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乐教育浅析

2019-12-13 07:15王玉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演奏家音乐学院乐团

王玉

【摘要】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埙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展现了巨大的机遇,埙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埙乐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与继承者,更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迎难而上。不仅要重视其在专业院校的教育,更要竭力在现有的基础上传承再创新,以传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关键词】埙;意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J632.19                        【文献标识码】A

一、埙乐教育的意义

(一)历史意义

埙是什么?古人云:“吹土为声”。自古以来即有不少关于埙的史料记载:如汉代民俗著作《风俗通义》写道:“埙,烧土也。围五寸半,长三寸半,有四孔,其二通。凡六孔。”描述了古埙的材质以及形状。唐代郑希稷《埙赋》中:“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僭,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写出了埙的音色特点。再有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载:“帝喾命咸黑作为声[一作唐]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箎,……。”等等,可见其历史悠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贾平凹创作了长篇小说《废都》,书中一个吹埙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材质多为陶土,属气鸣乐器。雏形为劳动狩猎所需的工具,如“石流星”(一种诱捕禽鸟的辅助工具,目前关于埙的前身最多的说法)。后来才逐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成一种吹奏乐器。现已知最早的埙为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的两枚石埙(距今约7400-8200年),历史悠久等同于最古老的河南贾湖骨笛。由此可见,埙乐所蕴含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沉淀都不容小觑,应该依靠这一历史优势加快推动埙乐教育。

(一)现实意义

由于埙自身的局限,相对于其它民族乐器发展较缓慢,但音乐家们从未放弃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埙的孔数(不包含吹孔)除最常用的六孔、八孔外,已达到十孔。而埙的形状更是丰富多样,如葫芦埙、鸳鸯埙与牛头埙等等。埙最早发现的有用兽骨制作、石制,此外最常见的有手工泥土拉坯烧制外,还有半瓷制、瓷制、木制、竹制、新工艺树脂等。

埙属于我国传统乐器,但目前埙的指法尚未统一,埙教材不够规范,市面的大多数埙音色、音质与音准尚无法达到专业乐器标准。全国各地不乏学埙之人,但总体埙乐教育水平有待提升。国内关于埙的论文和书籍不多,埙的专业研究者较缺乏,埙曲较少,群众认可度也不及其他民族乐器。所以,目前埙可深入研究的空间较大,难度较大,埙乐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应用价值

埙乐教育亦给埙专业演奏者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专业院校把埙带入音乐课堂后,埙教育会更专业化,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并再创新,逐步拓展埙的运用空间,并且可以通过专业院校再反馈到社会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传播埙乐文化。

一直以来埙都会被当作特殊音效运用到电视剧或者电影中,如第四届世博会、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期间,北京电视台拍了一部名为《沉默的辉煌》的电视剧,杜次文先生以埙为乐器,采用葬礼上哀歌的素材为其配乐;1990年上映的电影《菊豆》中也有一段埙乐,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所作,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张维良教授吹奏的。埙开始在专业院校中得到重视和推广后,埙的演奏渐渐专业化,充分展示了埙不只能发出特殊音效,还可以作为一种专业的独奏乐器走上音乐历史的舞台。

二、埙乐在专业院校内发展的现状

埙乐艺术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埙乐研究者逐渐涌现,如厦门大学音乐系教师赵亮为古埙演奏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厦门大学的民乐表演类开设埙(含陶笛)专业方向。2013年埙乐艺术也成功列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就有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陈重先生、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曹正先生、中国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曹节(曹建国)先生、厦门大学音乐系赵良山先生等艺术家致力于古埙的研究仿制及改革。还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制埙家,如现中国埙文化学会副会长张荣华先生,他制作的埙已得到众多埙专业演奏家们的赞赏,中央音乐学院笛埙乐团就是全部采用“荣华”埙,可见其制埙技艺的认可度之高。

笛埙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刘宽忍教授于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埙专场《土韵》,因其高超的表演技术以及人们初次听到埙丰富的音色,在场之人都为之震撼,在民乐界轰动一时。他还先后出版了埙教材《埙演奏法》和《风竹-刘宽忍演奏埙曲精选》,2016年刘宽忍教授在西安音乐学院首次开设埙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他是现如今埙乐文化的传承者和领头人之一。

2016年在戴亚教授和刘宽忍教授的策划和筹备下组建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龙之吟”笛埙乐团。乐团成员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生组成。至今为止已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多场,极受音乐爱好者们的好评。

2017年6月,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举办了全国首场双腔葫芦埙专场音乐会,演奏团队为王其书教授带领下的四川音乐学院“后土”埙乐团。

2018年在北京召开全国首届艺术展演与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为全国各地埙爱好者、埙制作家与埙演奏家和教育家们。会议期间不仅有来自不同音乐学院演奏家们的专场音乐会,还有各专家对埙的学术成果展示与交流。

由此可见,埙乐不仅成为专业院校器乐表演的一部分,也走进专业院校的教育中,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三、埙乐教育的发展

从埙曲来看,除已知最早发现清代末吴浔源所作的《棠湖埙谱》外,有梁欣所作的埙与古筝曲《遐想》;有刘宽忍以西安鼓乐为素材编曲的《满庭芳》;有埙与大型西洋管弦乐队协奏曲《远行》;有饶余燕先生①用复调手法所作的《如莲》;有笛埙合奏曲《黄土放歌》;有《子夜吴歌》中引人深思的意蕴;也有《风竹》中悠远空灵的曲调等,在作曲家和演奏家的不断努力下,埙曲也開始具备时代、地域等多样性内容。

从埙演奏的技巧来看,最初单孔埙只能发出呜呜咽咽的特色音效,后随着多孔埙的研制和运用,除一般吹奏乐器中“气、指、舌”相配合的技巧外,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又创新出很多富有埙特色的技巧,如“俯吹”“模拟风声”“超吹”等。

从埙的受众面来看,近年来埙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中央音乐学院“龙之吟”笛埙乐团全国巡回演出和四川音乐学院后土埙乐团成立后,埙乐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走向更快速更规范的发展。目前,西安音乐学院已开设埙选修课,相信不久的将来埙也会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立足于中国传统民乐课程体系之中。

四、结论

埙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在起初并不被大众认可,发展困难的情况下,到现在一步步走进专业院校、走上专业舞台、走入高校教育,过程之艰辛不可否认,虽然步伐缓慢,但成果也是有目共睹。为了埙乐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埙研究者与爱好者们都应该加入埙乐文化的传播当中。而在埙乐文化传播过程中,埙乐教育则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埙在受更多人重视之外也显露出一些不足,如埙的指法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规范,导致埙在教育领域很难得到大范围推广,百花齐放若没有较合理的规范则会变得稍显杂乱。再有,埙曲、埙教材的空缺也使得埙的高度较难提升。所以埙乐教育者们应该互相取长补短,从指法统一、教材规范等多方面着手进行,使埙乐教育走向标准化。总体来说,埙乐教育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展现了巨大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迎难而上,加强埙在专业院校中的教育,传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注释:

①饶余燕,1933年9月出生于上海。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曾担任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主任,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兼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参见:作者不详,《饶余燕艺术档案》《音乐天地》2015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李蕴林.埙的研究[J].乐器,2001(10):60.

[2]杨雪英.曹正活动年表[J].中国音乐,2001(2).

[3]刘宽忍.埙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刘宽忍.风竹——刘宽忍演奏埙曲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演奏家音乐学院乐团
Reflection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另类演奏家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