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平,陈文芳
胃癌指的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多与环境、饮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为提高胃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临床应加强对胃癌的诊断,从而及早予以对症治疗,抑制癌症进展[1]。由于胃癌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导致患者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阶段,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已成为临床常用诊断胃癌的手段,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有效提高胃癌早期诊断准确性,且对于疗效及预后判定均具重要价值[3]。此外,胃液中特异性标记物分子表达水平对胃肿瘤发生、发展均有一定指示效果[4]。有研究显示[5],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及Ca199(糖类抗原ca199)、CEA(癌胚抗原)、Ca724(胃癌抗原)均可单独用于晚期胃癌的诊断,但指标单独使用的效果具有较大误差。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各指标诊断胃癌的优劣性,特进行了如下研究。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胃部良性疾病者以及4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B组与对照A组。纳入标准:资料完整者,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胃良性疾病,或健康体检正常者;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研究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0~70岁,平均(52.31±4.16)岁;对照A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1~70岁,平均(52.42±4.31)岁;对照B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1~71岁,平均(52.53±4.29)岁。三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对无明显差异(P>0.01)。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并同时采集5 mL胃液,标本常规离心去沉渣,取上清液,对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Ca724、CEA及Ca199水平进行测定。其中,α1-抗胰蛋白酶予以ELISA法检测,Ca724、CEA、Ca199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选取上海励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步骤执行,遵循无菌原则。
对比三组检测指标(α1-抗胰蛋白酶、Ca724、CEA、Ca199)测定结果,比较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胃癌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其中,α1-抗胰蛋白酶≥612 μg/dL为阳性;Ca724≥24.7 U/mL为阳性;CEA≥29.3 ng/mL为阳性;Ca199≥115.6 U/mL为阳性;联合诊断时上述指标全为阳性即为联合检测阳性,以上指标有1例为阴性即为联合检测阴性[5]。
对照组B组α1-抗胰蛋白酶、Ca724、CEA、Ca199水平均较对照A组高,研究组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A组、B组相比均更高(P<0.01),见表1。
表1三组检测结果
注:与对照A组对比,aP<0.01;与对照B组对比,bP<0.01
α1-抗胰蛋白酶单独诊断的特异度、准确性为0.813、0.808高于Ca724、CEA、Ca199单独诊断的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为0.925高于Ca724、CEA、Ca199、α1-抗胰蛋白酶单独诊断,准确性为0.842高于Ca724、CEA、Ca199单独诊断,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胃癌的诊断效能[n(%)]
注:与Ca724、CEA、Ca199单独诊断比较,aP<0.05;与α1-抗胰蛋白酶单独诊断比较,bP<0.05
胃癌属于我国一种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据大数据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胃癌发病率不断提高,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6]。通过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便于尽早治疗,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周期[7]。Ca199、CEA、Ca724属于恶性肿瘤基因表达产物,能够于患者血液、体液及细胞中存在,可通过免疫学或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别[8]。有研究报道[9],胃液肿瘤标志物的浓度较血清高,因为大部分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经病变胃癌组织释放至胃液,且据肿瘤组织愈近,则浓度愈高;同时肿瘤标志物于血清中释放,因血清本身稀释以及机体抗原抗体相结合等一系列免疫反应影响,导致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抗原浓度降低。因而对胃液中Ca199、CEA、Ca724、α1-抗胰蛋白酶水平进行测定,可有效诊断胃癌。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B组α1-抗胰蛋白酶(454.02±76.48)μg/dL等指标水平均较对照A组高,研究组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A组、B组相比均更高。具体分析原因,α1-抗胰蛋白酶可直接浸润和破坏患者的胃壁细胞,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突变来影响肿瘤发生、侵袭等过程,其表达含量高低可以直接反馈患者胃部的整体功能,但是诸多胃部慢性疾病由于长期存在应激因素,其对胃部生理和病理状态也持续存在影响,该物质高水平表达并不能指示某种特定疾病的存在。Ca724作为一种相对分子量较高的糖类蛋白抗原,非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高水平表达,但是该物质在胃酸活化下将发生成分转变,最终透过胃黏膜的含量低于23.4%,因而Ca724在胃液中检出含量并非其真实表达水平,但是其含量的递增可以进一步肯定胃癌存在的可能。同时有学者[10]指出,Ca724表达与癌基因变化存在直接关联,胃病患者染色体因为癌变而发生基因组抑,诱发多种酶学改变。Ca199则属于非器官特异性标志物,该细胞蛋白的可溶性片段可以加速细胞角蛋白分解过程,但是本研究尚未对患者血清中角蛋白与Ca199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存在何种关联仍需进一步探究。但是上述数据综合说明,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相互弥补各自缺陷,在提升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度增加诊断的特异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开展预防或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进一步分析各指标诊断胃癌的效果差异,Ca724为粘蛋白类癌胚胎抗原,多存在于胰腺、结肠及胃中,可用于胃癌判断及监测,灵敏度较高[11-12]。CEA为一种酸性糖蛋白,属于常用一种肿瘤标志物,因其可于多种器官恶性肿瘤组织中进行表达,于正常者细胞中含量少,因而可有效诊断肿瘤,但缺乏特异性[13-14]。Ca199为低聚糖类相关抗原,经腺癌细胞产生[15],由胸导管引流至血液,对于消化系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特异性,既往研究表明Ca199同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均具一定相关性,能够作为胃癌独立预后判断指标,但其敏感度较低[16]。α1-抗胰蛋白酶为一种糖尿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3×103,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一种,可与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分子进行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为急性期蛋白[17]。由于α1-抗胰蛋白酶可与各种蛋白分解酶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在血管生成、创伤愈合、肿瘤侵犯及转移、纤溶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具重要作用[18-19]。有报道[20]指出,胃癌细胞具活跃α1-抗胰蛋白酶合成能力。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胃癌患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较胃部良性疾病者、正常者水平高,且α1-抗胰蛋白酶单独诊断的特异度、准确性为0.813、0.808高于Ca724、CEA、Ca199单独诊断的特异度、准确性,这可能是由于胃液中含有胃黏膜分泌的消化酶、胃酸、电解质与其他生物活性分子,能够通过其含量与活性变化对胃黏膜整体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故而存在较高特异性。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高于Ca724、CEA、Ca199、α1-抗胰蛋白酶单独诊断,准确性高于Ca724、CEA、Ca199单独诊断,提示临床在进行胃癌诊断过程中,对胃液中肿瘤标志物及α1-抗胰蛋白酶等指标进行测定,有助于诊断效能提高,利于临床医师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进行α1-抗胰蛋白酶、Ca724、CEA、Ca199联合检验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具推广价值。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包括如下两点,第一,由于为单中心进行的研究,短时间内纳入病例数相对有限,需要在扩大研究范围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病例。第二,本研究尚未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其体内各肿瘤标记物的含量将发生何种变化,也需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