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思政

2019-12-12 17:42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湖北宜昌443000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人文传统

盛 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 湖北 宜昌 443000 )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生和就业率逐年上升,虽然一直以来我国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强调高素质与高技能并存,但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以“就业”和“技术”为导向,重技能,轻素养;许多高职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言之无物,缺乏人文情怀,有的青年在就业后职业道德低下、缺乏担当、拜金主义及娱乐至死,这些问题都多少与人文素养缺失有关。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体系迫在眉睫。

习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具有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共基础课程,润物细无声,达到知识、文化与思政的融会贯通。

一、研究现状

中国的职业教育中有关人文素养的教育由来已久,呼吁及研究引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高职教育的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大多都局限于单门课程或校园文化建设上,在中华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仍停留在建议和理论层面,实践较少。对于公共基础课程的传统文化研究也有不少,比如以大学语文为价值观教育的平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精选经典篇章,引导学生课下阅读与思考,真正促进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完善与成熟;将传统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剖析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引导学生对传统武术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提升学生武术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英语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也不少,侧重于文化对比和对外交流上;对于目前在各个高职院校都减少份额的数学教育,也有一些教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丰富的文学资源, 使得抽象的数学思维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接受, 强化高职数学综合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上主要以环境的构建和社团的指导完成。在人文素质教育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上走在前列的当属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根据专业划分人文素质教育群组,每个组设置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诵读课程,并在社团活动中宣扬节庆文化,但其他课程仍然以职业导向为主。

在国内职业教育逐步认识到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国家逐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提倡立德树人的今天,笔者特以本校高职学生为对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在其他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之上,在部门支持下构建符合高职学生专业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从沟通、文化、语言、体育及思维上对传统《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及《大学体育》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倡导教学内容革新,并开展讲座讲坛,指导学生社团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以此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三观正、道德高、讲仁爱、崇正义、有担当、重传承的新时代职业人,同时也为本校申报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做准备,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的文化输出贡献力量。

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实践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提倡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立德树人的中华传统美德,还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等人文精神,都会通过文学、艺术、体育等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公共基础课是最能融通中华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的育人课程。

根据专业群组设置人文课程,并在课程中融入职业需要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从文化熏陶和传授上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民族自信心,并能在今后的职场中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文及道德素养。

(1)课程设置:构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设置不同的公共课群组,拟分为服务类(医护、学前、酒店、旅游、经管、茶艺)和工科类(交通、信息、机电、农学)两类,在“文化与文学(经典选读、国学导读)、沟通与写作(实用写作、演讲与口才)、数学与思维(应用数学)、语言与跨文化(职场英语)、体育与健康(高职体育)”几个课程模块中进行课程选择,并开设多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公选课,如《中国饮食文化》《影视欣赏》《中国文化英文选读》《武术》等。

(2)内容革新: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国学经典文化精髓渗透到学生的理想信念中,根据专业在语文类课程中增加中国国学经典篇目,英文类增加中国文化英语选读文章,体育类加开武术、太极拳及“巴山舞”等中国及本地传统体育项目。将线上及线下课程相结合,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教学手段。

(3)教材建设:根据专业群组编制校本教材,将纸质与电子相结合,便于开展自学和混合式学习,融合本地文化特色,如巴楚文化、屈原、昭君文化等。

(4)讲座讲坛: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讲座,除继续原有国学经典讲读之外,还将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日、民族文化、本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礼仪、传统体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宣扬和解读,如《礼记之冠礼》《由〈易经〉看中国民居的选址》《孝文化的现代阐释与职场运用》等。

(5)文化氛围营造: 通过建设文化社团活动,如文学社、诵读协会、青年读书社、英语协会、高数协会、各种体育社团等来营造学校文化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如经典诵读、写作比赛、书画展览、太极拳演习、巴山舞比赛、中国传统服饰秀、博物馆志愿讲解员、非遗文化学习活动等来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结。

结语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我们的文化中既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包含修身养性,人格培养,在课程思政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既传承了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品格,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中华人文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