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匠人精神诠释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讲话

2019-12-13 09:06:36
创造 2019年4期
关键词:匠人理论课工匠

“匠人”在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周礼·考工记》里表述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1]在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匠人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是被轻视的。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现代与传统的交织中,重提“匠人精神”是时代的必然。

“匠人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始终坚守着一致的核心精髓。即“匠人精神”是生产者不断钻研打磨自己产品的一种精神追求,对自己产品保持敬畏的心态,具备始终如一、踏实肯干、精益求精、摒弃浮华等品质。查德·桑内特在其著作《匠人》中扩充了“匠人”的范围,将“匠人”从手工业者扩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赫曼·西蒙在《隐形冠军:21世纪最被低估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揭示了德国之所以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其根源在于“隐形冠军”即“匠人”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政课的开展中,其“隐形冠军”即教师同样发挥着中流砥柱的指引作用。工匠精神顺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潮流,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聚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

在思政课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主流下,工匠精神厚植于思政课教师自我修养以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的基本要求。以匠人精神培植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政治站位、专业技能、道德素养三种元素的综合体现,是思政课教师行为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基本要求。

以“工匠精神”塑造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站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其授课内容的政治性、复杂性等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多挑战。2015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3]思政课教师具备教员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匠人的精益求精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有关论述,充分发挥匠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性,以匠人精神来坚定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定位,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者的政治责任。

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体系中,思政课教师应当自觉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匠人精神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特征。在认同器物和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尊崇道德伦理原则和敬仰文化价值习俗的心理结构,即构建信仰的敬畏结构,[4]以匠人始终如一的情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把工匠精神植入到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中,遵照共产党员“四讲四有”的标准,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匠人的高贵品质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自觉树立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定力;树立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坚持在课堂之上与生活之内、网络之上与网络之下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最终使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6]

以“工匠精神”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

工匠通过追求技艺与制作品的精益求精,将“精业”与“敬业”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状态。[7]以“匠人精神”的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创新进取等品质构建标准化与质量化教学体系,进而完善思政课机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教师自身的知识视野和学术积淀密切相关,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8]扎实的学识和专业功底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条件。思政课教师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就告诫全党:“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再次引用毛泽东的“本领恐慌”告诫全党必须重视学习、增强本领。[10]当前思政课话语面临着重政治性、轻思想性;重唯理至上,轻情感体验;重灌输说教,轻对话交流的现实困境,因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谈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时就多次指出要关注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方式上的改革。[11]

思政课教师以工匠精神为支柱,勇于开拓、努力钻研、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专注于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要坚持精准、精深、精细原则,全面渗透、整体把握,使得思政教育更有深度、更高质量、更强效果。在精益求精中把控全局、统筹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以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首先,思政课教师以匠人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施教者和思政理论知识的好感。教师在思政课讲授时探索鲜活的施教方法,以自身人格魅力的丰富性、以理论知识的鲜活性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主动接收内化理论知识。以互联网为依托,创新理论传播载体,重视实践教学,营造民主平等的思政教育氛围。

其次,思政课教师以匠人的专注精神把握高校思政课堂教与学的规律,研究并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政课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思维活度的内涵课堂是影响思政课效果的重要因素。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 + 教学即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途径,利用网络和云资源平台建立移动课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上延伸到课下。思政课教师以匠人的创新品质挖掘思政教育方式,占领移动互联网阵地,以网络沟通途径主动向学生推送时下热点信息,以娱乐化游戏化的呈现方式开展轻松愉快的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思政课教师以匠人一腔热情的职业情怀注重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情感培育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研究领域、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13]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当代青年学生,更要引领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高尚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以“工匠精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把“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14]落到实处,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党员和教员的双重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求回报、矢志不渝、精于专研;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细致入微是工匠的追求,是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要专心于全局,专注本职工作,在不断的琢磨和实践中提高自身技艺水平,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卓越。

猜你喜欢
匠人理论课工匠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金色年华(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3
汽车匠人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神级”匠人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0:08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