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绣荷包》作为一首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歌小调,流传全国各地,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被人们广为传唱。这种融情于物,寄情于声的内心表达方式倾诉出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喜悦和对情人的思恋。本文選取山东、四川、云南三首《绣荷包》来浅谈本人演唱所表达的不同情感、韵律和体会。
【关键词】民歌;绣荷包;演唱体会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荷包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是人们随身佩戴的小囊,刺绣设计新颖,纹样精美艳丽,可以带在身上作装饰物,也常常被昔日青年男女作为传递爱意的定情信物。封建时期,女子通常会在绣制荷包的劳动中将泛起的深切情愫暗含在里面,并伴随着内心的憧憬,对情人的思念,边刺绣边低吟浅唱。如今,姑娘们吟唱的《绣荷包》成为我国传统民间歌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题材,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风格的《绣荷包》,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独具的审美观和艺术性。这三首虽然同是民歌中的小调,是思念恋人的《绣荷包》,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自然呈现出的情感不一样,因此这三个地方的民歌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色彩。山东属于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特点比较淳厚质朴;四川和云南同为西南高原民歌支区,不过四川较为高亢活泼,云南略显婉转含蓄。
在平日演唱的众多民歌中选出这首《绣荷包》,首先是因为本人自身很喜欢这首民歌,其次它不仅在山东地区极具民族音乐特色,也在四川、云南地区有着自身所特有的音乐艺术风格。在初学接触这首歌曲时,四川和云南演唱会稍有不适,但渐渐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分析,专家老师的指导与传授,自己从了解到认识再到演唱,慢慢的积累下来形成对这三首歌曲的体会。一首民歌的完整度,不仅要有词曲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还需要歌唱者全身心的演绎,通过演唱把情感、态度抒发出来。在这三首《绣荷包》中,都是采用间接性来抒发感情,托物言情,但是艺术风格表现出的不同,在演唱中必有一些不相似之处。现将山东、四川、云南三地的演唱体会展现如下。
一、对山东《绣荷包》的演唱体会
第一首山东《绣荷包》,这首需要深情地、优美地来演唱,速度稍慢,共有三段歌词,第二段歌词结尾处有反复记号。演唱过程中全曲要声情气并重,这也是歌唱的基础,演唱传统民间小调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所谓戏曲中的“字正腔圆”也可以用在民歌中,即演唱中吐字清晰标准,发音位置正确,例如歌词中的前两句“姐儿房中(啊)绣(呀就)荷(得儿)包啦依,手拿着(那)钢针轻上描儿描”,“绣”字发“xiu”,它的字头要唱出来以后过渡到字腹,保持在开口音,“xiu”过度后发“o”音,“描”字发“miao”,“miao”过度后发“ao”音,这样可以做到字正腔圆,不仅字头明亮清楚,而且字腹饱满字尾轻,这两句演唱时注意咬字,把女子坐在房里,手持针儿细致的神态和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演唱到“显显你手段高(呢),哎哎哟”的时候,“显显”后面需要换气,演唱时应该轻声有弹性,换气短促自然;在“哎哎哟”的“哟”字拖音处理,“re”音上有波音记号,演唱时应唱成“re mi re”,这种演唱技巧的使用体现出婉转的“小弯儿”,使音乐更加生趣盎然。除了记号的使用,曲子里还反复加入儿化音,为歌曲加添一种欣忭、怡悦之感,其实不然,所谓的儿化音就是方言的习惯用语,使用现象也是习空见惯,其中“得儿”独具其他地区没有的特色,就是融进了“拉魂腔”,也就是用到了著名的柳琴戏里面常用的技巧,在演唱时不需要急于放大声音,仅需轻声即可,把轻柔而婉折的声音抒发出来,打“得儿”时舌头贴上颚,自然松弛的唱出,这样使演唱更具表现力和独特性。第一段歌词演唱时气息应该灵活运用,不能“使劲”,力度不能过强,把这些细微点唱出来,就能体现出本曲的特点,在演唱第二三段歌词的时候,将演唱技巧和音乐情感水乳交融,最后结束句“送给那郎瞧瞧呢”表达了女子期盼着情郎的归来,满心欢喜的情绪溢于言表,将一位淳朴贤淑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二、对四川《绣荷包》的演唱体会
第二首四川《绣荷包》演唱时应怀着热烈、豪放的感觉,速度不宜过快,歌词有四段,勾勒出妹子绣荷包送小情郎的画面,表达心目中的歌词“正月荷包儿(嘛依儿呀),绣起头(呀儿依儿呀),妹绣荷包儿(嘛 咕儿嘎 金钢梭啰妹),有人求(哟喂)”中,括号里面有很多习惯用语和衬词,地方特色的浓郁性很强烈,演唱时一定把四川人“辣”的性格显露出来,注意声音宏亮、高亢,由于整曲的旋律性呈下行趋势,音区较低的情况下声音也要保持在高位置,低音高唱的同时不要疏忽声音的连贯性,把握住演唱技巧是诠释整曲感情的关键。本曲虽然短小,但在歌曲中阳平音降低音调是别具一格的,歌词充分体现在“荷”“头”“求”“拿”“仇”“黄”等字,在演唱时要跟随旋律歌词的配合,来主动控制声音,声线往下去,但是状态仍然保持积极,这种字与音是相反,不仅有流动的旋律而且较低音区偶尔衬托气氛,旋律歌词情感融为一体。本人通过听周强老师演唱,虽然四川本地特色浓厚,我认为周老师的诠释很好,但对于女子绣荷包来说,通过单秀荣老师的演唱,体会到歌唱的声音要圆滑舒展,女性特点明显;李丹阳老师在CCTV音乐厅演唱本曲时,领悟到强弱对比的效果富有韵律感,让人耳目一新。
三、对云南《绣荷包》的演唱体会
第三首云南《绣荷包》,有两段歌词,速度稍慢,演唱时注意紧密的旋律和歌词的搭配,声音要像水面波纹一样轻柔连续,在演唱每句之前,充分做好气息准备,本曲在句子中间加入衬字、衬词,像第一段歌词中“不等情妹(嘛)要等哪一个?”和第二段中“妹有心来(嘛)要哥求”将原本的内容被衬腔所打断,深刻凸显女子暗自羞涩的心理活动。歌词中,“包嘛”“妹嘛”“来嘛”的衬字以打断衬腔来强调阿妹心思情郎时含羞的状态,这几个词所在的句子,都应该演唱出阿妹淳朴真实的性格,唱腔位置高,声音饱满圆润。在演唱时,民歌唱法口腔共鸣多一些,要像自然说话那样唱出来,但是,高音区遇到问题,可以借鉴美声的演唱技巧,运用科学的歌唱方式,发音的口型可以借助开口音“o”,口腔打开,这样本来大跳的音迎刃而解。结尾处la上方有自由延长记号,演唱时声音保持住,从轻声渐渐到无声的过度,体会出女子对情哥哥感情是细水长流。总体来看,这三首歌曲在演唱中运用的技巧和表达,都流露出女子对恋人的喜爱与倾慕。
四、三首《绣荷包》的演唱总结
中国的民歌题材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像是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从以上三首《绣荷包》分析中可以体会出,虽然歌曲的内容都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各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无论是生动质朴的山东民歌,还是慷慨豪爽的四川民歌,或是含蓄优美的云南民歌,它们都体现了我国民歌的地域性、多样性和艺术性。通过本文的演唱分析体会,自身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感悟。中国的民歌像是一个艺术的海洋,《绣荷包》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创新,重视和研究民歌,才能促进中国传统民歌的发扬,促进各地传统民歌的相互联系与民族音乐的世代传承,让民歌有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芳芳.论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2]宋辉,刘洪连.扎根泥土的“拉魂腔”浅析民歌小调对地方柳琴戏唱腔的影响[J].中国戏剧,2013(1):68-69.
作者简介:杭忠贤(1994—),女,汉族,山东邹城人,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艺术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