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坚,高志卫,孙立柱,王 静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春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
新疆春风油田排6南区目的层为白垩系吐谷鲁群组,其油藏类型为浅层地层特稠油油藏。位于春风油田西南部,构造位置位于车排子凸起的东北部,区域构造上属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排6南区K1tg顶面构造简单,整体呈向南西倾斜条带分布,整体比较平缓,南低北高,构造倾角1~2°,油水界面为625m。含油面积3.8km2,石油地质储量355×104t。埋深410~620m,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19683mPa·s,油层厚度4~10m,孔隙度35.2%,渗透率5000~10000×10-3μm2。油藏地层压力为5.71MPa,压力系数为1.07,地层温度32.97℃。属于常温常压高孔、高渗特稠油油藏。排6南属于边底水影响区,原油粘度高,油水流度比差异大,经历多轮次蒸汽吞吐,油井生产过程中指进严重,目前持续特高含水,周期产油量降低,蒸汽吞吐效果越来越差。为改善该区块油井热采后,特高含水、产油量低的现状,对该井采取功能性激活剂延长微生物激活时间的基础上,调整渗流通道;通过微生物常规激活剂及菌液乳化分散,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达到控水稳油,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
排6南产出液及含油土壤样品。
生化培养箱、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双重蒸馏水器、电子分析天平、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表面张力仪、冰箱、培养皿、三角瓶、试管、各种量筒、各种烧杯等。
(1)筛选培养基:葡萄糖0.3%、蛋白胨0.3%、酵母粉0.3%、磷酸氢二钾0.3%、氯化钠0.5%,蒸馏水定容至1L,pH值为7.0~7.2。
(2)发酵培养基:甘油3%、硝酸氨0.3%、磷酸氢二钾0.2%、磷酸二氢钾 0.2%、氯化钠0.1%、酵母粉0.1%。蒸馏水定容至1L;115 ℃,高压蒸气灭菌20 min。
1.4.1 高效降粘微生物的筛选
取 1.0 g含油土样放入三角瓶中,33℃,200 r/min摇床富集培养48 h;稀释,涂布,获得单一菌株。将单一菌株分别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3 ℃,200 r/min摇床培养48h;再涂布、划线分离,得到纯种菌株WJ-21[1-3]。
1.4.2 菌种性能评价
在油藏温度下33℃下,10%菌种发酵液与排6南原油进行乳化、降粘以及润湿效果评价。
1.4.2.1 乳化性能
不同浓度发酵液按照油水比1∶9的比例,在250mL烧杯中加入油10g,不同WJ-21发酵液90mL,不搅拌,在33℃烘箱中静置两天观察乳化情况[4-5]。
1.4.2.2 降粘性能
按照油水比7:3的比例,在250mL烧杯中加入油70g,10%WJ-21发酵液90mL,不搅拌,在33℃烘箱中静置两天直接测试静置油水状态下粘度[5-10]。
1.4.2.3 润湿性能
切割面积为1.5×1.5cm2玻璃片,采取不同方式浸泡:(1)用10%WJ-21发酵液浸泡48h,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干净后测定模型表面接触角;(2)表面覆盖原油,油藏温度下放置7天,使充分接触,硅酸盐表面由亲水性转为疏水性,再将玻片在10%WJ-21发酵液中处理48h,取出后用石油醚洗涤去除表面残留原油,分别以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干净,测定其表面接触角。
1.4.3 激活体系优化
1.4.3.1 常规激活体系的优化
根据WJ-21菌株营养特点,碳源浓度按25%,氮源浓度按0.1% ,在地层水的基础上直接添加不同碳源、氮源组成7种不同激活剂配方(见表1),通过菌浓、乳化、降粘、润湿效果等分析从而确定最佳激活体系[11-12]。
表1 激活剂配方
1.4.3.2 功能性激活剂的研制
在排6南油藏条件下,利用功能性激活剂体系进行微生物激活实验,激活剂浓度0.3%,评价激活后菌浓及乳化降粘性能。
1.4.4 内外源复合性能评价
菌种:WJ-21
激活剂:最佳激活体系
用排6南产出液按照不同激活剂配方配置营养分装在200mL厌氧瓶中,每瓶150mL,如下表2进行实验,外源菌接种量10%,原油10%,氮气置换厌氧瓶内空气,拧紧瓶盖,33℃下静置培养,不同时间取样评价菌浓、乳化降粘以及润湿效果。
表2 排6南复合吞吐配方体系
1.5.1 菌种筛选结果
从排6南产出液中筛选到发酵液呈浅绿色的菌株(见图1)WJ-21菌落圆形,浅绿色,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中央较厚,因产色素而使培养基呈绿色。菌体直杆状,以极生鞭毛运动,革兰氏阴性细菌,经细菌鉴定是假单孢菌。
图1 WJ-21形态图
1.5.2 菌种性能评价
1.5.2.1 乳化性能:
如表3所示,不同浓度发酵液按照油水比1∶9的比例,在250mL烧杯中加入油10g,10%WJ-21发酵液90mL,不搅拌,在33℃烘箱中静置两天观察乳化情况,发现10%WJ-21发酵液乳化最好。
表3 发酵液对排6南原油乳化性能评价
1.5.2.2 降粘性能
如图2所示,按照油水比7∶3的比例,在250mL烧杯中加入油70g,10%WJ-21发酵液90mL,不搅拌,在33℃烘箱中静置两天直接测试静置油水状态下黏度,降粘率达到79%。
图2 排6南降粘性能评价
1.5.2.3 润湿性能
图3 WJ-21发酵液对排6南原油润湿性能评价
从图3可以看出,采取不同方式浸泡,玻片用10%WJ-21发酵液浸泡48h,可以将玻片表面由亲水转变成弱亲水,表面老化原油7天后,玻片表面由亲水性转为疏水性,再将玻片在10%WJ-21发酵液中处理48h,发现10%WJ-21发酵液可以将疏水表面转变为弱亲水表面,因此确定WJ-21具有较强的润湿调控功能。
1.5.3 内源微生物激活体系优化
1.5.3.1 常规激活体系的优化
如图4、图5,不同激活体系对内源微生物激活的影响评价,4号配方体系菌浓最高,产气量最大,乳化降粘洗油效果最高。
图4 不同激活剂体系对内源微生物激活的影响评价
图5 不同激活体系对原油作用效果评价
1.5.3.2 功能性激活剂的研制
对功能性激活剂激活以后的菌浓及对原油的乳化特性进行了实验,与常规激活剂相比功能性激活剂激活以后菌浓达到了6×108个/mL,高于常规激活剂的激活菌浓。对原油的乳化指数功能性激活剂达到了95%,对原油具有较好的乳化特性(图6)。
图6 功能性激活剂与常规激活剂激活后菌浓和乳化指数对比
1.5.4 排6南内外源复合体系性能评价
针对排6南油藏(见图6、表4), 筛选到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4和外源菌WJ-21,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WJ-21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对原油的乳化性能、改善润湿性(瓶壁粘附油少),增强原油流动性。因此,内外源复合可以更好地解决排6南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
图7 内外源复合原油乳化效果评价
表4 内外源复合性能评价
2015~2018年在排6南实施微生物吞吐9口经井16轮次,增油9308吨,平均单井增油1034吨,平均每轮次吞吐增油582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8 排6南-平48生产曲线
(1)针对排6南油藏条件筛选到常规微生物激活剂配方4、功能性激活剂以及外源润湿降粘菌WJ-21形成复合吞吐体系进行性能评价,乳化指数达到100%,降粘率达到97%,润湿性改变效率70%,可以解决排6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
(2)2015~2018年在排6南实施微生物吞吐9口井16轮次,增油9308吨,平均单井增油1034吨,平均每轮次吞吐增油582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排6南边底水稠油油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建议进一步优化微生物吞吐工艺,提高其工艺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