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市高坪供电分公司 四川南充 637100
随着内外部改革纵深推进,互联网+、一带一路、清洁绿色新能源、泛在电力物联网等多元化需求,电力行业迎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企业盈利模式、客户服务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中脱颖而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企业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奉献的坚定信念、团结高效的团队战斗力等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应与时俱进,以“人才强企”为主题,建立完备的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做到“人企共进”,有效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主动顺应新时代企业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大势[1]。
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其产生的效果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不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在生产中,使企业中很多人其中不乏领导干部,认为生产才是企业的唯一,培训浪费时间和金钱,不愿意在培训方面付出精力。
现在,很多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仍沿用传统的课堂式,老师单方面讲述,学员被动接受,所讲内容都是纯理论,缺乏动手实操,讲述完毕,培训也告结束,老师几乎和学员零互动,学员的培训参与度低。这种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培训方式激发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提升职工的岗位履职能力,使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缺乏管理目标,对培训管理部门、培训老师、参培学员的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开展培训工作前,没有做好分析调研等准备工作,为培训而培训,缺乏系统、规范管理。使员工培训没有取得相应效果,给电力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不良影响[2]。
(1)完善培训管理组织机构,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各部门各专业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建机制搭平台,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为员工培训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经费支持。
(2)加强培训全过程管控,确保培训效果。
①加强事前管理,因材施教,制定订单式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分析员工学历、年龄、技术技能等级等情况,根据岗位需求、人才需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编制培训年度计划,精准实施。提高员工职业素养、思想觉悟,拓宽知识面,增强专业知识,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新招录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新入职人员,根据岗位性质和人员素质基础,进行企业文化战略、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等培训,配备一对一的职业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团队[3]。
转岗、晋级员工,依据新岗位能力要求接受岗前培训且考试考核合格。
对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员工,找准症结,匹配新岗位或进行绩效面谈,以绩效短板为依据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
对班组长、管理人员,着重培养其业务统筹能力,提升管理理念、优化工作方法,增强业务能力,适应内外部形势变化。
②保安全重质量,强化培训过程跟踪。有序开展年度培训计划。压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控,做好培训管理应急预案和技术措施,严格课堂秩序,加强学员的考勤考核管理,保证培训效果和人身设备安全。收集学员对培训组织、课程、师资的评价意见以及培训老师对学员学习主动性、互动积极性的反应评估,为进一步做好培训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③有总结有评比,进行培训质量排名。年终,对已完成的培训班进行不记名的培训质量投票,对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组织等质量排名靠前的承办部门、授课老师、参培学员进行绩效加分奖励。提高三方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目的。
(3)不拘一格,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的需求,分层分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不拘泥于传统、单一的课堂集中培训方式,探索新的培训方式。
①采取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四随”原则,利用工间“碎片化时间”,采用事故预想、现场抽问、技术问答、技能示范等随机培训方式,开展实用化培训。
②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开展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以赛促学。
③推送内容丰富的网络APP课程,员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自主学习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
(4)构建考核激励机制。鉴于目前员工培训参与积极性较低,电力企业应调整培训管理模式,构建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培训效果。
①培训结果与评先选优晋级晋职结合,激发主动提升热情。培训完毕进行随堂测试或考试,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晋级晋职和评先选优方面,向表现良好的员工合理倾斜。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让培训服务于生产,充分发挥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
②建立培训考核积分制。累计培训积分兑换绩效薪金积分,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老师的专业素养;加大“传帮带”奖励力度,强化“师带徒”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培训管理模式的改进,达到培训管理精益化、培训项目精准化、培训资源精品化。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综述,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要抢占市场先机立于不败之地,首要的就是加强人才建设,不断创新培训管理模式,让员工的专业能力、行为规范、作风形象适应新时代要求,使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