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适时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创设全新学习情境,提供崭新思维契机。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有总结综合意识,课前预习课题化设计、课中展示媒体化设计、课后训练网络化设计,都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助力支持。小学生对信息媒体技术有特殊敏锐性,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利用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学习探究,其教学调度效果会更为鲜明。
一、课前预习课题化设计
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更多选项,教师不妨利用信息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布设具有科技含量的教学设计,以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前设计预习内容时,教师以课题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预习操作顺利进行,预习效果会更为显著。课题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可以形成崭新学习视角,如借助互联网征集科研小组成员、搜集相关材料、形成良好预设,都能够创设适宜预习环境。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先熟悉教材内容,展开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开信息搜索,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预习效果好。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主人》,课前教师布设信息搜索任务:爱学习会学习,这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利用网络信息搜索引擎,搜集一些关于学习的至理名言,或者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经典小故事,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展示,学生积极发言。有学生背诵了很多名言,也有学生列举了古人读书学习的经典故事,课堂学习气氛浓烈起来。教师可在学生展示基础上,继续展开引导,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展开讨论,课堂教学实现顺利对接。
二、课中展示媒体化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丰富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材料,能够对学生形象思维形成冲击,促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训练。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利用信息媒体手段进行学习调动,让学生接轨生活认知进行深度思考,其学习认知呈现鲜活性。媒体信息助学方式众多,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小课堂接轨大社会,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思维,教与学达成更多契合。
在学习《走近我们的老师》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情不自禁跟随多媒体开始演唱,教师顺势展开引导:“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在学校里,我们与老师交往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够讲一个小情节吗?”学生开始了深度思考,教师让学生自由讲述。有学生说,“我平时不是很听话,经常会与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没少教育我,我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和关心,以后我要改变自己。”也有学生说,“我考试成绩出现了波动,老师比我还着急,帮助我分析原因”……教师利用歌曲展开教学,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课堂互动呈现和谐气氛。从表面上,歌曲与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学生在歌曲旋律熏陶下,对教师的感情也开始发酵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课后训练网络化设计
课后训练设计时,教师借助网络媒介载体展开操作,学生喜闻乐见,其接受度更高,教学调度效果也会更为显著。道德与法治和学生生活接轨点众多,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进行拓展性设计,能够丰富学生训练方式方法,提升訓练效果。让学生完成电子作业,发动学生展开网络交互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训练学习,都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学习成长动力。
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外训练任务时,需要有全面创新意识,对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都要进行创新改进。如《生命最宝贵》,教师在学习结束时,为学生布设了课外训练任务:关于生命保护,这是永恒的学习话题。大家不妨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信息大放送活动,将你搜集到的信息投放到交互平台上,让更多人能够看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观。信息内容和形式不限制,可以是正面的故事,也可以是负面的案例,只要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触动和警示,就是最为适合的信息交流。任务下达之后,学生都纷纷行动起来。教师在班级网络交互平台上等待与学生交流,学生参与积极性开始高涨。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更多接轨点,教师联系学生生活认知实际,为学生布设更多直观展示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触,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冲击。信息媒体技术能够将生活案例直观展示,也可以再现生活情境,对课堂教学形成重要助力支持,教师适时运用信息媒体手段展开教学,其教学调度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盐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