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2019-12-12 10:02李靖高宏伟
青年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对策

李靖 高宏伟

摘 要:当前我国艺术事业繁荣,艺术类院校扩招,增设艺术专业,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的问题引起普遍的关注。本文对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整体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因素、实习方式、求职培训意识、就业规划指导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指明方向。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大高校增设艺术类专业,并扩招以来,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加,艺术类人才飞跃式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应届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竞争力,就业难的问题不断突出。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大连某艺术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讨论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并提出对策。这对艺术类毕业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在某艺术类高校随机抽取了个艺术类专业300名毕业生,此次调查专业样本比为音乐类14.5%,传媒类20.0%,戏剧类8.2%,服装类0.9%,舞蹈类2.7%,美术类53.6%。其中来自农村的占总样本35.5%,来自城市的占总样本的64.6%。

(二)调查方法

此次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采取了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对就业评价、自我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影响求职因素、实习经历、求职培训和就业指导七个模块进行调查。通过这几个模块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艺术类就业状况。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内容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均建立在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之上。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尤其是艺术文化事业。此外,市场对于艺术类人才需求巨大。当时我国艺术教育事业比较落后,但是有国家政策支持,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很理想,很多学生也勇于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选择艺术类大学。

虽然现在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在逐渐增多,但真的处于前沿的艺术家还是少数。因为艺术是需要一代代人累积,它的含义不是单一的个人审美,而是批判性的积累性审美,而且西方的艺术事业发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取其精华,不断发展,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但是目前我国各种院校对艺术生盲目扩招,受教人群急速扩张,导致艺术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以艺术家为名头,却不具备很好的艺术创造能力。所以每年的毕业生有很多的专业能力较差,导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前景看似饱和。

(一)自我与就业认识

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认识自己所学专业毕业以后的就职范围、局限性、利弊关系。俗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就是自我的认识,自我认识的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大学生要学会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行全面发展。本次图1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10%的学生不清楚和感觉自己没什么长处,这类同学对自己认识和认知有待提高。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长处,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掉不足之处,以有利于自己全面发展。

知彼则是对就业的认识,就业认识与自我认识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图2可以看出,62.7%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通过努力是可以找到工作的;20.9%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0.9%的同学对就业形势不清楚,这类同学应加强对就业的认识,帮助自己找到找一个自己想做的,适合做的,能做的和值得做的职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浅薄

大学生涯是职业规划生涯的规划阶段,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根据自己的所拥有的内在条件(智力、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和外在条件(环境的阻力、他人的助力、威胁、机会等)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规划,以达到目标的过程[1]。同时,规划职业生涯也是规划人生的远景,要发挥自己的潜能,根据目标制定出人生的计划,为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个人目标的生活打下基础。

根据图3可以看出,只有26.4%的学生认为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为很具体是求职的重要依据,这类学生已经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更快的解读求职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就业。43.6%的学生认为做过职业规划生涯,但感觉意义不大,实际毕业就业遇到的问题与就业规划上的不同,是造成一半同学这么认为的主要原因。26.4%的学生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反映出还有很多同学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浅薄,学生要从低年级就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

(三)求职因素复杂

在求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决定着求职是否能成功。每个同学考虑的第一因素也不同,有同学注重的是长远发展,有的同学注重的是工资的高低,还有来自家庭、专业等因素,都左右着求职意愿。

根据图4可知,同学们在求职中,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是求职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个人发展机会决定着学生的工作前景,薪酬待遇则关系到将来生活的幸福指数。工作稳定性、家庭期望、专业对口、单位性质和工作地点等因素是次要考虑因素。大学生求职因素复杂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意向。

(四)实习方式单一

实习基本是每个应届毕业生需要经历的,在大学期间学生们所学到的东西也都是能够应用到实习经历中的。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于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与工作内容,从而找到自身的差距。

实习是为了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习还会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以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实习的渠道也是多种的,根据图5可知,63.6%的学生选择网络上寻找实习,少半数学生通过家人、朋友介绍,通过人才市场和校园招聘会来寻找实习工作。这表明大学生找工作过于依赖互联网,实习方式单一,应结合就业市场多渠道進行实习。

(五)缺乏求職培训意识

就业前培训是指对新成长的劳动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所进行的职业技术培训。就业前培训的形式主要有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短期职业培训班等。就业前培训的目的是使新成长的劳动力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就业创造条件。

求职前培训是必要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意识到能力不足时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技能。图6显示,当自己求职较为困难时,选择愿意参加专项培训来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的人数占有45.5%,选择十分愿意的人数占有34.5%,没有参加过加培训的人占有20%。由此得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求职培训意识。

(六)就业规划缺乏指导

就业规划指导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2]。在参加实习工作前,大学会相应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来加强大学生对就业的了解与学习,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根据图7调查,58.2%的同学愿意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讲座与企业接触等活动;有25.5%的同学表示不知道,但让去就去参加;只有16.4%的学生知道有这样的活动但不愿意参与,后两类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学生就业规划缺乏老师引导树立。在大学生求职就业中,不仅仅是只有毕业外出实习这一条渠道,还会有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尤其是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支持。根据图8调查,80.0%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还有10.9%的学生已经正在做。对于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老师要辅以指导,让有想法的学生有方向的去行动,让正在做的学生有规划的去做。

四、就业指导对策

(一)学校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双管齐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面向低年级学生,从基础上树立学生职业生涯自主规划意识和就业规划意识,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及外力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提高他们职业选择的自主决策意识。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细化安排不同阶段的进阶培训,不断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要大胆出去实践,把理论同实践结合。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政府三者相互协作,提供更为全面、安全、可靠、公正的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可靠的招聘岗位信息。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对于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同学,开办创业指导课程,组织创业指导项目,给予学生创业知识、技术指导等方面支持,以扶持大学生创业。

(二)国家完善就业保障体制,扶持创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今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并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能力和统筹协调,凝聚就业工作合力,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国家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同时,国家还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对就业市场存在虚假招聘信息、压榨毕业生等问题加大打击力度,以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保障毕业生更好地求职就业。国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力鼓励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下乡下村,鼓励大学生去西部等教育落后的地方支教,并给予多种优惠政策,如提供工作补贴,住房补贴等。近几年国家不断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创业扶持保护政策。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国家联合社会各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服务,建立专项大学生创业基金,以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三)提高自身硬实力,夯实自身基础

要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j,首先要对社会就业形势充分了解,并且对自己做全面分析,客观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前景,确立自身发展方向。其次,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实际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实习,不断实践,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到实践教学中,积累实践经验,在求职过程中发现缺乏实践经验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培训方式快速获得经验。再次,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建立职业生涯自主规划意识,培养自身正确就业观,掌握职业生涯决策技能,了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助于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还要培养自己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努力培养自主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参加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积累经验。在树立了自主创业的目标后,就需要及早准备,并付出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献龙,白文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2016.

[2]张建华,冯瑞.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程[M].2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