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芬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传统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学习目的不单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而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获得自我体验,实现自我价值。
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呢?
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导言课上,学生对一篇新文章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每节新课导入时,如果教师创设了合适的情境,就能迅速吸引学生进入所要学习的内容中。因此,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思路、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二是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快速进入学习场景的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要求,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把自学的内容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让给学生,把讨论的时间留给学生。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关键步骤的处理,教师可以先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出面指导。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思维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自主开展探究。教师要启发和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大胆解决问题。通过阅读思考,学生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同时把发现的新问题及获得的认识标记下来以备讨论和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参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要想在课堂上做到真正的互动,教师就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深刻挖掘历史课堂的资源,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教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鼓励学生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本文系漯河市2018年基础教育研究项目“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HKT2018136)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