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苗族锡绣血脉代际传承向多元传承的演变

2019-12-13 18:38李文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流行色 2019年5期
关键词:剑河县挑花绣花

李文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一、锡绣的渊源

剑河苗族锡绣(以下简称锡绣)是独存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的一门古老手工艺,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及金属锡材的使用在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史甚至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在2006年成为贵州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没有本族文字作为留史、交往的记载,一张张绣片上的图案符号记录了清江水畔剑河苗族人民历史文化。

剑河苗族锡绣是在藏青色棉布上用本色棉线按传统图案挑花,再用金属锡条包裹绣线从而得到具有银色金属质感的绣片。关于锡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苗族的美神仰阿莎从小对刺绣十分喜爱,她不仅热爱刺绣,还能将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动植物图案经过美化运用到刺绣中,当地锡绣的一些绣法和图案都是经由她创造并流传至今。在锡绣绣娘心中,仰阿莎不仅是苗族的美神,也是她们的“母亲”——锡绣的首位传承人。对于过去的苗族女子来说:“心灵手巧远比满腹经纶重要”。剑河地区女性才智的衡量标准已,一是会不会制衣与锡绣,二是绣花的熟练与精细程度。因此,当地女性手把手传授自己的孩子从种棉纺纱到挑花包锡的技艺。从最初懵懂稚嫩的手法到精湛绝美的技艺,每位绣娘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不断练习摸索,直到下一代出生开始新一代的血脉代际传承,锡绣文化与技艺得以延续。

二、血脉传承

锡绣最原始的传承方式是血脉传承。一个家庭的锡绣服饰和技艺由外婆传给母亲,母亲再传给小一辈的孩子,祖祖辈辈靠着对于锡绣的喜爱和信念将技艺传承下来。过去的几十年,苗寨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由母亲带着开始做女红学锡绣。据锡绣传承人王亨石女士介绍,她是在7岁开始跟母亲学绣花,“那时候还小什么都不会做,最先是做那个底布的挑花数纱绣,开始会经常出错也学了很久,我们那时好玩的是这么大的姑娘都绣花,大家吃完饭就出来了到一起绣花还会相互讨论,觉得是很有趣的事情”,可见,在苗寨里锡绣的血缘传承一直都有。锡绣列入非遗以后,使当地民众意识到了锡绣的宝贵价值,形成了新一代的血脉传承。“我希望我的儿子以后讨(娶)一个我们那里(南寨)的媳妇,我要把我这套手艺完完整整的传给她”,王亨石只有两个儿子,她希望能将自己所掌握的锡绣全部技能传给自己儿媳,也是血脉传承的一种新方式了。

2018年7月16日,笔者参观了王亨石位于剑河县革东镇姊妹路的剑河县苗族锡绣文化传承工作坊,王亨石女士拿出了两件个人珍藏——由祖母至母亲传承下来具有家族血脉与童年记忆的服饰。一件是单衣,另一件是夹衣,单衣是妈妈为她而做,夹衣是她妈妈的衣服,也是传承下来的。两件衣服平时都折叠整齐存放在箱子里面,包锡的部分用纸巾包裹再包一层塑料薄膜防止受潮变色质量受损。老一辈锡绣绣娘做锡绣、穿锡绣,对锡绣的爱则是深入骨髓,每个人都有妈妈传下来的锡绣衣服。锡绣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母亲精心为女儿准备的婚嫁礼服也是锡绣基因传承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现在年轻一辈都外出工作了,懂得做锡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下面这一辈,想穿上妈妈传下来的新衣裳,也就难了。

三、多元传承模式

锡绣的传承不仅受到了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剑河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等,也为锡绣的传承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和新道路。政府部门、民间艺人、各大高校纷纷参与其中,新鲜血液的注入使锡绣的传承方式也从血脉代际传承开始转向多元传承。

(1)师徒传承。拜师学艺是锡绣家族以外的人最直接的学艺方式,师父是上了岁数的老绣娘或是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人,有意愿学习锡绣绣花技法的,师父们都愿认真教授。锡绣传承人王亨石女士就接收了一名特别的徒弟:既是她的徒弟也是她的弟媳(黄女士)。她不仅教授一些绣花的技巧,也带黄女士参加一些非遗传承、推广、创新的活动。让年轻人真正参与锡绣的传承与发展中,更加肯定它的社会价值。

(2)企业传承。企业传承主要是传承人通过设立工作坊,并在工作坊展示手艺、作品以及亲自向访者讲授技法细节。目前剑河县已成立的锡绣工作坊,都是由传承人牵头建立的,设立工作坊是为了宣传、传播锡绣同时产生经济价值。在王亨石的锡绣工作坊可见墙上的陈列架整齐排列了不同纹样的锡绣绣片。工作坊还有织布机,她的母亲常年织布可供学习、参观、采访、记录,她也会拿出她闲时制作的绣片,当场演示如何数纱、如何剪锡条、如何扣锡。所以,工作坊是连接锡绣与外界的一座桥梁,无论在传承还是发展中,工作坊在现代社会对锡绣的作用功不可没。

(3)教育传承。教育传承主要是政府牵头,由传承人将技巧通过上课的方式传授给当地小学、中学在校学生。剑河当地政府在部分学校开设“剑河县苗族锡绣保护与开发工程培训基地”,让锡绣技艺走进课堂,把锡绣文化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当地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对锡绣的认识及技艺的了解。

(4)社会培训。社会培训的主体,是社会上适于做锡绣且对锡绣保持兴趣的人群,由政府部门组织、锡绣传承人负责培训具体项目。2014年,由剑河县文体广电局主办、锡绣传承人代表龙女三九传艺的“苗族锡绣培训班”聚集了当地50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学习了织布、染布、挑花、刺绣以及旅游产品设计制作。通过培训班的方式,传承人将技艺传播出去,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剑河锡绣传统技艺,同时也鼓励了广大年轻人参与,从而推动锡绣文化产业发展。

结语

笔者于2018年7月6日至16日在剑河锡绣传承人王亨石工作室进行了十天的调研与技艺学习。听她讲起小时候传统的血脉代际传承向现代多元化传承方式的变革,她感叹:“我们小时候不做锡绣自己就没有新衣服穿,现在学习锡绣的人基本上没有再是为了解决想穿新衣服的问题了。我很欢迎你们这些大学生过来学习,学好了把我们锡绣产品设计推销出去,有价值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做锡绣,锡绣才能真正传下去。”可见,锡绣的多元传承为锡绣的延续与发展带来新鲜的动力,无论从民族文化的传承或者发展来说都是有利因素。与锡绣多元传承发展与发展创新密切相关,如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让传承与创新相互助力锡绣发展,是仍应继续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剑河县挑花绣花
松鼠绣花
剑河县关工委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调研
岜沙苗寨绣花女
腊味即是年味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农业部携手新希望六和向剑河县贫困户捐赠土鸡饲料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
渔歌子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