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12-13 07:13本刊编辑部
商业文化 2019年17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

本刊编辑部

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以下简称“金融街论坛”)于5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金融街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人民银行、新华通讯社、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担任支持单位,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西城区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承办。

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金融全球竞争能力”“未来金融—金融业的‘科技革命”“培育集聚优秀杰出金融人才,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论题,围绕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科技与世界优秀杰出金融人才聚集区建设等具体议题展开讨论,为新时代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言献策。

本刊甄选部分嘉宾精彩演讲内容,与读者共同分享。

支持北京加快金融改革开放

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将支持北京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去年以来,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论坛上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截止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项目外这些措施已经基本落实到位。此外人民银行先后推出了开放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的准入条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的市场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性的进展。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

第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金融的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具体体现。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几家台的方式形成政策合力,通过设计、信贷、债券和股票融资三支箭的政策,千方百计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

一是运用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我们今年1月份又降低了准备金1%,同时在5月15号开始对县域的金融机构实行比较低的准备金框架。我们对5月15号对一千多家农村商业银行,把他们的准备金从11%降到了8%,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下降了3%,降这3%,我们准备通过5月15号第一次,6月17号第二次,7月15号第三次,分三次把钱落实到位,这样释放出3000亿人民币,三个月每次释放1000亿,这样能够使1000多家县域的农商行能够均匀地运用到这批增量的钱,主要用于发放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

二是我们通过定向的中期借贷便利,为小微企业融资也享受比较低的利率。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做了两次定向的中期借贷便利,余额是5200多亿,同时我们再贷款、再贴现都是力度比较大的。

同时,在民营企业发债方面,我们从去年以来也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去年的10月,我们创建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实际上相当于一个CDS,就是对民营企业发债的信用进行担保。到现在为止,我们发债的工具已经发出去87支,金额将近400亿元。但是这个是我们直接做的,由于政策带动的间接发行的民营企业的信用债数量是我刚才说这400亿元的几倍,所以带动作用还是很大的。

总得来看,前期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截止到今年4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大数是10万亿,同比增长了20%,增速度比上年末高了5%,支持小微企业2300多万户,看这个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从北京的情况看,今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3300亿元,同比增长40%,比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了29%,小微企业的户数是13.6万户,比年初增加了14.1%。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和相关部门一起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确保实现今年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的融资成本降低1%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化以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合作,共同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二个问题,支持北京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去年以来,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论坛上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截止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项目外这些措施已经基本落实到位。此外人民银行先后推出了开放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的准入条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的市场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性的进展。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

近年来北京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支持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政策在北京落地,支持金融街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的建设。

第一,繼续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近年来,北京在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首先在绿色金融方面,去年北京的绿色信贷的余额是6700多亿,占全部信贷的比重为9.5%。北京还发出了84支绿色的债券,发行的金额是1225亿,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金融科技方面,刚才陈市长也谈到了,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所说的金融科技的最热门的几个领域,比如说人工智能,比如说大数据,比如说云计算,比如说区块链,比如说监管科技,有金融科技,还有监管科技,这些北京都是领先的。北京的企业、中关村的企业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在这方面都走在前面。我们也相信,北京在金融科技方面会继续领先,处于一个第一方阵的位置。

第二,我们继续支持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北京落地。过去几年,我们积极支持一些评级公司,还有一些国际上先进的金融机构在北京落地。有会议评级,英资的易博瑞征信,外资的征信、清算评级机构在北京发展,取消了北京市企业银行账户的许可,优化北京金融环境,在中关村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和外债便利化的政策试点,积极支持北京市试点跨境人民币业务,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动产担保统一登记和统一查询,提升了企业获得信贷的便利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支持资本项目便利化的政策试点,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等政策在北京落地。

第三,加大对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的支持。金融街集中了我们国家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的总部。近年来,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日益完善,已经成为集体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清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在金融管理方面,这里头发挥了积极、主动和国际交流方面也是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非常热门的地点,是大家都愿意来开会的地方。

在金融管理的能级,金融机构资产的规模等方面,处于国际的第一梯队,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支持金融街论坛发挥品牌优势,不断向世界发出大国金融管理中心的声音,支持高端金融要素资源在金融街聚集,推动支持金融业发展和试点,在金融街落地,推动外资、外汇政策在金融街先行先试,不断地吸引国际化的元素,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指导开展专业性的国际合作,支持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是

首都金融业发展最突出优势

陈吉宁表示,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是首都金融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我们依托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充分运用科技人才的资源优势和AI等先进技术。中国AI的人才大概有6.6万到6.7万,其中将近4万是在北京的,AI的企业全球一百强,中国有6家,5家是在北京。我们希望利用北京的科技人才优势,加快金融的科技发展,大力推进中关村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的金融科技示范区。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北京第一大产业,金融业不仅推动了北京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和高质量管理。去年北京市在常住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建筑规模均减量的条件下,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万元每人,在全国31个省份中位居第一,GDP也跃升至3万多亿元。金融业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金融街论坛创于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汇聚各方观点,发布权威信息,把握行业最新动态的一流对话交流平台,本届论坛年会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当前各界关注,促进思想交流互鉴,希望为金融业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路径。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始终把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的金融工作。

第一,以更高的站位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金融街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做好服务,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好四个服务的应有之意,一会儿要揭牌的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既是落实金融监管要求,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与金融街服务局,金融街服务中心,金融街论坛一起构成四位一体,有机协同的服务支持体系。同时,北京作为首都,也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抓实,抓紧,我们将在一行两会知道支持下,切实落实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在内的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二,以更大的力度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对于下一步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五个方面的重要部署,为我们推动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2018年,我们以国家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为契机,以优化服务为抓手,大力推动外资机构在京落户,北京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今年1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继续开展和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我们把金融业开放作为新一轮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重点,正在实施的177项开放举措中,涉及金融业的有47项,占比超过1/4,涵盖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等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对标国际的先进规则,提升开放型经济体制,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国金融业更高水平开放中立标杆,做示范。

第三,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推动首都金融创新发展。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年国内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做出了北京的贡献。今年我们以企业办事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优化政務服务流程,对标国际规则和最佳实践,采取了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着力解决营商环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在北京新开办企业已经压缩到了一天。市政、水、电气实现了“三零”的服务,零审批,零投资,零上门,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已经压缩到了21天,我们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的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支持在京金融机构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新的业务。特别要说明的是,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是首都金融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我们依托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充分运用科技人才的资源优势和AI等先进技术。中国AI的人才大概有6.6万到6.7万,其中将近4万是在北京的,AI的企业全球一百强,中国有6家,5家是在北京。我们希望利用北京的科技人才优势,加快金融的科技发展,大力推进中关村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的金融科技示范区,共同为首都和国家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金融繁华缺少实体

经济支撑只会虚胖

谷澍表示,在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首要的一条就是金融发展不能脱离本源,搞过度创新和体内自我循环。这个本源就是实体经济,缺少实体经济的厚实支撑,金融繁华只会是虚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一个核心价值观。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治理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比如说G20升格为推动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力量,IMF推出了份额调整和投票权改革,SDR分配及货币入篮、扩容等一揽子改革计划。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确定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新框架,这些都为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更有人性的国际金融架构,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说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尚未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尚不明显,主要经济体政策外溢的效应在放大,国际金融市场反复振荡。全球金融安全网碎片化和不对称性的问题较为突出,全球金融監管从严趋紧,但是高杠杆、高泡沫的风险仍在集聚。

破解这些难题和挑战,要靠深化存量和增量改革,要靠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行动。金融机构治理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微观基础和重要组成,实现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如果金融机构自身蕴含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风险,累计到一定程度,势必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首先需要各金融机构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情,降低内生脆弱性。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尤其大型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战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更需要在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治理能力中发挥头雁效应。在此,愿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与时俱进,完善风险管理。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治理的基础要务,是对治理智慧的关键考验。当前,中国金融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而且风险的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元。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以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表内的信贷风险,但随着机构布局,经营边界和服务创新的拓展,我们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风险、合规风险、国别风险等防控压力也在日益增长。为此,需要我们建立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全周期管理的风控体系,做到既管好表内,又管好表外,既管好境内,又管好境外,既管好增量,又管好存量,既抓好预防,又抓好处置,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力,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第二,聚焦实体经济需求。在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首要的一条就是金融发展不能脱离本源,搞过度创新和体内自我循环。这个本源就是实体经济,缺少实体经济的厚实支撑,金融繁华只会是虚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坚持开放与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这既有利于将中国金融治理经验与全球共享,也有利于我们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学习借鉴成熟经验,深化改革,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发展,既促进全球市场机遇的挖掘和共享,也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四,夯实数据治理基。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场治理变革,银行数据治理不仅是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质效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宏观金融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拿工行来说,我们从2007年开始建设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所有信息的集中,在数据积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数据的整合治理,既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同时又为宏观金融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同时更是贡献者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经济贸易体系受到了严重地干扰和挑战。但我们坚定地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只有坚定地维护世界贸易规则,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

实践证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世界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也促进了新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发展。形成了更加合理的产业链,有利于全球合作竞争的国际制度体系的建立。他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利用外资发展自身产业的机会,更为发达国家创造了通过全球布局实现更高资本利益,不断向附加值更高产业升级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全球的总产出,普遍提升了各国人民的福利。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很多的产品服务都是来自于全球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全球的经济合作,我们是否还能享受到如此高质量、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更是贡献者。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通过开放促改革,通过开放促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而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发展必须在开放条件下来进行。不可否认,当前经济全球化确实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但解决的办法绝不是退回到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绝不能再搞闭关锁国,关税壁垒,而要通过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体系规则,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世界经济体系,来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严格限制外资机构的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到给予外资全面的国民待遇,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尤其是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的基础上,不断自主扩大开放,不断向世界打开大门。银保监会持续放宽外资机构准入的条件,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以开放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允许外资投资和设立各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丰富外资银行的经营业务和经营业态,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的改革,来不断地改进外资的营商环境。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国银行业、保险机构在华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截止到2019年4月,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5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41家外国银行法人,115家外国银行的分行和153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已经达到982家。同时,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4家外资保险中介机构,下设分支机构达到1800多家。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32家代表处,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了跨境经营的优势,不断加大在华的资源投入,不断丰富产品服务体系,其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和提供的服务已远远超出其资产份额所反映的价值。

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优化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的配置,促進了科技创新的进步,更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成果不仅使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获益,也为国际金融业携手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银保监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决策部署,推动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中国银保监会继2018年宣布15条银行保险业开放措施之后,又在2019年5月1日再次宣布了12条新的对外开放措施,包括在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放开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持有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保险机构的持股比例的水平。大幅的削减对外资设立机构,对外资保险和银行机构设立的一些数量限制,扩大了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同时,也进一步放宽了外资银行,外资资本进入非银行金融的范围和领域。我国银行保险业这一轮新的开放措施覆盖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将进一步显著提升中国银行保险业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彰显了中国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彰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各项开放措施正在陆续落地,市场、国际反应非常积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已向我们表达了在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投资的意愿,并已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提出了准入的申请。我们欢迎有意愿来华投资的各国金融机构与我们新的开放政策相对接,我们将继续坚定地履行承诺,创造有意的中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共同发展的监管环境。

在金融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银保监会继续加强监管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不仅要确保把门开得开,开得大,而且也确保金融的安全稳定。

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原则,有效防范,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准入条件,不断地扩大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经营的范围和空间。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特色和专业优质、专业竞争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进一步丰富我国的金融市场主体,不断改善我们的金融供给;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外资机构的行政许可事项,将更多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的监管;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程序,提升审批效率,提高透明度,不断提高外资金融机构经商的便利条件,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监管的规则,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充分考虑包括外资机构在内的不同类型的机构在业务特点和风险的特征,不断建设更具有兼容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监管规则体系,促进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在华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不断完善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方法,确保开放稳妥有序,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金融监管从数量非审慎限制向质量和审慎的制度的转变。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开放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的制度建设。在减少机构准入数量限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审慎性的监管。确保引入机构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良好的风控能力和充足的资本的实力。我们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学习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监管的实践,补齐监管制度的短板,更好地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确保监管能力与对外开放水平的相适应。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不断完善审慎监管制度和提升监管水平的基础上,银保监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实现共同繁荣。

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大多数时间是个回调的态势,逐步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入中速增长,今明两年保持6%的增速,今后会转到6%、5%的增速,进入中速而又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我们过去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出口,这是我们过去高增长的三大来源,相继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明显减速。这些领域他们对我们经济存量的稳定很重要,但是对增量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即使保持5%的增长,每年新增量仍然是全世界领先水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低效率部门的改进。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增长以后,这种低效率的领域还有没有?比如说,像我们五大基础性成本: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这五大基础性成本比有些发达国家还要高。除了资源禀赋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我们相关行业不同程度存在着行政性的垄断。再一个领域就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受阻。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大都市圈的发展。再一个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大都市圈将来可能有大量的农村,包括村镇会变成一些小的镇或者是城乡居民,关键要素是城乡怎么能够打通。

第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和人力资本的提升。现在我们有一个说法,就是10亿人尚未坐过飞机,5亿人没有使用过冲水马桶。怎么把这部分人的将近10亿人的增长潜能能够释放出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

第三,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中国商品的消费实际上已经是趋于平缓,增长速度都在放缓。但是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养老、旅游在内的服务业的消费正在进入快速地增长成长期。另外,从服务业本身来讲,就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其实也是一个重点,所以是生产性服务业加上服务性的消费,共同构成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将会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新的主导产业。

第四,目前,前沿性创业创新多集中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领域,中国的优势最重要就是我们还是市场优势。我们通过人多、市场大,我们能够形成商业模式的优势,然后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当然,我们还是有短板,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是我们的大学教育,这方面还是基础比较差的,怎么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新的思想脱颖而出的这样一种环境文化和制度。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中国可能下一步我们的创新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有可能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出现。

第五,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主要讲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更多的是绿色消费到绿色的制造,绿色流通,绿色融资,再到绿色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发展也不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一个简单地修补,而是与之相竞争,并可能获胜,根具优越性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不能把绿色发展和增长对比起来,绿色发展将会带来消费的新动能、创新的新动能、增长的新动能。它不仅是做减法,更重要是在做加法和乘法。

优化SDR货币篮子的标准和发行规则

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表示:近年来,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方面应该说取得的进展,有效抑制了金融危机的扩散。但是,其故有的缺陷并没有完全消除,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治理格局方面。没有及时反应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近年来,新兴市场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它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的50%以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崛起,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二是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的管理架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主要国家的央行通过降低利率,量化宽松等政策,向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部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境资本也是大进大出,信贷过度扩张或者收缩,整个资产价格的波动也非常剧烈,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仍然波动很大。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由于不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存在差异各国监管机构对同类业务的监管政策也有所不同,容易导致各类业务在不同国家进行监管的套利,进而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带来挑战。

刘连舸还就全球金融治理机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我们现在要考虑到构建更加合理、平衡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架构。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应当及时调整,持续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比如优化SDR货币篮子的标准和发行规则,提高我们新兴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第二,构筑全球金融治理的安全网,加快完善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体系,通过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等方式,平滑金融体系的周期波动,优化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完善全球金融的救助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多边机构,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第三,提高全球金融监管的一致性和约束性,紧跟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完善全球金融监管的知识体系,设计前瞻性的金融监管工具,加强全球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配合,防范金融风险在全球的传染,切实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综合化经营程度最高,持续运营超过100年的中资银行,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进程,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最佳实践来发展我们的业务,严格控制风险,确保合规经营。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在“走出去”过程当中使更多的中国比较有先进的更加实践介绍到国际上,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为全球金融治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PYRAMID PAINS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