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园园
〔摘要〕为了解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并对其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发展进行分析,为预防、干预和辅导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亲子互联网成瘾测试(父母版)”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第二版)”对某校初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更易发生在男性、单亲家庭或混合家庭、5年以下与孩子共同生活、很少和孩子交流的家庭;家庭亲密度與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家庭生活类型、与孩子共同生活时间、交谈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非成瘾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发展水平都高于成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研究认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存在明显关系,家庭是孩子行为问题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1-0007-04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中学生网络成瘾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具有家庭功能失调的表征作用,其问题行为与家庭某一问题因素,如亲子沟通或家庭人际关系障碍等相关。本文就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发展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某校初二、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37份,其中男生786人,女生551人;独生子女912人,非独生子女425人。其中,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63人,约占总人数的4.7%。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互联网成瘾测试(父母版)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第二版)问卷进行调查。
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是了解父母自身和孩子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即自己与孩子之间、家庭等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类型、与孩子共同生活时间、与孩子交谈频率、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满意程度等。
互联网成瘾测试(父母版)(Parent - Child Internet Addiction Test),K. S. Young编制,由家长根据子女情况评分,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级评分,1=很少,2=有时,3=一般,4=经常,5=总是。在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把每一题被试所选择的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总分,有效总分在2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接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也越高,基于网络使用而带来的问题也越多。总分20~49分表示受试者子女为正常使用网络;总分50~79分为网络成瘾倾向;总分80~100分为网络成瘾。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第二版)(FACESⅡ-CV)由Olson等于1982年编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大约需25分钟完成。FACESⅡ主要评价两方面的家庭功能:(1)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采用五级评分,1=不是,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被试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费立鹏等于1990年开始对该量表进行翻译和修订,使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说明量表的判别效度、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良好。
(三)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6.0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网络成瘾、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人口学资料差异
从表1至表3中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在性别、家庭生活类型、与孩子共同生活时间、与孩子交谈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性别、家庭生活类型、与孩子共同生活时间、与孩子交谈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网络成瘾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
1.网络成瘾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关系分析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都是影响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表4表明,网络成瘾者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都存在显著负相关(t亲密度=-10.68,t适应性=-9.84,p<0.01)。
2.网络成瘾者和非网络成瘾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比较
表5表明网络成瘾者和非网络成瘾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家庭不仅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一个环境,还是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中获得社会支持的最重要来源。在成长的过程中,青少年一方面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并渴望获得别人的理解、认同和赞赏;另一方面由于经验的相对缺乏,比成人更加敏感和脆弱,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负性的自我评价。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特别是缺乏来源于家庭的支持,那么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网络世界就成为其逃避现实的最好去处,使之沉迷在一种虚拟的交互式经验和信息中获得解脱、安抚、补偿或替代。
本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在男性、单亲家庭或混合家庭、5年以下与孩子共同生活、很少和孩子交流的家庭更容易出现,说明男生对网络的痴迷度更高,当缺乏支持时更容易沉迷于网络。这与耿璐[1]、刘芳梅[2]、屠珺楠[3]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网络成瘾在性别和家庭关系(父母间关系和婚姻状况及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王莉等[4]认为网络成瘾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在一起的时间和交谈频率是影响孩子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家庭生活类型、与孩子共同生活时间、交谈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以前的“重男轻女”观念淡化很多,但是由于现在的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很多家庭把孩子寄养在老家,或者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共同活动或交谈,这样孩子就容易在网络上寻求倾诉、支持和发泄。而王艳华[5]认为,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很多成瘾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由祖辈或者亲戚负责监护,接受的大多是放纵的监护方式,他们在物质方面有所求之后大都会得到满足,但在情感上缺少交流的对象,所以常常会形成我行我素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