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鹏,孙晓蒙*
(华北制药集团动物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 050041)
断奶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如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关键阶段,其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据相关研究表明,若该时期管理不当将会造成仔猪成活率降低和生长缓慢。如何做好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降低死亡率将是提高养殖场效益的重要增长点。
通常仔猪断奶方式有三种,即一次断奶、分批断奶和逐渐断奶。一次断奶:到了仔猪该断奶时期一次性全部断奶;若是同一窝仔猪的体重差异不大,则宜选择该方式[1]。分批断奶:根据仔猪断奶时的体重分批断奶;若是同一窝仔猪体重参差不齐时,则可以选择此方式。逐渐断奶:根据同一窝猪的营养状态选择性断奶,采用该方式对仔猪应激最小,也是最常用的断奶方式。最好是根据各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断奶方式。
控制并逐步递减哺乳母猪采食量,可有效减少母猪的泌乳量,间接有利于仔猪多采食教槽料,顺利达到断奶。若是母猪体弱、采食量及泌乳量小,则无需减少采食量,以避免影响哺乳仔猪生长发育。一般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前一周开始减料,初始减至母猪基础采食量70%;断奶前3d 减至基础采食量50%;断奶前1d 减至基础采食量30%;断奶当天停止饲喂,只提供洁净饮水。
仔猪断奶时间宜在傍晚。仔猪先原地圈养饲喂,断奶时将母猪调离,仔猪原地饲养且时间不应少于一周,前两天仔猪会产生不安情绪,这属于正常现象。
1)做好温度的控制。据相关文献报道,断奶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0~40 日龄21~22℃;41~60 日龄21℃;60~90日龄20℃[2]。因此,夏季温度过高需做好防暑降温(如喷雾、淋浴、通风等);冬季温度过低需做好保温取暖(如安装取暖设备)。
2)做好湿度控制。保育舍的湿度相对控制在65%~75%,过于潮湿的环境会导致病菌的滋生,不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随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氨气、硫化铵的产生。
3)做好卫生清扫。及时做好仔猪保育舍的清扫和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传播,将有利于防控仔猪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断奶期仔猪生长发育速度极快,但机体组织器官发育尚未完全,免疫力低下,易生病。由于断奶时仔猪饲喂由猪乳转为饲料(相对饲料来说,颗粒料最佳,可增加适口性),将会发生应激反应,如仔猪胃肠道消化酶分泌量下降,胃中酸度降低。并且饲料由液态变为固态,对仔猪肠道绒毛会产生相应的刺激,这些都会降低其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从而造成其食欲低下,生长受阻[1]。在仔猪断奶后的10d 内,由于吃不到母乳且饲料相对营养水平及能量过低,往往造成仔猪吃得过多,这将产生营养性腹泻,主要原因是仔猪肠道发育还未健全,饲料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等易与胃中游离盐酸相结合,不能充分抑制消化道内大肠杆菌的繁殖,进而造成腹泻[3]。因此,仔猪饲喂八成饱即可,坚持少喂勤添(每天饲喂5 次左右),过了适应期就可以让仔猪自由采食[1]。为了改善提高仔猪的饲料消化率,可以在仔猪料中添加益生菌等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效果显著。
必须保证饮水充足。断奶仔猪需自由饮水,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有条件尽量使用自动饮水器,方便卫生,可以有效避免因水质问题而引发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断奶仔猪应适时分群,保障母猪正常发情。断奶仔猪应在原舍(母猪调离原舍,坚持“移母不移仔”的原则)饲喂一周后转移至保育舍,一周后转移可以有效避免因环境突然改变而对仔猪产生急性应激反应。根据断奶仔猪采食量、体重及健壮程度等情况合理并群饲喂,一般10~15 头仔猪一圈较为适宜。当饲喂至育肥期前合群时,应遵循“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
断奶仔猪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易受到外来病菌等传染,进而健康受到影响。因此,仔猪必须接种相关传染病疫苗进行有效防治。规模化养殖集团都有自己的免疫规章制度,仅需按制度规范操作即可。小型养殖户不具备自繁能力需从外购买仔猪,应在购买后立即接种猪瘟疫苗等进行防治,其他疫苗应按接种时间进行接种。及时对仔猪进行驱虫处理,尽量保证仔猪体内外无寄生虫,驱虫药一般可选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驱虫一般2 次,第1 次与第2次仅需间隔一周,驱虫时应该保持保育舍清洁(粪便及时处理,以防再次传染),驱虫完毕后保育舍应再进行1 次清扫、消毒处理,这将更有效杀灭寄生虫。当仔猪发生疾病时,应及时隔离治疗,若是发生死亡需解剖查看并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综上所述,传统简单的饲喂管理方式制约着仔猪快速生长发育,影响养殖户的效益增长。取传统饲喂管理的优秀精华并结合现代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从而达到增加断奶仔猪体重、降低料肉比、提高成活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