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云(江西服装学院 服装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近些年,中式婚礼服开始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开始兴起了对传统婚礼服的喜爱。人们将结婚穿着的服装统称为婚纱,有西式和中式婚礼服两类。现今,中式婚礼服和西式婚纱正在慢慢的融合,西式婚纱的色彩也不再只有白色了,逐渐开始出现了红色、粉色等色彩。
我国的婚礼服历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经历不同朝代的变化,婚礼服的款式正也不断地改变,发展到现今有着各种式样。中式婚礼服的发展经历了由黑色到红色的转变,服装款式也由复杂转变成简单。而现有的中式婚礼服的特征已经不明显了,慢慢的开始西化了。中式婚礼服的各种特点现代设计师应该好好保留,然后应用到现代的婚礼服设计中,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为了让能够更好的研究中式婚礼服和西式婚纱的特点,对中西式婚礼服的款式变化进行对比说明,也让我们能够深入的了解婚礼服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婚礼中式婚礼服款式结构及色彩变化了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就行了总结。
婚纱礼服属于礼服的一个类别,是以裙装为基本款式在特定的礼庆场合穿着的服装款式。礼服的类别有晚礼服、晨礼服、小礼服(晚餐礼服或便礼服)、大礼服(燕尾服)、婚礼服等。婚纱礼服特指新郎新娘举行婚礼时穿着的服装,其中还包含有服饰品。婚礼服文翻译中有Veil的单词。Veil在英文中有遮蔽物、面纱、头巾的含义,其中还表达了朦胧、轻盈婚礼服的面料特点,我们把西方婚纱礼服统称为婚纱。
经典型婚纱,款式比较简约,就像是出现在古埃及的丘吉尔经典型婚纱的款式属实简约型,如同古埃及时期的服装式样,以H型款式为主,服装上没有繁琐的装饰,但以简洁的线条来呈现出婚纱的典雅,经典型婚纱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最早的雏形。据史书记载:古希腊人在举行婚礼时,新娘会将头发盘绕在红色的发网中,发网周围分别绑有6个发垫,身上穿着装饰简单、款式简洁的“丘尼卡·佩克塔”婚纱,而且在服装的腰部装饰有毛织物缎带,服装的肩部披有臧红花色的“帕拉”。在头上戴着浓艳的橘黄色头纱,这种头纱叫做“夫拉姆梅吾姆”。在古罗马史书对于婚礼的记载:新娘所穿的婚纱款式正是所说的经典型婚纱。发展到后期,经典型婚纱的款式造型被华丽型婚纱所取代,但如今婚纱在经历各种款式结构的变化之后,简单H型款式又开始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逐渐成为婚纱式样的经典造型款式,在各类婚纱礼服商店都能找到。
中世纪时期,服装受到当时建筑风格的影响,服装的款式造型及裁剪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在服装内添加了板式三角形布,如同服装结构中的“省道”,构成了多个棱形空间造型,由于服装中“省”的产生,导致婚纱的款式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在14世纪时期哥特式时代出现的外衣款式“科塔尔迪”受到“省”的影响,其特点是服装的腰部以上结构均非常合体,而在臀围以下的裙装中加入了三角形布,加大了裙围的松量以及裙长拖地。发展到中世纪末期,男性、女性服装款式均强调收腰,形成了A字型裙雏形。A字裙的发展历史较为漫长,14~17世纪中叶欧洲发生了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变革,也影响了服装变革。文艺复兴时期中期的欧洲,女性服装整体的重心及设计重点在腰部以下位置,服装款式以窄肩、细腰和大裙摆体现,服装整体款式造型为A字型,服装的大裙摆与细腰部位设计在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A字型裙装运用不同色彩、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面料制作,采用的工艺技法丰富,在裙装上镶嵌有丝绒边和刺绣花边装饰。
中国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时期婚礼服的款式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中式婚礼服经历“爵弁玄端——纯衣纁袡”、“梁冠礼服——钗钿礼衣”、“九品官服——凤冠霞帔”三个阶段的变化。
唐代与隋朝的婚礼服饰制度相比较,其有许多不同之处并有所突破与创新。婚礼服的配色男装以绯红色为主,女装则以淡青绿色为主色调,新娘的头饰是金银、琉璃等的细钗饰品。到晚唐时期,宫廷内的钗钿礼服均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主要是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的礼服。钿钗礼服穿着时层数很多,比较复杂繁琐,而且会在复杂外部套上广袖上衣。至唐朝以后的朝代的婚礼服款式逐渐简化,款式改良成花钗大袖衫式样。到后来科举制度形成后还出现了嫁服,身份为贵族的男子在婚娶时允许使用冕服或弁服,身份为官员的女儿在出嫁的典礼上,允许身着与母亲身份等级相符的命服。在当时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不同身份和阶级的婚庆服款式结构都不相同。平民在结婚时可身着公服,新娘一般会穿绣花的袄裙或旗袍,并在外部身着背心式霞帔,成亲拜堂时头部会盖上大红色盖头;新郎一般会穿着长袍,长袍外部罩有马褂,头部戴暖帽。在明清朝期间,男子结婚时允许穿着九品幞头官服款式的婚礼服,新娘上身穿有红绢衫和花红袍,下穿红裙或红裤,脚部穿有红 色的绣花鞋,外披霞帔。在现代的婚礼上也有模仿古代婚礼制式的典礼,新郎新娘会穿着古代婚礼服参加庆典。化,款式改良成花钗大袖衫式样。到后来,科举制度形成后,还出现了嫁服,身份为贵族的男子在婚娶时允许使用冕服或弁服,身份为官员的女儿在出嫁的典礼上,允许身着与母亲身份等级相符的命服。在当时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不同身份和阶级的婚庆服款式结构都不相同。平民在结婚时可身着公服,新娘一般会穿绣花的袄裙或旗袍,并在外部身着背心式霞帔,成亲拜堂时头部会盖上大红色盖头;新郎一般会穿着长袍,长袍外部罩有马褂,头部戴暖帽。在明清时期,男子结婚时允许穿着九品幞头官服款式的婚礼服,新娘上身穿有红绢衫和花红袍,下穿红裙或红裤,脚部穿有红色的绣花鞋,外披霞帔。在现代的婚礼上也有模仿古代婚礼制式的典礼,新郎新娘会穿着古代婚礼服参加庆典。
一般在中式婚礼服中红色是主色调,但在周代婚礼服的主色调是黑色,中国的传统婚礼服色彩变化过程是从黑色到红色的转变。在古书《礼记·婚礼》中记载有,新郎的服饰装扮是头戴雀形帽子,色彩为赤而微黑,服装的色调为黑色,这主要是因为古代追求的是正式、严肃的场面,新人主要是穿着黑色的服装,新娘头戴假发,包括头饰都是黑色调的。黑色,在古代是庄重、严肃的颜色,是各个大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颜色。而在现代的婚礼上主要要渲染喜庆热闹的场面,所采用的服装及服饰品的色彩大都是喜庆的颜色。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之后,我国的婚礼服的款式和色彩变化越来越丰富。新郎装有中山装、西装等,新娘装有西式的婚纱,直到现在西式婚纱也是新娘结婚时穿着的主要服装。90年代初,婚纱礼服的款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有改良后的传统旗袍和西式婚纱,西式婚纱的色彩有白色、玫粉色、淡蓝色等。西式的婚纱和中式的婚礼服的相互融合是新时代的文化交融,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审美观念也正在改变,人们在选择婚纱时的要求也在提高。通过对中西式婚礼服款式结构变化的比较,让婚纱设计者能够更好了解婚纱发展历史,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婚纱作品。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果设计师能够结合中西式婚纱礼服的设计特点,将中西文化融合,设计出的产品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