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俊超(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蒙娜丽莎》所描绘的是一个典雅美丽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她面容似笑非笑,身体向右边轻转,双手上下相叠,头发是深红棕色的卷发,身穿暗绿色长袍,身体周围好像有一层薄纱轻裹,据说在当时,只有怀有身孕的女性才会这样穿着。在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和环境中,光源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可以清晰地观摩到山川、河流、城镇等。《岩间圣母》一画中同样出现了这样的场景,达·芬奇擅长对岩石和流水的表达,他所勾勒出的虚拟空间,在画面中的高山岩石的刚硬与蒙娜丽莎造型的柔美形成了鲜明对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风景里,达·芬奇把大气透视原理引入了绘画,同时进一步创造出“晕染法”,明暗之间的过渡是模糊处理的,仿佛能让人看到画中流动的空气,增强画面空间的立体感和深度感。除此之外,在《蒙娜丽莎》的整体画面中,丝毫没有笔触的痕迹,只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新皴裂的油画裂纹,这种“幸会”产生的纹理感不仅体现出画作的时代性,也给《蒙娜丽莎》蒙上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认为,若隐若现的蒙娜丽莎微笑,是我们的眼睛运动的结果。当我们观察别人时,常常注视的是对方的眼睛,但在欣赏《蒙娜丽莎》时,当观者眼睛的中心区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蒙娜丽莎的笑容完全是因为观者的视线在脸上浮动的结果。蒋勋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张画,能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拥有如此广泛的知名度,她不再是一张画,她是一个符号。”
虽然画面中的蒙娜丽莎身穿深偏冷色的服装,并且背景环境中的景色也是冷色,但整个作品却营造出一种和谐典雅、系统性的暖色调,这是通过光源(阳光)均匀地倾洒下来而实现的。《蒙娜丽莎》肖像中,眼睛周围那生动的红色小圈和毛发,不经过最精细的刻画,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眼睑自然得体。同时,达·芬奇所描绘的《蒙娜丽莎》形态丰腴,虽富有动感但不失妇女的恬静与端庄,其手臂、肩膀和主人公背后的横向山川水流形成了平行的关系,给整幅画面带来了充满宁静而理性的平衡感与秩序性。这种平衡感和秩序性,将整幅作品的格调提升到最高的层次。虽然,它是一幅没有完成的作品,但达·芬奇确实为这幅画付出了特别的努力,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据调查,这幅作品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创造,每个阶段的创造过程都是复杂而精致的,达·芬奇一生都反对对轮廓线的使用,所以他将蒙娜丽莎的边缘采用自创的“渐隐法”,而使画面的人物与背景能够自然融合,从而达到与主人公风格相应的柔美感和平和感。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开始费心研究人的表现,他从解剖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只为了画出蒙娜丽莎的真实形象,探索隐藏在皮肤下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应过程。在《蒙娜丽莎》创作之前,有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它同样出自达·芬奇,其创作时间却早于《蒙娜丽莎》。《艾尔沃斯·蒙娜丽莎》中,人物的面部皮肤红润清爽,看不出岁月流过的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笑容,只是显得更为年轻。有专家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幅画创作于15世纪。《蒙娜丽莎》创作时间大约从1503年至1506年,该幅画创作于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即从米兰斯佛扎宫廷回到了佛罗伦斯,很有可能在那段时间里,达·芬奇赢得了政治家马基维利的支持,他主要从事军工武装,创作绘画作品全部是利用业余时间。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画面中的暖色主要表现在作品主人公——蒙娜丽莎的身上,尤其是她的额头与前胸因人体结构的关系而显得温暖明亮,这大概是达·芬奇想要突出女性的智慧与繁衍的伟大。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文艺复兴之前,那些神教徒们是不允许画家描绘女性的腹部及腹部以下的区域,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代表情欲而不纯洁的,在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里,妇女的举止是要受到许多的约束的,最重要的是它表现了19世纪人们的思想解放、反对宗教。她们不能肆意地表现自己的开心与痛楚,否则就是对上帝的“亵渎”。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一般都被画得呆板、生硬,脸部毫无表情,但达·芬奇却把他的作品有所表示,并且让蒙娜丽莎呈现的姿势如基督般圣洁,这种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是对艺术从神性转向人性转变的里程碑,同时也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折射出来的女性的伟大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瓦萨利在《名艺术家传》一书中写到:“任何想要看一看艺术究竟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模仿自然的人,只需看一看这一头像就可以了,她的所有微妙细节都得到了忠实的再现。她的双眸明亮而又温润,红润可爱的嘴唇与活生生的脸颊连成一体,好像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有血有肉。”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曾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成为这幅肖像画的重要特征,而且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美的典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美和人文美,更激起后人无数诗歌、绘画和小说的创作。恩格斯说:“这是人经受煎熬而取得的最伟大的进步的转折点。”这正是《蒙娜丽莎》的历史意义所在。通过对感官属性、形式属性、技术属性、表现力属性的分析研究,既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作品的表达样态和人文情怀,还传递出人们对艺术美、形式美、内容美的变化历程的遵述及对打破意识形态后社会的包容。勇于探索、敢于深入的创作者总能引领时代的潮流,总能把握世界发展变化的玄妙规律,这样的创作者、发明者和这样伟大的作品值得我们用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