吵架,也得知她父母平时很早就去做生意,姐妹俩自己起床后自理早餐再上学,因而常常迟到。试想,面对这样的孩子,身为老师的,能不为之网开一面吗?

三、“强人所难”,激发创作热情

创设情境,鼓舞信心,相信孩子,是释放孩子情感,激发学习热情的很好的途径。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学习对联,感受对联的特点并积累对联。在同学们充分朗读书中的五副对联后,我引导他们从中感受对联的特点,并讲述了古代的一些才子对对联的趣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又向他们介绍了曾在林百欣科技中专落成庆典时看到的一副对联:

百载树人喜看中专育魂宝

欣然创业敢教科技采明珠

我告诉同学们,自己第一次见到它便能铭记于心,问他们能否猜出老师记忆的“绝招”。同学们笑而不语,我先让同学们看看上下联的首、尾字,合起来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便惊叫“百欣”“宝珠”,“对!这是林百欣先生及夫人余宝珠女士的名字。”同學们哇了一声,当我圈出“科技中专”时,同学们更是目瞪口呆了。我笑了笑说:“这副对联妙吧?事实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需我们代代相传。那么今天我就给你们留个作业:学写对联,明天交流。”“啊?”同学们似乎不相信这样的“活儿”会落在他们肩上,一个个面面相觑。我打趣说六年级的学生怎么说也算是小秀才吧,好几百字的作文都难不了我们,还怕这区区十几二十个字吗?这么一下激将法,同学们都推托不了,只好接下了。

第二天两节语文课连堂。上课铃一响,我要求他们拿出自己的佳作,同学们真是怀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羞,我干脆把黑板“瓜分”为五大块,让每一组的同学自由上台写对联,比比哪一组的数量多、质量高。“高山流水心相印,萍水相逢情谊长”。对联是谁写的?正想指出它对仗不太工整时,有的同学在底下说:“老师,她的名字在里面!”真的,是高萍同学。真了不起,尽管对仗不太工整,但能将自己的名字嵌入其中也实在聪明。“不错,不愧是我班的四大才女之一!”同学们都笑了,这下子,晓韵同学也尝试以自己的名字作对联,她想起父亲给起名时是根据“晓晨韵律”一词命名,于是便作了“晓晨美景风轻拂,韵律和谐曲动听”……两节课下来,黑板上的一副副对联都被品评一番,改的改,换的换,同学们也从中加深了对对联的认识,还学会了字斟句酌,更为可贵的是学生们学得轻松自在,学得情绪高涨。课后,晓韵同学还把这次学写对联的经历感受作为作文素材,写了《第一次写对联》刊登在《潮汕少年周刊》上。

创设情境,鼓舞信心,相信孩子,是释放孩子情感,激发学习热情的很好的途径。像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我注重尊重学生的“创作”,再在互相交流探讨中,对对联进行修改,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积极,真正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们相互探究、启发,也拥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事后,我也把这次的教学所得写成《“强人所难”,带来意外收获》。由于我个人也很注重积累,勤于撰写,所以我也时常收获到一些意外的喜悦。

人才问题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而人才的发展则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诚然,在新教改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而学习力又相对较为薄弱的农村孩子而言,教师将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自然也要付出更多的辛劳。“打铁还需自身硬”愿我们以身作则终身学习,加强道德文化修养,不断地充实自己,立足本职深耕细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对联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