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国,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类型,有舞蹈,绘画,陶瓷,书法,音乐等,其中音乐凭借动人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成为了许多艺术家表达情感和听者陶冶情操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音乐里面又数琵琶艺术最为独特,是我国几千年文化历史的积淀,是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瑰丽的明珠,众多音乐家用琵琶弹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乐曲,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内涵,《十面埋伏》作为琵琶艺术里面的知名曲目不仅为世世代代的人所赞誉,更是学习琵琶艺术的人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曲目之一,要想将这首曲子弹奏的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就需要弹奏者对曲目本身的曲式和弹奏技巧有深入了解,还需要弹奏者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才能够更好地弹奏出曲子想表达的思想感情[1]。
【关键词】琵琶曲;《十面埋伏》;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十面埋伏》是用琵琶弹奏出的乐曲,作者利用琵琶独特的音色和精湛的弹奏技巧创作了一曲世人耳熟能详的琵琶曲目,如果提到琵琶这种乐曲必然能够联想到《十面埋伏》这首曲目。这首曲目不仅凝结了作者的心血,更是饱含了我国深厚的音乐艺术底蕴,《十面埋伏》在琵琶曲中属于武曲,曲子中描写的场面自然是激烈的战斗场面,是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作为背景,通过曲子不同段落的节奏和音调不同,能够形象地将整个战争场面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本文就着重来表现出《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2]。
一、琵琶曲的基本概述
由于琵琶曲的曲式和主体多种多样,几千年来以琵琶为乐器所弹奏的曲子不计其数,都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的艺术底蕴。对于琵琶曲的体裁来说,可以详细分为大曲和小曲这两类,大曲又包括文曲和武曲,文曲,顾名思义,就是指曲调通常比较舒缓平和,没有太大的曲调起伏,表达的内容也通常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和个人情感,以及自然景色的美好或衰败等一系列静态的事物,创作者的心境也一般比较平稳,没有太大的思想情感的波动;武曲则通常描写一些比较激烈的动态场景,例如战争场面,用气势恢宏的曲风表现出战场上将军战士英勇杀敌不惧生死的气魄和胆量以及寒光剑影的具体战争场面。创作者的内心情绪也比较激昂澎湃。所以相对于文曲来说,武曲的表现方式更加独特而充满艺术魅力。琵琶曲要想将曲子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情感完整地呈现出来,就需要在演奏的过程当中重点把握作品的题材、形象、情感、事件、手法、结构等,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准确的表达作者的内心和思想感情,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技巧和出色的情感共鸣将作品当中的情感进行声情并茂的传达,使得观众能够同时也受到曲子的思想感情的感染,沉浸在乐曲当中[3]。
二、武曲发展历程
(一)南北朝、隋唐是琵琶武曲的兴起阶段
在唐代,文化高度繁荣和开放,与全世界各地在经济文化的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国内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和情感交流也相对密切,交流的时间一长,就会从中诞生出一种新式的音乐形式,“燕樂”是琵琶艺术中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在唐代这种演奏形式非常受皇帝以及贵族的喜爱,所以快速的发展起来,标志着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4]。
(二)宋代是琵琶武曲的衰落阶段
在宋代,很多汉族人士发起了各种运动要求恢复本族文化,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较为排斥,所以这种具有异域风格的乐器受到了排挤,自然琵琶乐曲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阻碍。并且宋朝经济高度繁荣,工商业大力发展,国际大都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所以大家的关注重点也都在经济发展上面,对于乐曲的关注较少,再加上当时为了适应高度繁荣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里面的音乐形式也都以说唱为主,所以琵琶艺术在这个时段较为衰落[5]。
(三)元、明、清是琵琶武曲的成熟阶段
在元代,有人创作出了至今第一首耳熟能详的琵琶曲目,这是已知最早的为世人传颂的《海青拿天鹅》,后来由明代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逐渐改为《十面埋伏》因为独特的场面描绘和独特的曲风,使得创作之后就广受世人追捧,成为至今琵琶曲目中最知名的一首曲子。而回望整个琵琶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这首元代的《海青拿天鹅》和明代的《十面埋伏》描写的都是战争当中的场面,所以被当成典型的琵琶武套代表作品。明清之后,琵琶的演奏技法逐渐丰富,乐谱数量也不断增多,从而迎来了我国琵琶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6]。
三、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乐特色分析
虽然《十面埋伏》琵琶曲描写的是战争场面,属于武曲类型,但是从演奏内容上来分析,这首琵琶曲并没有将刚烈澎湃的激情贯彻到底,而是刚柔并济,体现了作者全面而高尚的思想感情以及精湛的演奏技巧,在这首琵琶曲中有许多处都体现了弹奏的刚度以及和柔度协调性,从而表达出了对楚军和项羽的铁汉柔情的一面,体现出他们也怀有关心战友的思想感情,并且更加高尚得到思想感情是作者将对战死沙场的士兵们表达的悲悯之情,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的关怀,具有关怀之意,所以在整个曲子的演奏过程当中,既体现出了战争场面激烈壮观的景象,并且还隐藏着心思细腻的一面,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实际的战争景象充分而又和谐的融为一体,除此之外,在琵琶曲中还模拟了很多战争场面的声音效果,以此来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效营造身临在古战场之情境,有效的促进观众的共鸣[7]。
(二)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分析
在《十面埋伏》的演奏过程中,“吹打”是整个曲子里旋律性较强和气息较为广阔的曲调,为整首曲子奠定了主基调,通过琵琶“轮指”对长音进行的无比细腻的演奏,这个一是为了模仿战争中号角的响起,也是为了打造身临其境的效果,这个部分对于节奏的掌握尤其重要,短促而又有力的演奏能够表现出军队集结的场面以及烘托出战争的紧张气氛,长音的表现则是描绘占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情节,以及表现埋伏的整个过程,烘托出战争的神秘性,在节奏上呈现出一张一弛的效果,完美地将战争进展过程演奏出来,对于节奏的控制精准到位,一步步将战争推至高潮,在“鸡鸣山的小战”中,它的旋律先是一点点增快,后又一点点降下来,通过这种递升和递降的表现方式能够表现出战争的跌宕起伏,听到激烈的节奏表现时能够联想到战场当中厮杀的景况,心情自然跟着紧张起来,而演奏到舒缓部分的时候,能够联想到整休时和人物内心充分得到表达的场景和思想感情,人的心情自然也更加深沉,比较容易进入情绪。后项王败阵通过慢起渐快同音的旋律精细体现,在“项羽乌江的自刎”中,乐曲十分凄切和悲壮,演奏中通过四弦的猛“划”,后出现断然的急煞,使其声如裂帛,来对此刻的氛围进行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琵琶曲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十面埋伏》作品是琵琶曲中的经典代表之作,通过对其曲式结构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深入的了解到了此琵琶曲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因此,还需要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继续进 行研究,发掘其艺术潜力,做好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玥.浅析琵琶武曲艺术风格——以《十面埋伏》为例[J].黄河之声,2019(12):28.
[2]庞博.钢琴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J].艺术研究,2019(1):120-121.
[3]李洁.《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演奏要点与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8,38(24):95-96.
[4]姜勇.浅谈琵琶的美感教学——以《十面埋伏》为例[J].戏剧之家,2019(3):174.
[5]马一迪.探析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J].戏剧之家,2019(22):56.
[6]李紫琛.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3):74.
[7]郭香文.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J].戏剧之家,2014(15):51.
作者简介:向谧(1989—),女,土家族,湖南湘西龙山县,贵州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铜仁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