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美术教学立根之本

2019-12-12 06:11李如芳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毽子校本美术

李如芳

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途径,然而在统一的教材讲解下,美术教育容易与学生所处的现实情况脱节,校本课程作为美术教育的根基,其使美术教学更具地方特色,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美术教学中,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兴趣,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紧紧围绕学生具体学情展开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一、开展校园活动,学会观察

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基于熟悉的环境开发校本课程,能够让学生从身边发现美,用画笔表现快乐。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和各类演讲比赛等,学生从熟悉的活动中观察并积累素材,学会从熟悉的场景中发现别样的美,并用图画的形式展现美。

例如,在讲解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我爱运动”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學生发现运动中人体的动态美,学会从中捕捉人在运动时的状态。学校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给学生组织了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器材设备,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发现活动中的快乐,并用画笔呈现出瞬间捕捉的画面。有的学生在图画作品中描绘了同学在课后几人一组踢毽子,毽子在空中,有人盯着毽子,有人脚在空中,将学生等待毽子落下来时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展示了短跑比赛的场景,第一名冲向终点时的喜悦和汗水,第二名不甘落后,紧紧跟随的状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们通过观察,学会了表现人物的动感,勾勒动态流畅的线条。

二、走进社区生活,感受和谐

在国家政策实施和经济发展之下,我国城镇和社区建设越来越完善,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社区中会经常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我们将美术课堂转移到校园以外,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用画笔记录百姓的日常活动。

例如,在讲解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观察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用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描绘理想的居住环境,这不仅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家,而且包括生存的社区大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的文化活动也变得精彩纷呈,我组织学生周末到社区进行观察并记录百姓日常,体会大家庭的文化建设,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丰富的社区生活,感受到当今社会发展下的和谐之美。

三、加强学科整合,夯实文化底蕴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教育不能停留于绘画技能的层面,而是要提升到美术文化的层面,在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加深对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从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绘画揭示世界的真善美,教师要用心去挖掘校本资源,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讲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诗配画”时,本节课巧妙地将文学与美术结合,古诗本身意境唯美,而诗配画主要在于理解诗的意境,使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相匹配,在简单的介绍之后,我选取了一首汉代的乐府诗——采莲歌,这首诗简单直接,语言朴素,意境却让人回味无穷,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作画,有的学生将“鱼戏莲叶间”的情景展现得生动活泼,有的学生还突发奇想地加入了采莲人这一角色,表现出了采莲时的光景和人们愉悦的心情。美术与古诗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绘画创造力,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本身是一门人文教育课程,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发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突破教学界限,教师要研读美术课程标准,有机整合学科,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使各门学科均衡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教师要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为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做有益探索,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活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美术素养,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践。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毽子校本美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美术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踢毽子
蝴蝶毽子
踢毽子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