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学研究
——中日插花艺术对比

2019-12-12 17:42:51马一木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花材插花花朵

马一木(北方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插花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艺术。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插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追求。

一、插花艺术概述

1.研究意义与方法

进入信息化时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插花艺术风格。同时,地区间的交流逐渐频繁,不仅可以促进每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还可以产生多种元素、混合而成的文化和艺术。本文针对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插花艺术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其不同和相似之处,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全球艺术氛围,在全球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如何立足和发展值得深思。为这一主题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让中国发展更好,让中国文化发展更为丰富,是本次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年对于中外插花艺术的研究,整理出中国、日本等国的插花技术的发展以及历史渊源。通过比较和分析中日两国的插花技术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总结在今后插花艺术应该如何发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中日插花艺术的现状。

2.插花艺术的概念

所谓插花艺术,就是对有价值的花束进行二次加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选取有价值的花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对其进行处理。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按照艺术设计要求、美学要求,对其摆放等,以达到美的追求。换句话说,这就是以花朵为主要素材的插花活动,并且通过美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不同国家因为其文化背景不同,美学观也有所不同。这其中体现出不同国家不同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以及对自然所抱有的不同看法,值得我们深思、研究。

二、中日插花艺术历史

1.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沉淀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技术。拥有不一样的美学观念。中国插花源于自然,也产生于自然。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产生创作。并且,和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切磋,例如茶艺技术或者是书法等。通过不断地融合再创作,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己的风格。最早在石器时代,我们就开始产生了初级的插花形态。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先人把美丽、漂亮的花朵进行收集,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进行摆放。这个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了对花朵的欣赏。到了周朝和春秋,有文书记载,人们开始对花朵进行采集和收集,然后佩戴在身上。这种方式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是当时人们对于美的一种追求形式。到了汉代,插花更加成熟,人们不仅仅把花朵佩戴在身上,并且开始把花朵放到其他容器上,进行观赏。时代不断发展,插花技术也不断创新更进。隋唐时期是中国插花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人们对于花朵的喜爱盛极一时。这个时期,不仅仅是民间的普通百姓,在宫廷也有很多人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的环境对花朵进行摆放。很多文人通过吟诗作曲等,进行多层次的艺术欣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插花技术发展较早,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插花艺术也不断推陈出新。而且,随着中国的插花技术的发展,通过国家之间的交流,中国的插花技术逐渐传送到了日本,对日本花道的发展和缘起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

2.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

日本的插花艺术最早源于中国。他们的传统插花也叫作花道。这是一种日本的插花艺术形式。可最早追溯到日本的飞鸟时代。日本遣唐使小野妹子在中国接触到了插花艺术,并且吸收了中国佛前供花精髓,创办了日本花道最早的流派——池坊,她也被誉为“池坊之祖”。

日本插花艺术具有约五百多年的历史。通过和本土的艺术进行结合,创造了不一样的插花文化。在日本人民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陆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结合日本人对于生命和季节的敏感,逐渐形成独特的日本花道表现形式。日本插花艺术深深印有中国文化的影迹,从插花中三根主枝“真、副、控”所宣扬的天地人和谐相处的理念不难看出中国儒家、禅宗思想对其深深的影响。同时,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也很顺应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而伴随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环境、植被的破坏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习总书记讲话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责任。

三、中日插花艺术风格特点对比

1.中国插花艺术风格特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插花技术首先注重花品的选用。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对于花的种类进行划分。并且通过读各种诗词也可以发现,在古代,人们通过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花朵上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同的花朵寄托不一样的情感,而且划分了不同的品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具有局限性的思维。现代人可以给花朵赋予情感,但是对于花朵来说,并没有所谓的高贵和低俗之分。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情感,比如牡丹。人们对于牡丹,大多都是抱有富贵美好生活的想法,所以很多人在厅堂等位置对其进行摆放,以期望过上美好富足的生活。但是也有一些表现其他寓意的花朵,例如竹子。它是有一种坚贞勇敢的品格,人们常常把它在书房等位置进行摆放,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和发展。作为新时代下的我们,应该要跳脱局限性思维模式,做到平等地看待不同品种的植物,在插花过程中将它们看做有生命的物体去爱护、呵护。比如在插花课程中,我经常嘱咐学生本着爱护花材的信念,温柔地对待不同品种的花材,在用剪刀裁剪花材的时候一定要将花茎浸入到花器中,让水来滋润的同时进行。不然有生命的花材也是有痛感的,本着“仁者爱人”的理念,温柔对待。

中国传统的插花技术主要是和自然融合为主。通过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对花朵进行摆放。和建筑的艺术欣赏不同,中国人讲究对称美,但是对于花朵来说,讲究的是不对称造型,追求意境。并且,中国古代涉足插花者多是文人墨客,文人讲究吟诗作画,所以,插花艺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绘画艺术的延伸。

2.日本插花艺术风格特点

(1)东方插花技术多注重于自然。日本的插花技术源于中国,但是日本人结合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自然特点对其进行过不断地发展,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形成了具有日本风格的插花艺术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主要以儒家的理论为哲学基础,在这种美学观念上进行不断地发展。而且主要学习的是佛前供花的艺术表现形式。佛家认为一条线是象征性,三条线是完美的。在这种观念上,日本人形成了一种三株枝的独特的插花技术形式。日本人在插花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形式,而且插花技术严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插花流派。这些流派主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在插花的过程中,并不太注重线条造型,而是注重自然之美。同时用取材自然的花朵来表现插花者的意念和精神世界。

(2)花道是一种艺术,主要丰富的是插花艺术人的内心。不仅仅单纯地追求美感,同时也是一种讲究的礼貌、内心和谐的代表。具体而言,讲究的是思想和理念等更深层次的探索,而不是花朵的数量和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日式茶室中,经常可以看到通过花朵来表现优雅的氛围的情况。同时,茶室的花道作品也讲究花材和容器的配合,共同进行欣赏。而值得强调的是,茶室的花道作品有所不同,在花材的选择时为了配合和室茶室的氛围,往往不选择颜色较鲜艳的花材。素雅、质朴的颜色和花材更受欢迎。比如兰花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日本茶室无处不体现着“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

四、中国现代插花艺术发展趋势

中国插花技术产生早,发展独特。而且中国文化背景浓厚,具有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插花技术。人们对于其艺术追求也有所不同。中国从古代开始,就喜欢赋予花朵以情感。换句话说,在插花的时候,不仅仅是对于美的欣赏,而且还有一种心灵上的追求。在进行插花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在现代生活上,中国插花技术并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综合来说,外国的插花技术不断发展,中国虽然也在发展,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尤为重要,需要从各个方面促进和发展,我国历史悠久的插花艺术的进步是一个重要的体现。插花艺术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发展过程中起伏不定,时至今日已经需要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结语

本文一方面总结概括了中国和日本插花技术和艺术的分析和描写,同时,回顾了两个国家插花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而感受到中国和日本插花技术的形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而且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特点,且都具有东方文化的特点。结合新时代新思想,我们需要更好地践行科学、理性的发展观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提上日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践行、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真正做到绿水青山的伟大设想和预期。

猜你喜欢
花材插花花朵
定格在花草间的想象力
科学之友(2023年5期)2023-05-30 05:31:41
插花吟
背上的花朵
死亡花朵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6
插花由易到难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22
我们依赖花朵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7-08-15 00:47:32
讽刺插花欣赏
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6:41:24
插花有感
插花欣赏
花卉(2015年5期)2015-10-22 06:10:02
插花欣赏
花卉(2015年3期)2015-09-01 06: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