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宏钰 冯雪艳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习近平站在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前沿,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全面准确把握国际人才竞争新动向,对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它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范畴,而且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学理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意蕴内涵和长远的价值影响
预知大道,必明其史。在中国古代人才观中,人才于治国安邦具有重要作用。“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人才任之”、“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治者在教化”。孔子高度重视人才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等语句都表达了孔子重视人才所具有的固国安邦的作用。古人对人才的珍视,可见一斑。
在选用人才的标准上,主要集中于以德为帅来用才。在周代文献中,赞美德行之语比比皆是:“德,国家之基也”,“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孔子继承了周朝的德治思想:“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主张君子立德,以作表率。在如何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龚自珍有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墨子主张“举才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唐太宗也有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中国古代有关人才的智慧结晶历经千百年,成为习近平人才观的重要镜鉴。换言之,习近平人才观形成之初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滋养。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学习研究习近平人才观要深挖其形成发展中的学术基础和理论支撑。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人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人才的先进性。人才是代表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资源,具有超出常人的精准判断和紧跟时代的战略站位;第二,人才的时代性。马克思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中国人常说“时势造英雄”,人才是时代的发言人;第三,人才的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人才要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能力;第四,人才的广泛性。人才来自于各行各业,具有突破地域、专业、技能的广泛性。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穿越历史长空,成为了我们开展人才工作和处理人才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习近平人才观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同我国人才工作现实特点相结合的产物。
习近平对人才工作的最早论述是在他任职正定县委副书记期间。他指出:“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在同正定县委相关领导商议后习近平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第一本“人才账”,制定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规定》。习近平强调念好人才经,一方面要有战略眼光,树立高度的人才意识;另一方面,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着眼大局,放眼未来,注重开发人才潜能,提高人才自我开发能力。
从浙江主政开始,习近平强调,“推进人才强省,促进自主创新”。在浙江实施“浙江省特级专家制度”工程,旨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准人才队伍。作为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的汇集和体现,政府应切实为专家队伍提供制度保护和政策便利,以便于专家发挥创新精神,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历史的高度,面对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的复杂矛盾,对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开展给予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管理体制和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以及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才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人才观从萌芽到成熟,在实践中一次次升华,实现飞跃。
习近平人才观内涵深刻,系统全面,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爱才,育才,用才,管才。
习近平视人才为治国之本,他强调“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基于在新时期、新发展阶段对于国情的深刻认识,习近平表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要把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习近平以身作则,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礼让院士,邀请他同自己坐在一起。无数爱才的举动都彰示着习近平对于人才的渴求和爱戴,使全社会逐步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人才发展新态势。
育才为人才强国之源。习近平强调,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与此同时,实践对于人才的塑造也非常重要。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在《不能再“温室”里培养干部》一文中指出,要把干部放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本领。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培养人才,同时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避免出现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和观念。
选用人才是关系到人民事业的根本问题。“德者,才之帅也”。选人标准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其次用人要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习近平指出,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不能唯资历、唯经验选用人才,更要杜绝任人唯亲现象的发生。对待身怀绝技、术业有专攻的“奇才”、“偏才”,习近平强调,“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灵活对待特殊人才。
人才管理是将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在对人才进行宏观调控时,首先要切实增强各级党委的主导作用,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尽量减少市场调节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各级党委要树立先进科学的人才意识,创新政策体系,强化服务意识,鼓励成功也宽容失败,营造宽松公正的发展环境;最后,党管人才同法治人才相结合,推进人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保证人才发展遵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体系角度出发,习近平人才观作为新观点、新论断,丰富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体系,融合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最新产物,为后来的学者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角度而言,习近平人才观在深入分析国内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态势的基础上,把握未来人才工作动向,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历经实践而成,更加全面深刻的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内涵意蕴。
习近平人才观对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人才观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担当。在人才培养上,习近平强调教育对人才的关键性作用;在人才标准方面,习近平强调人才要有坚定信念,选用人才要不拘一格,德才兼备;在人才管理上,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同法治人才相结合。习近平人才观无论是在理论内容还是实践行动,都牢牢把握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指导。
习近平有关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开展的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在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中汲取了充分的历史和学理滋养,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立足世界格局和国家大局,做出新时代人才理论的重要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