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视域下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研究

2019-12-13 11:00
创造 2019年1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党校智库

智库建设是我国近五年以来党委政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需要一支重要智力力量,即为其处理社会、经济、文化、国防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方法论和思路等公共研究机构。社会各界顺应智库风潮,为自己可以成为智库、成为好的智库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党校行政学院智库也应运而生。为了对如何提高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水平进行学理的讨论,本文结合了“共同体”理论观点,对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可能性、功能性、实现路径与实现困境展开了论述。

一、共同体及智库共同体概念界定

(一)共同体理论范式及其向业缘共同体的延伸

早在14世纪就出现了“共同体”(community)一词,其具有社会团体与关系类型的意涵。在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定义中指出,“共同体”是由促进、方便和成效组成的,它们相互间有来有往,被视为意志及其力量的表现。通过这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族群,只要被理解为统一地对内和对外发挥作用的人或物,它就叫做一种结合。“共同体”的表现形式通常指的是血缘、地缘与精神三种共同体。其中,滕尼斯在地缘共同体概念中提到,友谊是作为同心协力工作和一致的思想条件和作用。促进友谊关系得以建立和巩固的重要因素是记忆和习惯。所谓记忆,指的是共同的经历,对于共同体而言,经历越相似,关系越密切、越团结。所谓习惯,指的是共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共同体而言,面对的问题若有相似性,就有一同探寻处理方式的必要性。而默认一致与和睦是友谊共同体的本质。此外,精神共同体是人的和最高的共同体。正是由于人们可以通过某种共同意志,即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而进行集群的组合,所以,共同体是可以建构的。“共同体”的理论范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国内外关于家庭、民族与国家的相关研究。

地缘共同体与精神共同体的概念为我们指出了“共同体”得以形成的条件以及可建构性。本文尝试将“共同体”理念延伸到“业缘共同体”上来。业缘共同体指的是在一定理念影响下的机构、职业集群因为面对相似的问题、拥有一致的利益动机、需要寻找同一的处理方式,而对黏合形成一致的认识,达成协议,建成合作关系。我国关于业缘共同体的研究最早在教育机构的研究中。有学者对教育机构有效建立合作共同体的功能进行了论述。有学者对教育机构合作共同体的组织、思想、技能、关系、保障等制度进行探讨。党校行政学院是我国干部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共同体又是业缘共同体的一个侧面,这就为我们进行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讨论提供了现实和理论基础。

(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的讨论,其内容包括了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的背景、意义、现状、特点、优势与不足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还有学者对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展开了论述,方琦结合延边党校的实证情况,对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情况进行了回应;李丹青、叶子鹏对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遇到的问题、意义和对策展开了论述;陈明君对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的智库建设背景、本职、困难与出路进行了讨论。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的学术思考,绝大多数是将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讨论。然而,不同层级的党校行政学院并不是各自为阵、互不联系的个体,而是可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集群。本文要借助“共同体”的理论来分析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联盟建设的可行性、功能性、实现路径与当前面临的困难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促进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进一步提高其政策咨询的能力。而本文提到的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指的是拥有共同信仰与目标的两个及以上的智库,在一定的规范引导下,基于合作而形成的团结、融合和创新的智库团体。

二、培养西南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可能性

(一)共同信仰的奠基

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具有党校姓党的政治定位,这决定了党校应该忧党之忧、忧国之忧。我们党和国家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原则的宗旨意识,也应该是党校工作的宗旨意识。换言之,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紧迫、广大群众最期待解决的问题,都应该是党校积极通过调研、从而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和思路的问题。党校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担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病症”的断诊、治疗能手。正是由于各个层级党校行政学院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着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永不懈怠的政治担当,所以,西南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才有建构智库共同体的牢固的精神奠基。

(二)共同目标的追求

“共同经历”和“共同处理方式”是“共同体”中“记忆”和“习惯”的核心要点,也就是说要在不同集群中“求同”。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构建要求各个个体之间有内在的连接点和对话的可能,也就是说要找到共同点。从西南地区身特点与定位上看,西南党校行政学院是有建立共同体的可能的。该共同体的连接点与对话点表现在生态、地理、民族等三个方面。第一,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5000人以上的常住人口的少数民族有30个。民族关系复杂、民族文化多元、民族问题突出是西南地区面临的现实社会环境。第二,西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复杂的、多样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同一面双刃剑,既给予人们丰富的物产资源,又给人们带来了地质灾害的隐患。第三,西南地区中的云南和西藏是边疆地区,二者边境线合计约长8000余公里,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其既是作为我国西南窗口,向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展示我国的民主与富强;又是国家的西南安全阀,关乎着我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西南地区共性的生态、民族、地理等共同情境决定了该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有建构的可能。西南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都面临着共性的问题,如在经济上的贫困与发展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同与治理问题、在文化上的保护与转型问题等。正是由于有待解决的难题具有相似性,所以为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三、西南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功能

据了解,除了中央党校,我国有2000余所省、地、县三级党校。然而,在2008年评出的“中国十大智库”中没有中央党校,更不用说地方党校。201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排出了国内智库综合影响力前10名,虽然中央党校名列其中,但仍不见其他地方党校。以上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地方党校决策咨询的潜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科研、资政一体化”就是给党校行政学院提供了“三脚架”似的、最为稳定的发展模式。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建构,对各个校院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品牌效应等方面均有推动作用,进而其决策咨询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最终成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新型智库。

在教学上,形成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体现的是机构的联系与互动,教学资源可以实现一定的互补或强强联合。如在教学技巧上,可以在代际之间、在地域之间、在层级之间促进各个校院师资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现场上,可以让教学现场多样化,从而丰富现场教学的内容。西南地区都有不同的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等,是进行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教育的多元场域。形成了“共同体”,不仅可以让现场教学不断保持鲜活程度,还可以提高现场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各地在培训干部、结合时事阐释理论上的切入点和特点,为提高教学的实时性、应用性和前瞻性作贡献。在教学对象上,可以让优质的教学“下沉”到州市县乡,提高对不同层级党政干部的教学水平。

在科研上,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的建立有助于整合专业团队的力量。作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智库,其对专业组成的需求应该是多样化的,由单一专业组成的智库,不利于智库长期、有效、普及的发展趋势。党校智库在组合时,应该考虑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已经突破单一学科的范畴,仅凭单一研究方法也难以解决。因此,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在智库的团队建设上应该更注重团队成员的专业构成,优化团队,促使团队发挥最大化的效力。只有实现多元专业的组合,才能让智库的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视角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研究内容既有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有宏观和微观的方面,也有模型和故事的旁证。智库共同体的建构,除了带来专业优势,还可以带来研究个案的优势。在有限的条件下,若是局限在个别地方的研究对象,对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深入。打破单一的地方、民族个案,实现个案的对比与综合,让研究成果实现共享,对说明问题才会更有力度。

在资政上,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党校姓党的品牌定位,使党校行政学院更具有开展资政行动的能力。过去,由于地方党校对自身智库身份的认识不到位、不全面,导致其缺乏与自身身份相符的责任意识;由于地方党校无法精准地明确自身职责,所以无法在智库的海洋中脱颖而出,无法树立党校自己的智库品牌与资政权威,从而影响党校给地方党委和政府献计献策的自信心。也正是由于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缺乏自我认同,所以更难得赢得外界对它的认可与认同。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的形成,使党校姓党的政治定位得到强化,使其身兼忧党之忧、忧国之忧的职责得到明确。更重要的是,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形成,也使其提供资政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对于国家层面而言,基于西南地区为整体的资政信息在内容上更全面、更深入、更科学,更具有参考价值。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形成,还可以提高其资政功能的有效性,避免资政内容的重叠、交叉与浪费,避免热点过热却不精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其资政功能的高速性,资政结果的上报渠道实现国家与西南地区的“直通”,让西南地区的声音直接、统一、快速地传到中央,提高智库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成效。

西南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形成,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扩大了各校(院)活动的空间。打破原有的界线,各校院才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科研与资政的需要,通过“共同体”媒介一同商定合作计划。“共同体”的合作方式在提升西南党校行政学院的协同合作与竞争实力,促进地方教学与科研创新的同时,也推动了“共同体”智库作用的蓬勃发展。

四、西南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建构的路径与困境

(一)合作类别的多样性

共同体理论要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抱团取暖,合作的类别呈多样化,具体方式有“纵向”和“横向”、“长期”和“短期”、“问题”与“地域”的区别。

纵向组合强调的是“上下联动”。在纵向上,党校智库要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来实现省内党校行政学院的合作。党校智库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就要与省内上、下级和同级党校多交流、多合作。搭建党校系统的智库网络,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党校话题、成果的资源共享。同时,“上下联动”的组合重视省内各级党校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比如对于县(区)、乡镇一级党校而言,其暂时没有能力独立发挥智库的作用,便可以作为省市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单元,辅助较有资政能力的省市党校行政学院开展系列工作。横向组合强调的是“左右互动”。在横向上,以“左右互动”的运作机制来实现省际间、州市间、甚至是县乡间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的合作。在尊重、突出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特色,明确各个党校行政学院的资政的长处和优势,鼓励其在一定领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其他各省党校行政学院则找好定位,分工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以说,“上下联动”的共同体组合方式较“左右互动”的共同体组合方式来说,是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建构的第一个步骤。

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集群的合作可以是长期或短期的,这根据目标的长远与现实决定。就民族文化而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作为长期合作的专题,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与民族博物馆的打造等则可作为短期合作的专题。就乡村振兴而言,乡村振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可作为长期合作的专题,而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则可以作为短期合作的专题。就乡村治理而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可作为长期合作的专题,而社会治理中对某一经验的推广、某一典范的常态化学习就可以是短期合作的专题,短期合作的专题也是为长期合作的专题做铺垫,长期合作的专题是短期合作专题的导向。总之,就是以专题的统分来决定合作时长。

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集群的合作还可以以问题或地域为导向。不同党校行政学院集群可能有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因为地域相近、相似,而决定了它们有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生态保护问题、脱贫攻坚问题、民族问题等。各个党校行政学院可以群策群力,发挥共同体的合力。以地域为界限,相邻或相似的地方,如同在边境线上的、同在高原山地上的、同在江河流川上的地方,会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只有打破行政界线,以问题为基础组合而成的“共同体”,才有利于党校行政学院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智库联盟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工,提高智库共同体的实力,实现党校智库持续、有效、良好的发展。

(二)西南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建构的困境

西南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具备了建构的条件和路径。但是,若各个党校行政学院集群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对智库共同体的一致认识,则会造成西南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陷入困境。换言之,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首先应该是意识上的“共同体”,其次才是构建实质的“共同体”。“共同体”的理念实际上是可以成为西南地区党校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资政实力的重要指导理论。“共同体”理念要求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在智库建设上有求同存异的认识。就“求同”而言,要认识到西南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及追求的共性目标,树立合作的共识,建成合作的关系。此外,共同体理论虽然强调“共性”,但其绝非倡导同一性、无差别性。西南党校行政学共同体的培育在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上要“求同”之外,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存异”。“求异”是要求合作的各个集群找准自己的定位与角色,如弄清谁是领军者,谁是军师。还要在协同作战中培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各个地方党委政府如果没有达成问题的共同意识,那么,也就不会产生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需要。实际上,除了向更高层次的决策层献计献策之外,西南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的存在还能在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为各个地方政府提供跨区域的比较数据,从而让各个地方党委政府号准一系列问题的脉,进而找到及时的、精准的、有效的解决方式。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智库管理体制改革,包括组织管理体制、研究体制、经费管理制度、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这对党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完善机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西南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的建立同样面临着上述改革方面的实际问题。换言之,跨地域的党校行政学院的合作面临着一系列“屏障”需要被打破的困境,尤其是对省际合作而言。比如,跨区域的党校行政学院在师资组织管理上、研究上、经费筹集和管理上、成果评价上和应用转化机制上都面临现实的运作困难。如何打破区域边界,实现多地合作,是西南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建立有待解决的首要、关键问题。跨界合作的现实困境给跨界合作的方式方法也带来很多限制。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虽然有些院校以项目、会议或交换学习、调研的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但是仅限于教学与科研的初级合作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政策咨询层面。而且,教学和科研的合作也多为临时性,没有实现常态化;合作的程度也是较浅,没有全面、深度合作。因此,西南党校行政学院共同体的建立还需要大胆创新,拓宽全方位、多方式、高密度的合作渠道,争取早日突破省际、省内各层次党校行政学院的合作屏障。

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建立,不是靠任何一个独立的智库一厢情愿的想法就可以建立,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建全,而是需要绝大多数成员首先达成“共同体”的意识,还要有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虽然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共同体的实体建构任重道远,但本文认为,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智库的需求上,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智库之间“伙伴”“合作”和“联盟”的共识酝酿与传播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党校智库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蓝暖男”落户云南 时速250km 新型“复兴号”在西南地区首次投入运营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夜郎自大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完善党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