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丹丹
(中煤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 江苏 徐州 221611)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指的是脑血供突然中段后,所致的一种脑组织坏死病症,一般情况下,是因为供血脑部血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是闭塞,引起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诱发疾病,也可能是因为异常物体,如气体、液体以及固体,沿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脑动脉或者是供血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阻断血流,或者造成血流量骤减,引起所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1-2]。为了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死,降低死亡率,笔者选择20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如下。
2017年11 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成2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中有59例男性和41例女性,年龄分布52~78岁,年龄均值(64.95±4.72)岁。观察组100例患者中包括55例男性和45例女性,年龄分布51~75岁,年龄均值(63.31±5.1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通过比较发现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分组比较。
对照组这100例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口服用药,300mg/次,单一负荷量后,调整用药剂量,100mg/次,每天用药1次。观察组这10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氯吡格雷治疗,300mg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双负荷量1次之后,调整用药剂量,分别为75mg氯吡格雷+100mg阿司匹林,每天用药1次。两组患者持续用药2周,2周后,评价疗效。
(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周内未见并发症,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1周内未出现并发症,判定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并发症,判定无效[3]。
(2)治疗第1周与第2周,分别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CD63(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上a颗粒膜糖蛋白)以及AA(花生四烯酸)、ADP(二磷酸腺苷)。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例)
治疗第1周与第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D63、CD62P的表达水平都比对照组患者要低,AA、ADP都比对照组患者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2 临床疗效指标评分比较(±s,分)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第1周第2周第1周第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48±2.151.89±0.484.78±1.923.17±1.01 CD630.55±0.310.22±0.170.78±0.510.39±0.15 CD62P3.38±1.461.24±0.534.18±1.252.57±1.04 AA56.92±4.1792.48±6.7848.56±3.1374.85±9.13 ADP41.28±6.7963.49±5.2134.27±5.6852.38±6.81
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而学者们发现,单独用药的整体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学者们开始采取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氯吡格雷,可阻断不同诱导剂尤其是ADP诱导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构型变化,促使其结合纤维蛋白原的能力降低,从而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抑制,且对凝血酶以及胶原等参与的第三条血小板活化途径具有抑制作用[4]。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有效缓解病症,改善预后。通过这次比较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D63、CD62P低于对照组,AA、ADP都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可见,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