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全的价值

2019-12-13 22:38:56韩建静
法制博览 2019年20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困难家庭

韩建静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那些月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居民生活平均最低水准线的学生,都被称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随着各高校的严重扩招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而浮出水面。基于此,他们和一般学生相比之下,在心理承受能力上有了更多的压力和挫败感。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为切实提升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需要将经济扶持与心理素质建设共同放在贫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保证他们能够建立健全优质的个人品格,优化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班级群体与社会中去,形成良好的人生品格,做到乐观、自信和自立自强。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没有相对明确的定义,只是粗略地参考了当地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为特别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3个等级。对于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问题逐渐增多,以及我国对贫困学生群体的关心,自从有关法律颁发后,教育部也紧接着公布了许多高等教育资助的方针。

二、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征

(一)自卑心理

自从学校开始收费之后,致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完全陷入困境,更别提上大学了。从而使经济困难学生感到极度的自卑。这一收费体制对于其他本来就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可以称得上是雪上加霜。即使如此,这些家庭中的父母仍然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上学,最终都负债累累,使孩子们渴望学习的心被逐渐摧毁,但又不甘心如此。许多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不得不怀揣着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在大学校园里,因经济状况的差异,贫困学生根本无法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导致自卑心理的加重。

(二)抑郁心理

经济困难学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根本原因是,无法改变的家庭背景和个人不幸的遭遇。据调查发现,许多经济困难学生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公司倒闭、飞来横祸、家里有残疾病严重患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父母离异,失去依靠等诸多因素,总之就是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难接纳自己,难以积极坦然地面对别人的帮助。比如,有的学生抱着“饿死事小,尊严至上”的观点而拒绝他人的帮助。有的学生只想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愿意自己付出努力,有的学生因为贫困而抱怨世界,对社会充满仇恨,有的学生用资助的钱好吃好喝,希望别人因此而“高看”他。

三、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解析

(一)经济压力

高等教育产业化在高校投资体制变更的基础上,成为了一种潮流,高校的非义务教学性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对于不富裕的那些家庭而言,经济困难学生尽管有国家的相关资助,仍然会有很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校期间,同学之间毫无意义的攀比也会导致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自卑感。与此同时,有些经济困难学生反而拥有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但由于经济施加给他们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梦想。

(二)学习压力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遇到困难,要比其他学生表现的更加心神不宁,甚至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严重者也有可能会想不开。甚至,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按时学习之外,还要抽出空闲时间来赚取生活费用,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四、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强化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协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提升自我调整与适应能力

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而造成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因为物质上的贫困而丢失了规划自己未来蓝图的信心。要清楚的认识到,贫困与富裕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学会对贫困以一颗平和之心来对待。因此,经济困难学生要提升自我认知的能力,不要因为自身的短处而影响了自己的全面发展。甚至有些经济困难学生恼于自己的经济状况,渐渐地埋没了自己的过人之处,总是妄自菲薄。时刻谨记,大学校园比的是德、才、识、能全方面美化自我,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攀比个人家庭背景上,因此,经济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的同时,不要把对比的标准设置的太高。同时,学校也要通过激励经济困难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靠自己的真实实力取得较好的成绩,使他们在真正意义上卸掉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包袱,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肯定。

(二)转变学生观念,做好勤工助学工作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大学生无法自主完成学业,多依赖父母与家庭,虽然学校积极鼓励和推行勤工俭学政策,但是实际收获甚微,依靠勤工俭学来自主修读的孩子少之又少,导致勤功俭学事业发展不畅,新的挑战由此产生。因此,学校要尽可能的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服务站,在降低学生上当受骗次数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能让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迅速知晓外界的相关信息。这就是协助经济困难学生的观念转换。成功的实现由被动的接受资助转变为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相应的酬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别人的认可,关键是通过勤工俭学这一途径,可以减轻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方面所带来的种种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

(三)提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校园文化

身处文明、和谐社会,关爱贫困,助推学生学习与成长是每一位社会参与者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大力推动我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方式。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优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不断激增,优质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所以需要极大程度的去挖掘人才,去保护和扶持贫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证他们为国家、为社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固定场所的方式,使经济困难学生在活动和学习上,不受经济因素的限制;也可以根据举办不同类别的集体项目,呼吁“团结、有爱、互助”的口号,使经济困难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的精神文化。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普遍存在,被视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即将面临的新型困难,直接吸引了党和国家的眼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资助系统在相关法律颁布后,得到了很大的变革。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执行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所面对的困境,光靠个人的力量,是难得到有效处理的。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困难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13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有困难,找警察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