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云南,是风物人文多姿多彩的云南,更是绿色生态颐养身心的云南,是世人高质量生活的理想之地。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既是云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来滇居住、旅居、生活、养老的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伴随着“打造世界级‘健康生活目的地’”由设想变成行动,“健康云南”这张新名片正迅速送达世界,为七彩云南增添新的魅力。
进入深冬,暖阳下的无量山天空碧蓝,蓊郁的林间空气清新。群山环抱之下,维和无量药谷依自然之法种植的水果、蔬菜、药材,长势喜人。
位于大理州南涧县的无量药谷,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年平均气温15度。空气、土壤、水源都达到一类标准,是一方未受污染的净土。2010年,无量药谷创建之初,重点发展复古三七种植产业。8年后,复古种植已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凭借山地、森林、草甸、湖泊等多样的地形,健康运动、农耕体验、养生休闲等产业也在稳步发展,现已勘建完成全长超过200公里的户外徒步小径,建有总长15公里的国际级、国家级、业余级三条山地自行车赛道。
在云南,像无量药谷这样的一流康养旅居之地可谓处处皆是。昆明、大理、丽江、版纳、腾冲……这些地方,对于许多人而言,并不只是一个个地名,而是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健康的生活与栖心的体验。
2016年9月,昆明市率先在全国举起大健康旗帜,宣布昆明将打造“中国健康之城”。两年多来,中国昆明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支持;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建成运营;绿地健康城、云白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华大基因、康美药业、鹏瑞利健康城等16个国内外健康类项目签约落地……一个大健康之城渐行渐近,“养在昆明”日益深入人心。
普洱,一个以茶闻名的城市,一个森林里“长”出来的城市,干净而富有森林童话般的诗意。这里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68.7%,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万以上,是最适宜人类居住、最适宜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近年来,普洱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已成为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已成为普洱最响亮的名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普洱,走近普洱,知道在普洱不仅能喝到好茶,更能欣赏自然美景,体验人文风情,获得健康快乐。
独特的自然环境、温和怡人的气候、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丽江具有发展康养旅游的先天优势。2017年以来,丽江市着力发展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田园养生等康养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一批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生态酒店等新产品,逐步形成了生态养生健康产业集群。2018年8月,丽江东巴秘境玉龙雪山大峡谷国际康养度假区正式开业,以“丽江氧养”康养旅游为基点的度假区一经亮相,即引来众多拥趸。项目把“旅游+健康、休闲+健康、酒店+健康、文化+健康”有机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丽江健康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2018年12月15日,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全国共有16个县(市、区)入选,腾冲市赫然在列。尽管评选标准近乎苛刻,但腾冲的入选并不意外。森林覆盖率73%,优良空气质量达标率97.79%,优越的生态资源与温泉地热、地质风光、人文景观等要素叠加共振,促使腾冲休闲度假产业价值逐步释放,入选“全球优选生态旅游目的地”,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驰名中外的温泉疗养休闲景区就达数十处,热海温泉、悦椿温泉更是获国家5星级温泉荣誉。市内高星级酒店遍布,四星以上酒店就有7家之多,和顺柏联温泉、云峰山石头纪温泉为国内外高端客源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2013年腾冲游客接待量为551.79万人次,2017年这一数字就变成了1414.58万人次。“纯净的阳光,世界少有的温泉,一流的休闲度假设施。”在不少国内外游客看来,腾冲已经是一个国际范十足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健康“提亮”了旅游,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又赋予了大健康产业独特的魅力,从全省各地规划的康养项目和旅游线路不难看出,“健康+旅游”正在成为云南打造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路径。“未来,康养、文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我们同程的新战场。”同程旅游国内跟团游负责人丁培林介绍。而据了解,云南本土企业怡美集团未来也将围绕特色文化驱动型、优势资源依托型和康疗保健植入型三大模式,开发云南康养旅游产品,让每一个游客都留下“生活、讲究、回味”的印象。统计显示,2018年前10个月,云南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1亿人次,同比增长22.1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563.45亿元,同比增长21.23%。透过这一组数据,就知道“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效应显著、成就可观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游客需求已从传统观光式旅游升级到“个性、体验、康养、旅居”等多元需求当中,这种需求值得关注。
但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富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康养产业,各地必须结合各自区域特征和经济特点,积极探索融合式的发展模式,如“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旅游”“康养+医疗”“康养+运动”等特色产业和康养产业融合互动局面,促进多元化、多层次、全链条的康养产业发展。
此外,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旅游业、中医药业等资源,因此,在发展康养产业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生态底色,不断优化生态圈,反哺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命健康的不断追求,中医药产业日益壮大。尤其是近年来,“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以及《中医药法》的颁布,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已发现的中医材资源6559种,总量占全国的51.4%。构筑“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有很多优势,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名贵药材一旦开发利用好,就是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图2(a)低倍扫描电镜可以发现,水热和氮化后,在CNTF表面生长了白色TiN附着物。由图2(b)的高倍SEM显微结构观察表明,这层TiN以纳米阵列的形式均匀生长在CNTF表面,取向一致性好。已知纳米结构的独特排列可以提供大的表面电化学活性和用于快速离子扩散和电子传输的短路径,以提高比电容和能量密度。由图2可见,TiN纳米阵列之间拥有丰富的空间,这有利于电解质的渗透;纳米阵列的表面可以附着溶质离子,极大提升了电极对溶质离子的吸附面积,有利于电容量的提升。
“十二五”以来,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正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017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7万亩(含药食两用药材,下同),占全国6700万亩的11.1%,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道地药材主要产区之一。预计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突破760万亩,预计将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全省中药材种植分布在16个州市127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的有文山、红河、怒江等3个州,50万亩以上的有曲靖、大理、临沧等3个州市。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50余种,其中三七、重楼、砂仁等18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分别突破10万亩。这些种植基地,保证了珍稀中药材原料的可持续获得。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也在不断推进,全省重点推进了中药材绿色、有机、GAP基地建设,支持建设道地药材良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其中,中药材GAP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6.18万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6万亩左右。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的质量决定了中医的疗效。传统中医多是采挖野生药材入药,但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药材满足不了需求,因此现代中药材大都按照粮食作物的高产方式在农田中种植。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中药材的产量越来越高,但质量越来越低,药效越来越差。针对这一问题,在朱有勇院士的带领下,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创建了林下三七有机种植关键技术体系,利用林下资源让药材的生产从农田重新返回到适宜生长的原生态环境中去,不使用遮阴网,不使用一滴农药,不使用一颗化肥,实现了颠覆性的栽培技术创新。云南省适宜种植有机中药材的森林面积多达上亿亩,发展林下有机种植不但能有效缓解因连作障碍导致的土地匮乏问题,更能够实现中药材的高品质、高效益和低成本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这种栽培方式已在云南的普洱、红河、西双版纳和昆明等地推广5000余亩,未来3年内预计可达到5万亩。
文山三七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维护人类健康不可多得的特色生物资源。三七除了可以入药,还可以作为一种食材原料,加工成普通食品直接食用,成为具有食疗价值的特色健康食品。近年来,云南三七产业围绕产业链的建设,从种植、加工、功效、产品等多环节入手,研发新产品,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其中,云南城投集团的生物医药以三七科技为平台,着力整合三七全产业链布局,完善国家级三七生物工程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最大三七皂苷生产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到40%),产品销往全国,以及日本、荷兰等国家。
以滇东南三七、滇东北天麻、滇西北高山药材、滇中民族药道地药材和滇西南南药特色药材5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基础,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下,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由中药材种植加工、医药和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商贸流通等构成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了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包括华大基因、博奥生物在内的一批以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为主的高科技企业落地云南。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首次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
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步伐较快的玉溪市为例,目前,玉溪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新药为龙头、以普医为基础、以原医为后盾、以疫苗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沃森生物、润泽生物、维和制医、玉医制医等24户医药企业,工业产值达20亿元。
尽管云南省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优势十分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云南的生物医药仍存在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研发能力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发展瓶颈。
专家指出,要真正服务大健康,中医药的基础研究要跟上,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开发出更多的产品,真正服务于大众。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源远流长,已形成以傣、彝、藏医药为主,苗、壮、白、纳西、佤等民族医药并存,多元一体的云南民族医药体系。云南民族药需要开展理论体系的研究,特别是种植开发、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
还要看到,与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民族医药大省地位明显不相适应的是,云南省高级中医药人才、民族医药人才还十分缺乏。针对这一现状,全省应通过好的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端人才,用好领军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批自己培养、留得下来、不会走掉的人才。
要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构筑全域性的“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三张牌”后,云南省招商合作局与省科技厅随即共同推出《云南2018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重点招商项目》。2018年5月,云南省招商合作局联合省卫计委、省科技厅和省食药监局共同在北京举办“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招商推介活动,组织了省内11个州市招商部门、滇中新区及部分重点医药园区、云投、建投、城投、工投等省级企业和部分医药企业共70人规模的团组赴京开展推介和对接,邀请北京地区80多家医药和大健康企业参加招商推介活动,效果显著。
本次招商活动推出省、市(州)招商项目200多个,涉及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医疗合作、养老养生及健康休闲等领域。与会客商表示看好云南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优势,认为云南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具有极大吸引力和发展空间,一批企业表达了赴滇开展投资考察、谋求合作的积极意愿。通过有针对性的推介活动和拜访活动,国药集团、华润医疗集团表示在做好现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将把自身优势和云南优势相结合,积极拓展可能的合作领域;东旭集团、佳能医疗、慈铭健康、万方数据、博奥赛斯、北京爱生、晶珠藏药等一批企业与相关州市进行沟通、对接,就下步开展互动考察洽商达成共识。首都医疗集团、北大医疗、中国医药园区产业集群联盟、中关村大健康产业委员会等一批企业和机构对云南谋划建设云南国际医疗健康城项目表示极大关注和兴趣。
11月12日,为期4天的2018中国(昆明)国际大健康暨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共接待参观人数11.6万人次,现场成交金额1368万元,达成合作意向1280项。
作为正在构建中的“中国健康之城”,昆明市的大健康产业招商工作尤其令人瞩目。2018年以来,昆明市政府与阿里体育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阿里体育将在搭建线上体育健身服务平台、协助昆明市提升及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赛事、服务昆明健康城市品牌营销等方面展开工作;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费森尤斯医疗集团,投资316万美元在昆明建设费森尤斯血液透析中心……随着众多知名企业的进驻,大健康精准发力、生机勃勃,跑出昆明“新速度”。
昆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优质的政策服务,是吸引药企落户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国大健康产业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康美昆明健康城”已启动建设,项目计划从2018年至2023年分批开发完成。届时,将不只有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代言春城、红极一时的蓝楹花彰显花都本色,还将实现以“智慧+”大健康产业平台为依托的候鸟式健康医养闭环业态。作为云南大健康、大旅游、养生养老产业有益探索的石林杏林大观园,已建成集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养生养老、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以及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养生度假区。其中,度假区所推出的杏林药膳尤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资本涌入、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大健康领域一些细分行业正焕发新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各路资本积极进入大健康产业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诚信危机和商业模式落后等,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对此,专家建议,在企业进入时,应把生态环保、诚信作为最为重要的门槛标准;在企业退出机制方面,对于那些生态环保、诚信方面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应限期整改,直至退出。此外,应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为大健康产业营造良好的信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云南人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云南来”,使大健康产业成为繁荣地方经济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