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谌晗
近年来,六盘水围绕“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和南国冰雪城旅游品牌,旅游供给结构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日趋多元,“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轮廓初现。
乌蒙巍峨,北盘浩荡;钟灵毓秀,凉都蔚然。
数年前,“江南煤都”六盘水在一张白纸上露锋起笔,泼墨旅游产业。而今,“蓝图”渐成“美景”,旅游这一发展与生态最大“公约数”效应日益凸显——
朝登梅花山、夜游水城河,忆三线建设、游金秋妥乐,观农村新景、品民俗文化……六盘水,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行走其间,大美山水画卷渐次铺陈。
近年来,六盘水依托丰厚旅游资源,围绕“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和南国冰雪城旅游品牌,接续发力,旅游供给结构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日趋多元,“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轮廓初现。
从“见子打子”到全域布局,数据见证巨变:2018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800万人次,建成A级以上旅游景区27个,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两项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考核为“优”的26个旅游景区中,六盘水占了9个,数量全省最多。
受“一煤独大”经济结构影响,六盘水早年在煤炭市场经历“黄金十年”后,深陷经济发展迟缓的泥淖之中。进入经济新常态,六盘水人睁开被煤烟遮蔽的双眼,忽然被眼前的天成之美、人文之韵所惊讶——
天成之美,美在醉美山水。境内瀑布、溶洞、峡谷、湖泊比比皆是;山奇、水灵、石秀、物华处处成景。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乌蒙山磅礴雄奇,北盘江千回百转。
人文之韵,韵在别样风情。盘县大洞古文化万年流淌,夜郎牂牁故地聆听历史足音,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红色文化梦回波澜壮阔岁月,三线文化历久弥新,彝族、苗族、布依族等44个少数民族风情绰约。
将发展目光从地下转移到地上,这是跳出煤炭谋转型的“第一公里”,六盘水在其间领略到天赋异禀的山水人文之美,更找寻到“无中生有”的发展新机。
2005年,因夏季平均气温19.7℃,加之凉爽、舒适、滋润、清新和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借气候做文章,六盘水从此迈开了二次创业的步伐,准确击中旅游事业痛点,在“想”与“为”之间呈现全新发展格局。
“想”,就要打破思维壁垒,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看花。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品牌,从卖资源转向卖风景。
“为”,就要勇于开拓创新,变“浅尝辄止”为“深度挖掘”。自2012年被定位为全省重点打造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之始,围绕“凉”字,项目建设紧锣密鼓。
如今,凉都大地景区景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1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8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惊艳亮相,硬件设施在省内名列前茅。
气候“冷资源”变发展“热经济”,六盘水夏季旅游犹如一匹黑马,在“山地公园省”异军突起。“19℃的夏天,360°的激情”,八方游客鱼贯而入。
而更为深刻的变化还在于,变气候特点为旅游支点,引出更具内涵的休闲度假旅游理念和方向。跳出“凉”资源,思考“凉”产业,理念飞跃,牵一发而动全身——
六盘水盘州市哒啦仙谷美景。(陈修 / 摄)
战略目标上,提出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目标,强调深入挖掘“中国凉都”品牌的养生内涵,围绕优势抓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健康旅游。深入调研,制定了《六盘水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
具体行动上,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山地特色旅游升级版,相继亮出夏季避暑、冬季滑雪、温泉养生3张“王牌”,倾力打造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4张闪亮名片,四季皆可游格局初具。
从千人一面到独树一帜,再到遍地开花,六盘水精品旅游资源接待人数持续“井喷”背后,源于自身日趋完备的硬件设施,更同精准旅游营销紧密相连。
2004年,六盘水举办首届消夏文化节,16年来始终如一,以文化的名义年年相庆。从“1”到“16”,不仅是数字的顺延,也是节庆品牌效应的沉淀和累加。
以节促旅,借赛出山。近年来,夏季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滑翔伞邀请赛、世界鞭陀大赛、世界围棋公开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一个个重量级赛事相继落脚凉都。
依托赛事和节庆活动,牂牁江风景区、玉舍森林景区、凤池湿地公园和凤池棋园等一批景区景点成为后起之秀,助推城市打出名气、聚拢人气、吸引财气。
今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认定并公布了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六盘水盘州市榜上有名,这是六盘水全域旅游事业新的转身。
从2 0 0 4 年,旅游局被单列为政府职能部门开始,六盘水旅游事业逐步从小打小闹,过渡到挥动如椽大笔在白纸上作画,思路越发明晰、步伐愈发稳健。
但,发展绝非一片坦途。面临旅游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优、“门票经济”遭遇天花板等现实困境,如何绝地突围,六盘水也曾踌躇不知前路。
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为六盘水破题的“金钥匙”。自2014年起,六盘水市各县(市、区、特区)轮流承办市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依托大会,推动景区打造和提档升级,在坐而论道和起而行之间开启发展新纪元。
跳出传统的“就旅游谈旅游,就景区谈景区”单一范式,一切皆可旅游的全域思维在六盘水成为共识,全域产品构建、全域产业联动、全域服务提升渐入正轨。
这些年,“白纸作画”技艺娴熟的六盘水,将视野投射到市中心城区,“螺蛳壳里做道场”,保护更新、环境营造推进细腻而坚决——水城古镇、凉都记忆·三线文化长廊、三线文化小镇等一批城市新地标投入使用,为全域旅游增添了厚重底色。
城市在转型,景区也在转型。世界最长同路径山地索道、单轨观光小火车、玻璃吊桥、低空飞行、水上娱乐等新业态新产品,吸睛无数,迎合当下旅游市场需求。
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效的扩大转变,丰富业态是其一,其二在于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六盘水通过加快旅游同康养、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融合发展,收获颇丰。
而今,徜徉于凉都,穿行城市,可品味三线建设巨变沧桑;行走乡间,可真切感受美丽乡愁;步入田间,可体验采摘、农耕之乐;驰骋赛场,可领略山地城市无穷魅力。
一部手机游凉都,一个集散中心通达四方,一个个景区串珠成链……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天地人和的全景凉都正朝着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和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加速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