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女友阿源是那种出了名的“民主妈妈”,养闺女一直奉行“我就是要让她感受愉悦”的原则。于是,她在教育过程中永远不会对孩子疾言厉色,倾向于尽可能端出“更多令孩子心动的选项,让她选择”。
这种前所未有的民主姿态,有没有毛病呢?有的。后果就是让其闺女小芊,十几年间所栽培的各种兴趣,全部有头无尾。小芊如今已经长到18岁,唯一擅长的事情是在手机上打游戏,而她的成长留下了一屋子的“废弃物”——一架钢琴,数支长笛,一架古筝,一副网球拍,两双轮滑鞋,尺寸不一的帆布画架两个外加五六盒水彩颜料,两副围棋子,三双芭蕾鞋,一大把可供盘起发髻的发夹,健身软球一个,砚台两个,毛笔一大把,字帖无数本,宣纸一厚叠……是留着它们的好,还是把这些昭示失败的物事“断舍离”的好?在小芊即将前往一家民办院校读大学时,阿源坐在女儿一路行来、一路丢弃的物品之间,犹豫了两个多钟头,愣没决定她应该舍弃哪一样,留下哪一样。
如果全然丢弃,将证明自己在这十多年的教养过程中一事无成;如果留下几样,还能指望天天关在屋里玩游戏的女儿,有朝一日幡然醒悟,重新学习、再塑自我?阿源觉得,指望女儿能体会这一屋子废弃物给父母带来的心灵撞击与无尽苦涩,还不如指望自己以后能加入学习队伍,把自个儿锤炼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文艺中年。后者,看起来还更靠谱些。
回首往事,阿源迷惑不已地说:这孩子,怎么愣是学一样,丢一样,从来没有学出过呢?
理由很简单:阿源当年,望女成凤心切,总是让孩子试听、试学很多课程。而选项越多,人心越浮。你给孩子提供三五个选项,她难道还会沉下心来钻研,对某一项的苦累毫无抱怨?
以正在经历的这件事的艰难枯燥,去比较另一个选项的滋润惬意、风花雪月,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式。因此,自由选择的契机,多数会成为懊悔的理由——琴童在为指法百般纠结的时候,听到轮滑少年在窗前呼啸而过的欢笑声,想到自己有可能加入他们的队伍,他还能心如磐石对练习毫不动摇吗?而当学轮滑的孩子跌得双膝淤青两腿发软时,看到棋童正在空调房里安安静静摆盘,一滴汗也不必出,他还能吹去膝盖上的灰尘与破皮,铁了心去实践自己“跌一百跤也要成为追风少年”的宏愿吗?
一个高明的教养者,从来不会去迎合孩子所有心血来潮的欲望,无原则地取悦他,而是要依据自家孩子的性格特点与禀赋,去引导他做出唯一的、坚韧不拔的选择。
牢记“选项越多、人心越浮”的心理定式,可帮我们在相当多的问题上少走弯路。比如,我有位朋友在一家大型私企的工会工作,每年,资深员工的年终疗养都是一件大事。一样是5000元的预算,到底是率领员工远去云南买花买玉,还是组织员工去东北滑雪,抑或是鼓动员工带着孩子去上海迪士尼享受天伦之乐?组织者提供更多的选项,似乎会让更多的人满意?目睹了她的纠结苦恼,我赶紧打断她想讨好所有参与者的设想。理由很简单:如果不赶紧确定其中的一项活动,把其他活动项目都撤消,这疗养,将非但不能赢得所有人的撒花拥戴,更可能落下一箩筐抱怨。
选项越多,越可能激发出人心的贪婪与浮躁。所以聪明人的做法,无非是裁减掉过多的选项,让你能沉下心来感受一心一意的、单纯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