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 李晓明
太极拳由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约1600年—1680年)所创,有五套拳、炮捶(包括双人推手、器械等),此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传至第十四世陈长兴、陈有本,甫将拳式优化、精编为一路和二路炮捶。陈长兴定型的拳势舒展雅致、圆活自然,后人称之为“大架”;陈有本定型的拳势紧凑连绵、轻灵沉稳,后人称之为“小架”。“大架”与“小架”从外形上看稍有不同,而两者训练方式和蕴涵的“技势招术”完全相同,故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无论“大架”“小架”,究其形质,盖唯“势”与“术”两者之约合,并由此呈现出“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引进落空合即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精妙实战技击效用。
吾师罗永平(南京著名太极拳文化研究学者、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向我们传授的是陈长兴一脉的“大架”太极拳,拳法古朴沉雄、规整守中,梢节领劲、螺旋缠绕,注重“势”的运化和“术”的拆解,强调推手是方法、手段,散手搏击是目的的理念,并与拳理拳论结合,追求“拳怎么用就怎么练”的完美统一,符合陈式太极拳之精义。
一、生动活泼的太极拳之“势”
早期的太极拳皆以姓氏为名,如“陈氏太极拳”表明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家族传的拳,“杨氏太极拳”表明是河北永年县杨氏家族传的拳,出版的太极拳书籍中也如此称谓。1950年后,逐渐将X氏太极拳统称为“X式太极拳”了,如“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等,虽一字之改,其含义仍如前。
其实,太极拳初始为长拳或十三势。王宗岳在《太极拳释名》篇中曰:“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那么,“氏”、“式”、“势”有何区别?
“氏”即姓氏,是表明家族的字。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故X氏太极拳即为X家族的太极拳。
“式”本义是法度、规矩,引申为示范、规格、样式之意,感觉上中规中矩且较固定。注名X式太极拳,表明系X姓样式的太极拳,且太极拳套路动作基本固定。
“势”本义是权力、权势,引申为形状、姿态、架式,感觉上生动活泼且有变化。但目前社会上鲜有“X势太极拳”这样的称呼。笔者认为,太极拳是动态的、变化的、生动活泼的,若以“式”名之,则有悖太极拳本义,以“势”名之则名至实归,所以,王宗岳说“太极拳,又名十三势”也。
考量当下拳术界公认且习惯的说法,称呼“X式太极拳”即X姓样式的太极拳是无可非议的,这是总概念。然,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太极拳书籍,不论是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还是陈式中的大架、小架、老架、新架,总概念下分支的动作名称统统都称之为“式”。比如,陈式太极拳:第一式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这就有点不对了。
罗师认为,各式太极拳总概念下分支的动作名称应称之为“势”。比如:第一势起势,第二势金刚捣碓,第三势懒扎衣……
如此说法是基于太极拳每个动作是动态的、变化的,是蕴涵着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技击之法的。所以,王宗岳说:“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将64个动作编排组合为“十三势”,并将每个动作均称为“势”,比如,“第三势单鞭”。
由此可见,所谓“势”,是太极拳技击之“形”,含八种手法、五种步法,故有“八门五步”之称;太极拳套路动作,因势赋形、以形促势,将“八门五步”实用技法编排组合、使适相宜,形成变化各异的拳“势”。
二、精妙无替的太极拳之“术”
太极拳由变化各异的拳“势”组成,而由拳势演化出各种实用技法,即“术”,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招术”。这才是太极拳真正魅力之所在,可谓精妙无替,高深莫测,细腻缜密,引人入胜。
“术”,本义指城邑中的道路,所谓“邑中道也”,引申为方法、策略、计谋。太极拳之“术”,就是太极拳的技击技巧,是太极拳的御众之形。太极拳每一势,都包含了不同的招术,且具有特定的技击含义,在不同的对战情形下,使用适宜的招术应对,通过手法、身法、步法的协调互济,上以实应,下持虚守,进退圆润,随曲就伸,沾连以达负阴抱阳之势,黏随犹成舍己从人之效,达到“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实战效果。
“势”涵多“术”,是太极拳主要技法特征,而一“术”即是一招。罗师将陈式太极拳大架83势总结、归纳、整理成260余招术,刪除重复的29势110招术,基本确定为54势150招术。
三、太极拳“势”与“术”之大观
吾师罗永平在长期深自砥砺的修炼中,师古以探幽,纵横而增华,遍览和辨析前人遗芬,付诸拳架体悟,再于实践中研求效验。罗师认为:太极拳应分为三个层次,即式、势、术。X式太极拳属概念,是第一层次;在X式太极拳下位应为“势”,系种概念,为第二层次;在“势”的下位应为“术”,亦系种概念,为第三层次。例如:陈式太极拳——“式”,第一层次,属概念;第四势六封四闭——“势”,第二层次,种概念;动作一、动作二、动作三——“术”,第三层次,种概念。
罗师将“式”“势”“术”概括归纳为太极拳的三个层次,而又重点或主要解析“势”与“术”,并称之为“技势”和“招术”。他在撰写的、即将出版的《陈式太极拳大架(83势)技势招术》一书中,明确清晰地按着三个层次归纳叙述,并重点解析“技势”与“招术”。尤为推崇的是,罗师将第三层次的招术分别予以命名,一改以往对太极拳招术只有动作讲解和书籍的文字描述,而无招术名称的重大缺陷,诚如著名太极拳文化研究学者严双军称赞吾师“实在是创新之举”。例如:陈式太极拳——式,第三势懒扎衣——势,招术一指天化地;招术二黑熊靠山;招术三翻手为云;招术四覆脚为雨——术。
第四势 六封四闭——势,招术一折拿虎尾;招术二浪遏飞舟;招术三疾风断枝;招术四送客楚门;招术五雷击空谷——术。
这样,罗师理顺了式、势、术的三层关系,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太极拳内在规律。而“技势”的定义和“招术”的命名,对于太极拳习练者而言,能大大提高习拳者的辨识度,使其能较快掌握动作要领、规范拳势拳架、熟悉推手劲路、体悟散手技法。
罗师云:“‘技势就是搏击时的形体动态,‘招术就是搏击的方法和谋略。也就是说,‘技勢招术是太极拳技击形态和制人方法及计谋。”
“以‘技势招术之名,才能凸显太极拳技击的艺术性、动态性、变化性、巧妙性、多重性。”
下面,拟选择罗师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大架一路83势中“六封四闭”一势,向大家展示陈式太极拳古朴大观的“技势”与精妙无替的“招术”。
第四势 六封四闭
概述:“六封四闭”从拳势定名上看,稍觉“玄秘”。从实战技法上论,实即适进、引退、左顾、右盼,临宜制敌,攻守兼备,尽显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引进落空、收放自如的技用神韵。细腻之处,圆融转关只用缠;纵放之捷,折叠捋采实难防。“六封四闭”招术有五:折拿虎尾、浪遏飞舟、疾风断枝、送客楚门、雷击空谷。
招术一 折拿虎尾
合步推手或散手实战时,对方抓我右掌,欲绞臂锁拿;我梢节领劲肘定位,三节分家折腕转圜回抽,对方必被牵动引进,致对方掌背面予我,同时我左手迎上,与右手合握夹击,左手大拇指点按其“中白穴”附近,合劲反拿致对方疼痛难忍前跌。真是 “一阴一阳护前胸,何惧狂夫抓手攻”。
要诀:肩肘与手先分家,折叠合收擒成绝。如图所示,不论对方反拿手掌还是正拿、竖拿手掌,我都可以此招术应对解脱并反拿对方,关键是要做到梢节领劲、三节分家。
招术二 浪遏飞舟
散手实战中,对方右拳直袭,我吞接来脉,左挈右捋将对方“引进”;对方为稳固身形倏然回撤,我旋即沉胯,胸腰折叠,右腕转关,折出凸击,劲出似浪头拍岸,将对方发出。所谓“轻抹如同弓上箭,放开亦似箭离弦”。要诀:螺旋捋带加下引,凸腕回击如逐浪。
招术三 疾风断枝
散手实战中,对方冲拳直袭,我吞接来脉,右掌根贴其肘弯处,走横圆螺旋,向下划弧,瞬间双按猛下采,三节分家,使对方跌扑或脱臼。所谓“疾风劲吹平静时,不静不见断其枝”。(注意,只可小臂和手腕瞬间下采劲,大臂和肩不可用力。)
要诀:出手右掌贴臂弯,横旋再接下按采。
招术四 送客楚门
散手实战中,对方左直拳当胸袭来,我双手迎锋接其来脉,左手转腕扣握其左腕,右掌根贴其肘弯处,走横圆螺旋向下微画弧,随即右掌顺缠上挑捋,同时沉胯左转,大臂与肩黏其左大臂肩处,上下合劲猛左旋,“靠”击对方肩关节,致其疼痛而出。所谓“阴阳开合运行好,迎来送往顺达了”。要诀:捋接按提胯在右,靠击寻准肩关节。招术五雷击空谷散手实战中,对方左直拳当胸袭来,我接对方左臂顺缠上挑捋;对方若不肯负轭,束力回抽,我顺势右手回挂,致对方左胸部空虚,我即侧上右步近身双手转腕逆缠,向对方当胸按击致其伤。所谓“太和元气运到处,空谷有声雷公怒”。
要诀:接捋下按再上挑,彼倏回撤即双按。
“六封四闭”技势蕴含了陈式太极拳“挤”“捋”“按”“采”“靠”等诸种技法,“梢节领劲”为其至要。“六封四闭”守其中,“懒扎衣”出其前,“单鞭”收其后,两式前后呼应,阴阳相济,构成了太极拳阴阳变化的主体神韵。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