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群
中共淮阳县委党校,河南 淮阳 466700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乐趣,成为民众主要生活工具之一。尽管互联网有较为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但是也有一部分高超的黑客,可以突破这些防护,获得需要保密的信息,如果非法利用,可以为个人,集体,国家,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如何提高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是以互联网的普及基础的。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地区普遍所追求的目标。信息化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的传播量大,内容丰富多彩,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空间中。因此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传播环境。互联网由于其组成复杂,存在较多的接入设备,这样从设备角度来讲,每一个接入的设备均是一个不稳定安全因素[1]。这样在互联网传播信息就有可能受到入侵。因此,互联网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性以及抵抗能力,这样在互联网中运行的信息才会有保障。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互联网的安全都非常重视,均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加大了对互联网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以确保互联网中信息的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是较为安全的。
(二)信息的安全性还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的安全有了巨大的提升。依托于科学的进步以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信息的发布量正在不断膨胀中。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平台来容纳这些不断增加的信息量。所以每一次互联网的革命或者是计算机技术的突破,都是信息的大爆炸。这些不断发展的信息,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越简便越直接,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越能让这些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活动均需要提供个人信息。这种个人信息的提供正是为提供者所担心,导致信息被乱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名誉以及其他损失[2]。这种怀疑是有充分根据的,不适当的信息泄露,将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较为突出的就是娱乐圈的各种绯闻,无论是真实的也好,编造的也好,既可以给当事人带来荣誉,也可以使当事人名誉尽失,脸面扫地。可见,确保信息化背景下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尽管我们对个人信息保护得相当严密,但是总是有泄漏的机会。主要有这些途径进行泄露:
(一)个人信息的主动泄露
公众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是非常在意的,每次录入个人的信息都要经过仔细考虑。即便我们有这样的防护,我们也可能被不法商家所利用。获取个人信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商业目的,经过分析可以得知信息所有人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他的联系方式,年龄,职业以及相关的内容。这样在进行商业运作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联系,以获得商业上最大的成功。这样的信息泄露,方法更加隐秘,手段更加多样,在防不胜防中,个人私密信息已经成为别人所掌握的信息。之所以我们有那么多的垃圾电话,垃圾短信以及垃圾邮件等,就是这种恶意使用他人信息,给他人造成困扰的重要体现。另外这种个人信息,还可以在有需要的人之间相互流转,使这些信息具有了一定的价值,形成了一定的价值链,从而为人所用。这样个人信息不断的被泄露,被获知的范围越来越大,使本是隐私的信息演化成了一种公共资源。
(二)个人隐私的被动泄露
个人隐私的被动泄露,这种情况也时常发生。泄露的主要途径有黑客攻击以及网络故障等。一些黑客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技术水平,他会对一些有高防范的网站进行技术攻击。这样在攻击的过程中,可能有明确的目的,也可能没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怎样,都可能造成相关网站信息的泄露。泄露的信息不仅仅包含个人信息,可能也包含其它的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会同个人信息一样,成为网上价值链上所传递的商品,从而进行不必要的披露,为个人或其他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失。另外一种泄露方式是由于网络自身的问题。随着网络规模的越来越大,在应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漏洞。这些漏洞,有些比较明显,可以被及时发现,从而进行调整弥补;有些是因为程序过于复杂,漏洞隐藏较深,很难识别发现。这样会造成漏洞在意外条件下的触发。而这种触发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轻则信息泄露,重则网站瘫痪,为使用者和经营者均造成巨大的损失。还有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程序的编写者故意留下漏洞,在满足相应的条件下,会使漏洞触发。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带来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不仅仅会为使用者带来相应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网站的经营者,信誉上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严重的将会失去消费者,使网站无法经营。
信息化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泄露,有的没有造成损失,有的个人信息与银行信贷等相关业务挂钩,这样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随着各种网络诈骗盛行,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各种纠纷,举不胜举。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从一个技术问题上升成为了一个法律问题,必须要从司法角度来进行解决。
(一)我国与个人信息泄露相关的法律
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很多法律用于保护个人信息。不仅从宪法这个根本大法的角度出发,而且在民法法则中,刑法法则中均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一步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例如在我国的刑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样从刑罚角度严格的处理了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以及监管力度的逐渐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将会越来越少。当然法律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对于互联网这样的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发现这些矛盾,需要有一定的过程,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有一定的积累。不断发现矛盾才能促使法律最终调和这些社会关系,从而保证良好的网络氛围。
(二)严格执法,保障民众利益
互联网犯罪是较为新颖的一种犯罪方式,其具有传播性强,受众大,犯罪人员较为隐蔽,举证困难等的特点,给广大民众诉求和公安机关侦破带来了很多不便,这就要求警方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犯罪证据的调查中。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犯罪人员的经济处罚力度,抓获犯罪分子时,个人的损失要赔偿到位,并按照刑法最高标准进行处罚,不给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给其他妄想参与互联网犯罪的分子以强有力的震慑。不仅如此,还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提高对互联网犯罪的防范力度,对于可能出现的和将要发生的侵害,采用人防和技防的方式,不断地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和监控水平,来加以预防,降低民众的损失,确保国家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并将长期成为一个焦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