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松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部署、新定位、新目标、新方向,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在新时代发挥更大功能,服务各项事业快速、稳健、高效发展,不断加强其创新的力度,在创新路径拓展和载体建设上,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路径;创新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站在新时代,面对“基层组织建设”重任,各基层党组织如何进一步通过积极、有效的“创新”,在党建路径开拓和载体建设上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最终取得新成就,是新时代各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开阳扩建管理处(以下简称“开阳管理处”)的一些创新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要有一个“创新”的灵魂
近年来,开阳管理处以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方案为方向,围绕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突出和组织力提升为重点,积极创新、大胆创新,以一个执着“创新”的灵魂,开创了开阳管理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取得了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工程建设高效推进的双赢成果。
在开阳管理处,“创新”无处不在。无论是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宣讲,还是“互联网+党建”的不断创新;无论是“党员急先锋”队伍的强力打造,还是“职工小家”的倾心建设,都洋溢着开阳管理处“无处不创新”的创新精神。开阳管理处基层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无不证明:新时代基层党建路径和载体的建设和建立,无不需要“创新”这个灵魂做激发。
要持续推进创新,首先需要一个敢于创新、勤于创新的“领头羊”。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必须具有浓郁的创新精神。要敢于大胆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旧思路,敢于把尝试和实践引入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上都高举创新旗帜,做积极的探索。没有这样的“领头羊”,就不可能在基层组织中营造出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激发、驱动组织内其他成员和党员跟进创新。
其次要有一个鼓励创新、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这是塑造“创新”灵魂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动力。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既无法激发其他成员的创新热情和激情,也无法催生组织所有党员的创新愿望和意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下的基层党建创新路径和载体创新,尤其需要坚定的创新精神和持续的创新举措。
二、基层党建创新路径设计的“三原则”
“蛇有蛇路,鼠有鼠路。”任何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必然有它的特有路径。如何开启基层党建路径创新新时代,并找到一条最有效、最高效的建设路径,是当前开创党建新篇章的重要任务。
2019年7月,开阳管理处提出在整个合同段开展“职工小家”创建活动,意在推进党建与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并团结各参建单位工会,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项目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这一创建活动,为寻找最佳党建新途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并启发人们在创新路径的探索和实践上要始终遵循好“三原则”。
首先,路径的选择和确定必须始终围绕“群众”这个核心。这是路径设计的主轴,也是路径正确的保证。一切党建工作,根本目的是为了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进而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扎实、稳步开展。因此,所有的党建工作创新都必须始终围绕“群众”这个核心,并想方设法增强和提高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归属感。
其次,路径的设计和践行必须始终围绕“亲民”这个重点。尤其基层党建工作,切忌“高大上”,而宜“矮小下”,贴近群众思想水平,贴近群众思维习惯,贴近群众客观要求,贴近具体工作实际。要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浅显易懂;要既有政治要求,又有“平易近人”;要既有“高深”教育,又有“循循善诱”。群众喜欢什么内容我们就提供什么内容,群众喜欢什么方式我们就采取什么方式,以群众的实际和习惯为出发点,寻找更好、更妥、更加的路径,是所有途径设计的一个基点。开阳管理处的“职工小家”开在了整个合同段的工地上,既具有强大的“亲民”性,也必然会得到所有职工的认同。
再次,路径的创新必须始终坚持“有效”和“高效”。路径本质上是思路的具体体现,是謀得实效的客观需求。基层党组织党建路径的创新还是要始终围绕“有效”和“高效”要求,多做实实在在的事,少做“虚无缥缈”的事。开阳管理处在合同段广建“职工书屋”,把“阳春白雪”直接投影到火热的工地,不仅从实际角度有效满足了职工的学习、娱乐需求,而且也为管理处的工程形象无形中加了很多的分,可谓一举两得,确实“有效”。
综上所述,当前,我们需要一条这样的路径,即在始终坚持“群众第一、职工第一”的前提下,始终朝着“有效”和“高效”的努力目标,设计一条普通党员、普通群众、广大职工乐意接受、乐意参与的路径,使所有同志、所有职工和群众都开开心心、高高兴兴、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并把良好的素养和政治修养化作工作的指导和动力,投入到创造更高、更好、更优的工作质量中去,最终实现“党建促进建设”的目的。
三、基层党建创新载体要“新老兼顾”
路径的最终体现还需要依托良好的载体来实现。在新时代,如何创建更多、更好、更符合各基层组织党建工作需求,更符合各基层群众希望和愿望的党建载体,是最终实现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创新的归宿。
一要积极建好自媒体平台。在手机时代,自媒体的空前发达给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好的载体。开阳管理处“互联网+党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最大限度地用活、用好网络、自媒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开阳管理处,不仅有“公众号+党务系统”,也有“开阳管理处微平台”微信公众号;不仅有8小时内的学习,更有8小时外的延伸;不仅有政治色彩浓郁的“党务系统”,也有极具参与性的“原创专栏”。自媒体平台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应用,既可解决政治理论学习平台稀缺的问题,也能有效解决普通职工表达心声、展示形象的渠道狭窄问题。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手机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打造更多的系统、平台。
二要用好、用活“老载体”。创新不意味着“老的”的坚决放弃。诸如宣传栏、板报栏、报刊、座谈会、交流会等,虽“老”,但依然有它的积极价值和作用,我们仍要用好用活,而不是摒弃不用。要用好用活,同样离不开创新。“老载体”的创新,载体可以不变、不动,但在形式上、内容上、表达方式上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如宣传栏,在板式设计上,可以更新颖点、更活泼点、更生动点、更优美点;在内容设计上,可以更丰富点、更形象点、更实在点;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更接地气点、更人性化点、更柔软温和点、更喜闻乐见点。如座谈会,以往从头到尾都是领导在讲大道理,现在不妨让大家都开口说话,畅所欲言,“打开窗子说话”,让每个人都有发言和表达自己意见、建议的机会。这样的“创新”,是“推陈出新”,更是思想的解放,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和加强。
三要切实推进党建品牌建设。这同时也是一个“品牌”的时代。党建品牌绝不仅仅是对外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和一个展示的载体,更是对内、对组织内的党员、群众的一个有效吸引。开阳管理处“原创专栏”之所以能得到众多党员、群众和职工的喜欢,有它独特的、亲民性的因素,更有它已逐步建立的品牌效应影响。因此,载体创新首先要树立坚定的品牌意识,并在品牌创建上下狠功夫。要始终抱定“一个载体一个品牌”的党建思路,力争打造一个载体就要建成一个品牌,以品牌的吸引力凝聚党员和群众的关注目光,以品牌的号召力来激发党員、群众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这是载体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要求,因此必须在品牌创建上做更多的新尝试。开阳管理处“党建共建”品牌的打造,就是个很好的正面素材,值得研究和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4日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基层党建创新也是如此。如何在路径和载体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首先是思想的“创新”。思想变了,创新才会有可能;创新“动了”,目标才能落地。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创新路径和载体的探索和实践,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方向。坚持好“三原则”和“新老兼顾”,有利于我们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真实效、创造好成绩、产生好效应。
参考文献:
[1]陶文昭.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J].思想理论教育,2018.
[2]李辉卫.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 进一步筑牢党的执政基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
[3]陈鹏军.以党建创新催生基层组织新活力[J].党的生活(江苏),201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