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题名研究

2019-12-13 07:48
中国名城 2019年6期
关键词:题名园林景观

王 露

中国山水园林景观艺术有三种境界,即生境、画境和意境,此三种境界层层递进、步步提升。古代造景,第一步是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和一个流溢家园气息的生活环境,将自然美和生活美相结合,产生了山水园林景观的第一重境界——生境;第二步是把自然美和生活美通过取舍、概括、凝练,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笔意,上升到艺术美的境界,即山水园林景观的第二重境界——画境;第三步是通过“点景”塑造出高山流水、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亭台楼阁等意象,传达主人的至真感情、至高抱负、至上品格和至远理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创造出一个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即山水园林景观的第三重境界——意境。

所谓“点景”,是指文人雅士为自然山水、园林建筑题名写字,即景观题名。古人通过各种手段赋予山水园林景观以深厚隽永的思想内涵,相比图式语言而言,文字语言显然更容易被记忆和解读,更能引发欣赏者的思索与联想。景观题名正是采取“切雅精新”的语言形式,为山水园林景观“点题”、“生色”、“托意”,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特色的构成元素。如果说造景是“画龙”,那么题名好比“点睛”。优美的景观加上高雅的题名,犹如“锦上添花”。诚如《红楼梦》所言:“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1]

1 城市景观题名的起源与沿革

我国景观题名起源很早,可追溯至上古。相传尧舜时代,君王即登顶祭天,题咏山川,刻石铭记。神话中的“瑶池”、“广寒官”、“蓬莱”、“方丈”、“瀛州”等,都是颇具文学性的题名。《诗经·大雅》里关于“灵台”的描述,历来被视为最古老的园林名题形式;且“灵台”、“灵沼”、“灵囿”等命名,不仅指明了建筑的性质与功能,还反映了人为赋予的无限神秘色彩,折射出当时的社会与文化特征。到了汉代,则出现了“章华台”、“上林苑”等皇家园林题名,梁孝王的“兔园”中还有肤寸石、落猿岩、雁池、鹤洲等颇具特色的景名。随着社会的变迁,景观题名日益发展,逐渐演变为匾额、楹联、中堂、诗文屏风、题咏碑刻等形式,内容更多样,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深刻。据《世说新语·巧世》所记,三国曹魏时即有书法名家题写建筑和园林的匾额。据南朝《梁书》载,刘慧斐“构园一所,号曰‘离垢园’,时人谓之‘离垢先生”’;据《南史·徐湛之传》载,徐湛之在广陵造“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是,南朝宋时就已出现了系列景观题名,但当时景观题名现象极不显著,尚处于萌芽状态。

1.1 唐代景观题名的雏形

唐代时,重要的园林匾额往往由皇帝御笔书写,如唐玄宗亲笔题写兴庆宫内苑的“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等。有少量景观题名为文人墨客所题,如在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中,有鸟鸣涧、竹里馆、辛夷坞等景名。然而,盛唐时的匾额多为标名,目的是颂德、彰绩、述景,虽讲究书法艺术,却缺乏文学趣味。自中唐以后,景观题名开始追求更多文学意蕴,以富含“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者为佳。但需要明确的是,在宋代以前,景观题名仍处于雏形阶段,属于主体偶发、即兴的行为,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

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例,他一生建造了两处园林:一处在庐山,他为此写了《草堂记》,但并没有为园林题名,故后人只能称之为“庐山草堂”;另一处在洛阳,据陈植先生概述:“唐人别墅,如裴度‘午桥庄’,李德裕‘平泉庄’皆以所在地名为称,不像后人特地起一个园名。白居易……家在洛阳履道里。太和三年以刑部侍郎告病归洛阳,家园具水竹之胜。……因为没有园名,后人只好举其所在,称为‘履道里’,否则就提出他的所作《池上篇》这首诗……”[2]此外,白居易有两首小诗《虚白堂》、《忘筌亭》,作为特指题名,撷庄子语而明志,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哲理性,但他并未指出这是园名或景观名,更未为之作记,因此这类诗只是为景观题名积累了写意因子,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景观题名。由此可见,尽管白居易在中国古典园林史和园林美学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他并没有利用其丰富的造园经验和深厚的园林美学理论为其园林景观题名,更没有形成自觉的景观题名美学观念。

以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为例,他与裴迪首创以园林小诗、组诗酬唱之先例,并结集为著名的《辋川集》。但其园“辋川别业”却是以地名命名的,园内二十处“游止”虽为系列景观题名,但大抵是未经文学化处理的。能诗善画的王维之所以未能赋予其“游止”充满诗意内涵和美学意蕴的题名,除了时代所限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园林本身“带有庄园性质”,“不是纯粹供人品赏游豫的,也就是说,不是纯艺术型、纯审美型的,因为其中有些区域乃至有些景观不但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具有经济价值,直接生产着物质生活资料。在唐代,一些较大的园林,其中往往不但有农田,而且有林园等植物园地。”[3]但不可否认,辋川的系列景点题名,在形式上为景观题名文化的最终形成积累了艺术因子。

再以“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例,他在《愚溪诗序》中对其宅园作了一番描叙:“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池之东为愚堂,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可见,其园中的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八景,皆冠以“愚”字,既宣泄了郁结等寓意,又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写意性,但内涵不深,文采不丰,略显单调。柳宗元其文传神入微,还曾提出过“奥如”、“旷如”等园林美学概念,却未能给自己的家园及景点留下抒情写意的系列题名,应该说与当时题名景观文化尚未真正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唐代最富文采的景观题名,要数隐士卢鸿建于篙山的“草堂十景”了。从其《篙山十志十首》来看,十景分别为草堂、倒景台、抛馆、枕烟庭、云锦涂、期仙瞪、涤烦矶、幂翠庭、洞元室、金碧潭。诚然,其题名文采斐然、意境高远,但由于缺少时代氛围的孕育,大部分虽有园林景观之题名,却无人工建筑之实构,更没有总的特指园名,实为一大缺憾。故卢鸿“草堂十景”的题名,虽对后世文人园林景观题名具有一定启发和先导作用,但其本身并非典型和成熟的园林题名。

此外,唐代诗人咏园,常以组诗形式出现以唱酬,于是就出现了系列景观题名,如韩愈有《奉和貌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其中“镜潭”、“柳溪”、“月池”等景名颇有诗意,但也有未经深思熟虑的题名,如“流水”、“北楼”、“北湖”、“西山”、“荷池”、“稻畦”等,更没有总的特指园名,其景观题名总体上未臻于成熟。但不得不承认,这已向景观题名文化的最终形成逼近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在唐代,园林山水已成为人们怡情养性之所在,并渗透了审美主体的意愿情趣,但由于受时代所限,景观题名仍处于雏形阶段,表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客体景物因素突出,而主体精神因素弱化;二是出现于私家园林中极小部分,并未涉及公共园林;三是自觉性不足,尚未形成景观题名的美学理念和理论支柱。

1.2 宋代景观题名的形成

到了宋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发展,士大夫宇宙观、人生观的逐渐发展,景观题名已变得十分普遍,广泛出现于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中,而且题名的自觉性得到加强,主体精神因素得到强化,具有了更深刻的意旨和更浓厚的意境,逐步形成了景观题名的美学理念与理论支柱。因此,这个时期的景观题名可以说是“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4]。

从总体上说,宋代与唐代在景观题名上质的区别在于:宋代开始自觉并大量出现带有文学意味或文化色彩的题名,促使作为物质建构的园林实现了文学化、心灵化、写意化,园林山水开始渗透和充盈着诗意或文意,从而以有限的建筑、山水、花木、禽鱼,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甚至能“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导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5]。可见,宋代的景观题名往往追求景、文、书三者相称,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同时多撷历代诗文名句入题,这种景观题名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为明清造园和景观题名所仿摹。

就文人私家园林而言,苏舜钦“沧浪亭”之名最为典型。此题名,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的充分孕育,另一方面从书面诗词中寻得诗意,即把《楚辞·渔父》中古老的《沧浪之歌》引进园林,使园林突出地具有文学意蕴、抒情功能和文化特色。后人据此进一步把系列景观加以文学化,使景观题名的文化内涵积淀得更为深厚。除“沧浪亭”外,司马光的“独乐园”堪称另一典范,从其《独乐园记》中可以窥见,园中有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等景名,通俗易懂,饶有意趣,凸显了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参与性和能动性,自觉地以园林及系列景观来抒情达意。

就皇家园林而言,宋徽宗的宫苑艮岳堪称一绝。据南宋张淏所撰《御制艮岳记》载,艮岳有承岚亭、跨云亭、倚翠楼、绛霄楼、巢凤阁、流碧馆、白龙洋、万松岭、跨云、凤池、飞岑等景名,题名华赡繁丽,写尽繁华萃美,文学色彩浓郁,既突出了山体景观的园林特色,又体现出皇家的主体特色。再看蜀僧祖秀《华阳宫记》,亦详记了艮岳花石景物之胜,题名更为繁富,仅怪石题名就有数十个之多。这与其造园者宋徽宗赵佶同是文人艺术家的身份息息相关,进而代表了唐宋皇家园林的最高审美标准,出现了唐代宫苑不曾拥有的景观题名亮点。

再看公共园林的典范,莫若南宋“西湖十景”了。南宋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皇家画院的画师马远、夏圭等以西湖为写生对象,以景名为画作标题,通过与文人的题咏相配合,历经社会的筛选和公认,最终诞生了著名的“西湖十景”。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近者画家称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竟放,秋则桂子双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6]正是有了这组精彩的系列题名,西湖面貌顿异,更富风采情韵。诚然,“西湖十景”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景名文学化的里程碑,堪称“景观题名文化的典范”是不为过。

1.3 元明清景观题名的发展

杭州继南宋“西湖十景”之后,元代又有“钱塘十景”的题名;清代更有“西湖十八景”、“杭州二十四景”等题名。由此可见,元明清时期公共园林题名之风炽盛。而皇家园林的题名之风更盛。清代,北京香山静宜园有“二十八景”,玉泉山静明园有“十六景”,圆明园有“四十景”,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题“三十六景”,复有乾隆题“三十六景”……在明清时期,景观题名之风愈演愈烈,臻于高峰。仅以明代王世贞的弃山园为例,其中景观题名就有近两百处之多。

特别是到了清代,随着园林艺术进入成熟期,景观题名在园林山水中的运用也达到了鼎盛期,逐渐与园林山水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之一,在营造园林山水环境的诗情画意及景观意境信息的传递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清代李果在《墨庄记》中写道:“轩前嘉木苍郁,多叠石为小山,绝壁下为清池……其境若与书卷相融洽,非必骛远凌危,攀奇竞秀,以求嵁岩穷谷于数十里之外,此岂易得哉!前辈谓文人未有不好山水,盖山水远俗之物也,……俗远而后可以读书研理,可以见道。”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概括了明清时期景观题名的美学特征。园虽小而意俱足,仅仅借助于园名以及嘉木、小山、清池这些少量的物质性题材,通过审美的匠心独运和巧妙的艺术安排,就足以抒写胸中的“远俗”之意和“书卷”之气,使“其境若与书卷相融洽”。景观题名寥寥数笔,借“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及建筑来抒情写意,不但书卷之气盎然可掬,而且胜似“骛远攀奇于数十里之外”。

进入成熟期的园林艺术,基本上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审美理想,这在景观题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为例,前者的景观题名,主要是代表了在朝派的审美理想;后者的景观题名,主要是代表了在野派的审美情趣。两者虽都是统治阶级,但由于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机制取向,其审美观念也是同中有异。如同样为一座扇面亭取名,两者迥然不同: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扇面亭取名“扬仁风”,语出《晋书·袁宏传》中“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宣扬的是皇家恩推四海、惠泽万民,体现和粉饰的是帝王“奉扬仁风”、“仁者爱人”的情怀;而苏州私家园林拙政园中同为扇面亭,却题名为“与谁同坐轩”,语出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则以一句反问,体现了文人隐士“只与明月清风为伍”的孤芳自赏、孤高超脱的气质情怀。

皇家园林以其庞大的规模、高屋建瓴的规划、气吞山河的景致、金碧辉煌的建筑,可谓集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其景题取材广泛,纵横古今,从上古经籍到唐宋诗词,无不纳入景题的范围。如颐和园之“颐”源出《易·颐卦》:“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故“颐和”寓“平安和睦,保养天年”之意。再如,承德避暑山庄如意洲岛上有一处庭院的正殿题名为“延薰山馆”,据《礼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舜帝弹唱《南风歌》,以示其对子民的仁爱关心。后代遂以“南薰”表示熙育之意,故“延薰山馆”意味着要继承和发扬舜帝的遗风,造福百姓。[7]而,以皇室为代表的在朝派出于维护其封建政权的愿望,把正统儒家、佛教尊为中心,因此在苑囿离宫等皇家园林中,也采用了许多很强烈表现意识形态的景观题名。如:圆明园有“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宴”、“茹古涵今”、“鸿慈永祐”、“涵虚朗鉴”、“廓然大公”等,占“四十景”中之十三。这些景名很少有风景的含义与意蕴,反映的仅仅是儒家政治伦理美学及文以载道的思想。

与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不同,私家园林园主是以归田或退隐为代表的在野派,其景观题名继承数千年来高人逸士的传统,体现自我标榜的士大夫情调,迫求超脱,清谈庄禅,比较偏重于虚静恬淡、疏野暇逸,往往以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思想来题名景观,同时也视之为宣泄胸中郁积的一种方式。如苏州拙政园园主为明代弘治进士王献臣,在朝中遭受诬陷,罢官后回乡造园,取名“拙政园”,语出晋代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以“拙政”自嘲,指不善周旋于官场之意,宣泄得不到朝廷赏识的愁绪。此外,“网师”、“沧浪”、“寄畅”、“豫园”、“愚园”、“适园”、“宜园”等题名也大致如此。个别景点也突出了园主入世的儒家思想、出世的道教思想和顿悟的佛教思想等意识形态,是园主对于人生哲学的感悟,如“明道堂”、“集崖斋”、“拜石轩”、“笔花堂”、“织帘老屋”、“还读我书处”、“少风波处便为家”等。但与皇家园林有很大不同,而更能体现在欣赏风景中的闲逸和潇洒,这反映出两种思想的分野。[8]

2 城市景观题名的基本要求

景观题名是一种言简意赅的语言艺术,虽用字不多,但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艺术领域。恰如其分的景题需要作者精心构思和反复推敲,深刻领悟文学、书法和园林等多种艺术同构的美学关系。[9]成功的景观题名有其规律可循,应该符合以下要求,概括起来为“切雅精新”四个字:

2.1 “切”

所谓“切”,是指景观题名要求对景观进行确切的总体概括或描绘,切合景观的主要特征。例如,大观园宝玉住处的“怡红快绿”题名,不仅切合园内海棠、芭蕉的主景,而且切合宝玉既是富家子弟,又是清雅书生的身份。同样,“潇湘馆”题名,不仅切合“竹”这一主景,而且切合黛玉清高、坚贞的性格和“潇湘妃子”的凄凉身世。再如,河北邯郸的“响堂石窟”,就因窟石洞幽深,在洞中拂袖便能发出铿锵的锣鼓声而得名,题名特点突出、与众不同。此外,景观题名除了总体概括或描绘以外,还会抓住景观某一方面特征进行刻画点染,如“玉玲珑”写形、“紫阳山”绘色、“八音涧”摹声、“湖心亭”取势、“流筋亭”记事等。概括而言,景观特征的外延包含:姿态、颜色、光影、声音、香韵、赏景时令等方面,如点染景物的姿态的有“双峰插云”、“满陇桂雨”、“三潭印月”等;点染景物颜色的有“阮墩环碧”、“黄龙吐翠”、“延绿亭”等;点染景物光影的“雷峰夕照”、“宝石流霞”、“塔影楼”等;点染景物声音的有“柳浪闻莺”、“六和听涛”、“风泉清听”等;点染景物香韵的有“香远益清”、“雪香云蔚亭”、“桂馨阁”等;点染赏景时令的有“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湖滨晴雨”等。

2.2 “雅”

所谓“雅”,是指景观题名的语言表达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力求营造优雅深远的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所谓景观意境,是指通过景观形象所反映的情意,而使欣赏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构思。它是情与景、意与境、意与象、精神与物质互渗互融所构成的整体艺术氛围。这就要求景观题名,在与自然人文景物有机结合共同表达景观意境之时,必然要求充分挖掘景观的形象特征与深层内涵,融会客体之“景”、“境”与主体之“情”、“意”,以营造题名优雅深远的意境。为此,景观题名最常用的手法是撷取诗词名句入题,使题名充满诗情画意,如扬州的“寄啸山庄”、苏州的“沧浪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等,在给人以美的陶冶的同时也对景观起到了一定暗示和烘托作用。同时,景观题名还通常使用比拟设喻的方法,拟人拟物,以比题名,以期收到活化景物的效果。如苏州拙政园的“小飞虹”、“雪香云蔚亭”、黄山的“迎客松”、雁荡山的“夫妻峰”等题名,均通过比拟设喻方式营造优雅深远的意境,韵味无穷、不同凡俗,成为景观题名的经典之作。

2.3 “精”

所谓“精”,是指景观题名的语言表达要求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在寥寥数字中,既能点明景观的主要特征,又能体现景观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景观题名“音形义俱佳”。一从音律上看,景观题名要求合声律,使景名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般的韵律与节奏。这主要是通过声调搭配来实现的。所谓声调搭配,就是通过把不同声调即平声、仄声作相间交替的搭配,从而构成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一般而言,四字式景名音韵协调,平仄相间,避免四字全平或全仄。第一和第三字的平仄可以随便,第二和第四字平仄必须相反,这就是旧体诗要求的“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如“三潭印月”、“黄龙吐翠”为“平平仄仄”,“柳浪闻莺”、“凤谷行窝”则为“仄仄平平”,这些景名之所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应与其合乎声律不无关系。除声调变化以外,景观题名在字音上也特别注意创造优良谐音,而尽量避免不雅谐音。二从形式上看,景观题名的笔划数与字数均较适中,如字数一般在六字以内,以三、四字居多,这样较符合人的瞬时记忆能力;一般不用虚词,避免冗长、拖沓,以求书刻方便,读来琅琅上口。同时,景观题名多采用不同部首偏旁,给人以多样统一之感,避免用雷同的部首偏旁而使人感到单调、呆板与乏味。三从含义上看,景观题名的含义一般包括本义和寓义两种。所谓本义,是指所题名景观的本质特征或所属类别,主要从实用出发标明景观的功能与类别;而寓义则往往寄托了题名者的主观愿望与心理追求,如苏州“藕园”中的“园”为本义,而“藕”指二人耕种,暗寓园主夫妇躬耕隐居之意。

2.4 “新”

所谓“新”,是指景观题名要有创意新意,避免千篇一律、平淡无奇。古典景观题名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历久弥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题名者敢于突破前人及世俗羁绊,尝试文化创新。例如,《红楼梦》大观园李纨住处,清客们原题“杏花村”,贾宝玉则认为其俗陋不堪,而借用了唐代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的诗句,改题“稻香村”。相对常见于园林市肆的“杏花村”,“稻香村”可谓别出心裁,提炼诗句亦恰到好处。又如,长沙岳麓山清风峡中有一始建于清初的古亭,由当时岳麓山书院院长罗典题名“红叶亭”。而后袁枚登山游览时提出其亭名不雅,拟改“爱晚亭”。“爱晚”语出唐代杜牧七律《山行》,借诗中寓意体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理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爱晚”二字还寓有“重晚节”、“借寸阴”之意。有的题名通过想象夸张来创新,使景观富有神话色彩,如泰山的“南天门”、杭州的“小瀛洲”、巫山的“神女峰”、黄山的“飞来峰”等。如今的新题景名也有不少富有新意,如杭州“新西湖十景”中的“满陇桂雨”、“三评西湖十景”中的“杨堤景行”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恨不得尽游之。反之,为使景名富有新意,有些题名方法必须避免。如,我国素有用“四绝”、“八胜”、“十景”进行景点组合命名的传统,如“黄山四绝”、“西湖十景”等。但如果让这种题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般盛行,那么反而会适得其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许多小县都有“八景”、“十景”这样的称谓,毫无新意可言。因此在进行景点组合命名时,要注意科学合理,不能千篇一律。此外,还要尽量避免照搬著名景点题名的做法,简单冠之以“小”或“大”。如以“小”冠名的景观随处可见,称“小西湖”等全国就有不下三处,毫无特色可言。

3 城市景观题名的素材与技法

3.1 述古用典

“残声落潮,文人怀古。”以崇古怀旧题名的景观,常能发人千古之幽思,还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景观题名历来有借用历史典故、神话或传说的传统技法,即所谓“编新不如述古”。用典在古文中又称用事、隶事、使事、引事等。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古人历来对“用典”爱不释手,或明述或暗引,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沿用历史典故。例如,承德避暑山庄里的“四知书屋”就囊括了孔子的“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和“杨震畏四知”两个典故;北京颐和园的“鱼乐亭”、“濠濮轩”等题名则采用了庄子“濠梁之辩”的典故,闪烁着东方人的智慧光芒;“五柳园”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脱略形迹,不慕荣利;其他如苏州狮子林的“立雪堂”和怡园的“拜石轩”,分别取材于“立雪拜师”和“米芾拜石”的故事,狮子林的“指柏轩”则影射禅宗公案“赵州指柏”,各有所取,各有所喻。二是沿用神话故事。例如,我国古典园林中“湖上建岛”的传统手法,以及“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题名,均来源于古代神话中东海仙境与五座神山。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南的澄湖,自东而西散布的“金山岛”、“青莲岛”、“千林岛”,虚无缥缈,神秘多姿,就是模仿三神山的意境而布局和题名的。三是源自传说故事。如苏州狮子林中的“真趣亭”。传说乾隆南巡至此眺望,即兴题名“真有趣”三字。侧旁一臣子觉得欠雅,请求乾隆把中间“有”字赐给他,遂成“真趣亭”。

3.2 化用诗词

我国有“诗国”之称,诗词佳作,浩如烟海,涉及山水园林景观如建筑形体、色彩、花木、器物、时令、方位及虫鱼鸟兽等内容的诗词佳句亦比比皆是。景观题名的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法,即大量取材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通过凝练化用以题名,使得景名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此类题名技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断句取词(字)”,即直接引用或凝练一处诗词名句。如北京的“陶然亭”题名,出于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诗句;避暑山庄的“梨花伴月”题名,出于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词句;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题名,出于宋代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上海豫园“卷雨楼”题名,出于唐代王勃“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诗句;杭州“新西湖十景”之“吴山天风”的题名,出于近代秋瑾“石台高筑近天风”的诗句;超山的“浮香阁”、“疏影亭”题名,出于宋代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10]以上题名都表达了题名者清高孤傲、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兼有言志与抒情双重意义。二是“集句重组”,即融合两处及以上诗词名句,进行组合提炼升华。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则组合化用了南唐李中诗“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和宋代杨万里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亭边广植蕉、竹、荷,雨声潇潇,别有情趣。再如,苏州留园“喜雨快雪之亭”,是集苏东坡名篇《喜雨亭》和王羲之名帖《快雪时晴帖》而成,对仗工整,趣味隽永,富有文化内涵。当然,也有一些景观题名除化用诗词名句外,还仿写《红楼梦》、《金瓶梅》等明清小说中的园林名题,如“怡红”、“潇湘”、“衡芜”、“稻香”等,化用得当、颇有情趣。

3.3 撷取哲思

我国古代庞大而系统哲学理念,为山水园林景观题名提供了深邃的思想泉源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古代士大夫们把对于景观艺术的赏悦,与他们的人格追求和道德修炼融为一体,以期达到无穷宇宙与心灵深层合二为一的境界。景观题名中体现的古代哲学思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诸子百家的哲学经典。如杭州西湖北山街的“秋水山庄”题名,取自《诗经》的“秋水伊人”;苏州网师园的“集虚斋”题名,取自庄子语“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清代许周生筑园藏书,题名“鉴止水斋”,暗寓“静以悟动”的哲学思辨;苏舜钦筑“浩然堂”,取孟子“养浩然之气”以命名。二是儒道释哲学理念。反映儒家忠君孝悌思想的景名有“怀仁堂”、“香草居”、“思嗜轩”等。如“香草居”中的“香草”比喻忠贞之士,出自汉代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反映道家遁世无为思想的有“拙政园”、“退园”、“息园”、“归耕之庄”、“澄怀堂”等。苏州拙政园“小沧浪”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表达了退隐江湖、清静淡泊的心境和状态。反映佛教超世行善思想的景名有杭州西湖“灵隐禅踪”、“菩提精舍”、苏州“慈云洞”、“面壁亭”等。如“面壁亭”中的“面壁”是佛教语,出自《五灯会元·月东土祖师·菩提达磨大师》,后称坐禅谓面壁,端坐静修之意。

3.4 取法自然

我国山水园林景观题名中有大量关于声光形影、风晴雨雪、四季时令、植物山石等场景的生动描写,抒发了题名者对自然优美景致的无限赞颂和憧憬之情。取法自然素材的题名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日月光影。如“日知阁”、“紫光殿”、“阳泽门”等是对太阳及其光辉的崇拜;“宝月楼”、“二分明月楼”等是因月亮而生发的无限诗情。以虚为特征的光影如镜子是古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媒介,以此入题的有“镜香室”、“镜清斋”、“镜藻轩”等。古典园林设计还多置空亭,给人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空灵美,“影园”、“香影廊”、“塔影亭”等园名景名,透逸出“潭影空人心”的韵致。[11]二是四季气候。一年四季景色递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然而光阴易逝,佳景难留。景观题名用其中的一季来命名,以此来指明和定格最佳赏园时节。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指明“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芍药主景,作为书斋,激励读书人更加珍惜大好时光。[12]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则定格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秋月美景。其他如“苏堤春晓”、“万春园”、“冬荣园”等,都对四季予以捕捉与欣赏。风晴雨雪等各种气象都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以此类意境来题名可谓如诗似画。如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中的断桥是《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悲欢离合的特定场景,配以残雪更增悲剧色彩[13]。三是植物花卉。沿用植物花卉拟人化传统入题诞生了许多富有情致的题名,如“梅花书院”、“兰室”、“水竹居”、“菊香书屋”、“蕉房”、“红梅阁”、“牡丹亭”、“桃花岛”等。有的因植物特性而题名,如“冰花亭”之指梅,以喻君子之德风;“小松隐阁”、“松风阁”等指松,以喻苍古高耸之节操;“双桐书屋”寓意主人推崇梧桐清洁孤高的品性;“曲院风荷”、“曲水荷香”、“远香堂”、“香远益清”等都以荷花称颂“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行。

3.5 名人效应

古典山水园林景观题名拥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其中古代文人士大夫对景观的文化渲染作用尤为重要。历代文人、名士、高僧是山水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其题咏本身即可构成种种人文景观。许多景观题名除了来源于文人诗词名句以外,还是文人士大夫在游览之后亲自命名的,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游青阳九子山时发现“山有九峰如莲华”,乃将其改名为“九华山”。为数众多的私家园林,直接按人名取名,有的用园主的姓氏,有光宗耀祖、恩泽子孙之意,如“魏园”、“沈园”、“刘庄”、“汪庄”、“郭庄”等;有的在姓氏后加上表达主人意向的词,如“卢氏意园”、“魏氏逸园”等;有的则因著名人物而得名,如“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后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所居,故改以他的号为园名[14]。再如,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中山公园”,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孤山“六一泉”系苏轼怀念同时代的六一居士欧阳修而命名;沧浪亭中的“子美祠”是后人为纪念其建造者苏舜钦(苏舜钦表字子美)所建,等等。此外,文人士大夫对景题的传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普通风景一经其神来之笔便身价百倍、名声鹊起。如闻名遐迩的江南三大名楼——南昌的“滕王阁”、武汉的“黄鹤楼”、洞庭湖的“岳阳楼”,就是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颖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声名远扬并流芳千古的,可谓“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堪称佳话。

3.6 其它素材

除上述素材技法以外,景观题名也有按照方位地名、特殊形状、纪念有关事件物件等特征,进行写实名题的作法。一是方位地名。景观按方位命名,带有导游作用,如“东园”、“西苑”、“湖心亭”等;按地名题名一目了然,如盛唐诗人王维晚年得终南山宋之间的蓝田别墅作辋川别业,有华子冈、竹里馆、柳浪、苵萸沜、辛夷坞等题名,可见用的是地名。又如,苏州留园的“曲溪楼”,得名于其所在地面临曲溪。二是特殊形状。按景观的特殊形状来题名,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如苏州“曲园”,正如《曲园自记》中所云:“曲园者,一曲而已,强被园名。”[15]其他如“扇子亭”、“螺髻亭”、“匏庐”等。还有的题名从园林面积不大角度做文章,既寓谦虚之美德,又含壶天自春、以小见大之意境。如“残粒园”取“一粒砂里见乾坤”之意;“容膝园”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审容膝之易安”句。其他还有“半亩园”、“勺园”等。三是事件物件。景题还有为纪念有关事件及物件的,如“慕才亭”、“流觞亭”、“拜石斋”、“看松读画轩”、“耦园”、“濠上乐”等记录有关事件,“万卷楼”、“三希堂”

等纪念有关物件。

猜你喜欢
题名园林景观
景观别墅
栖凤阁题名记
火山塑造景观
清代园林初探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