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寄生虫”的教学之旅

2019-12-11 10:07许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寄生虫青年教师

许静

摘 要:文章介绍了作者初为一名高校教师,从教《人体寄生虫学》的几点体会,以期为其他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 青年教师 教学体会

作者2014年5月正式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执教《人体寄生虫学》,所以戏谑地称自己是一名青年“寄生虫”。《人体寄生虫学》这门学科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有其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但又与临床很多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门桥梁课程。在此,我把自己从教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为以后进入该领域的青年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积极转变角色,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其他人看来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是数十年的学习和积淀,而对我而言,在签下劳动合同的那一刻,我就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但是我并没有马上适应教师这一角色。在工作的前三个月中,我仍然延续着学生时代的思维和方法去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这种思维模式对于科研工作而言可能不太会有很大的影响,毕竟经过博士阶段的科研训练,而工作之后的科研仍然是延续了博士阶段的内容,不会对我们开展科研工作带来问题。但是在教学工作中,这种思维模式会让自己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例如,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变动时,我习惯性的会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认为这不关自己的事,不参与讨论,也不知道该如何参与讨论,甚至不明白教学平台是什么,分配什么做什么,像一个“机器人”。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机械性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不符合高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如何快速适应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问题成为我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大纲是我解决这一问题的 “小红书”。教学大纲是指导教与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依据[1]。拿到教学大纲之后,我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将不同教学平台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记录,并在教材上明确标注授课对象,圈出重点和难点,对于讲授起来有困难的知识点特别加以标注,并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内化知识点。我本人也从中收获巨大,不仅熟悉了教材,也明确了不同教学平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二、认真向教学名师取经,精心制作每一张PPT

在明确《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堂的组织形式。一节课有50分钟,该如何组织和分配?倾听教学名师授课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听课的时候我会随时记录下对自己教学有帮助的教学方法,并主动在自己的课堂上应用。比如在开始授课之前,先对上次课程所学内容提出回顾性的问题,通过随机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课后对该课程的复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间接点名的作用,有时还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在正式开讲之后,教学名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绝不是常规的“填鸭式”教学,他们会使用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名副其实的启发式教学。这点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会通过一些案例和现象調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课,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授钩虫的时候,我会提出“钩虫为什么称为‘钩虫?钩虫的‘钩子在哪里?钩虫的‘钩子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钩虫的形态,学生反馈对钩虫形态记忆得更加清晰和牢固,对于掌握钩虫引起贫血的机制亦有很好的启发效应。在制作课件之前,我会根据教学大纲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PowerPoint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将学生较难理解的生活史及致病等内容制成动画形式,或者插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三、善于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常规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课堂的要求,而各大院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各种教学软件、教学APP和教学平台层出不穷,如何在教学花海中拈取一款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思维”则为我助了一臂之力。现在在校的大学生都已经是“90”后,甚至是“00”后,对于网络和智能手机非常依赖,教室里“低头一族”随处可见。利用学生依赖手机这一特点,我尝试使用了“雨课堂”这一教学软件丰富我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雨课堂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由MOOC平台“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是一款基于云服务,以微信和PPT为核心元素的线上混合教学工具[2]。它把手机、电脑等终端变成了学习工具,教师只要会用PPT和微信,就可以使用它。我对“雨课堂”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后,设计几道选择题或简答题,当场发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限时作答,根据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即时学习效果,也可以把学生的作答情况公布到幕布上,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答题情况,明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每页课件下方都有“不懂”和“收藏”按钮,学生只要点击不懂按钮,我就会收到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且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还可以开启弹幕功能,学生可通过弹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使用“雨课堂”,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课后课件可以直接保存在学生的手机端,是学生使用“雨课堂”的一大法宝。

四、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归纳总结

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准备几个问题,检验学生对上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积极回应所提问题,说明学生对上次课堂教学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知识点掌握的较好,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没有回应或仅有少数同学回应,大多数情况下表明学生课后没有复习,少数情况是由于提问知识点较难。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会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在下次课中继续提问或者在微信平台上解决该问题。对于后一种情况,则对我是一种反馈,表明自己在课中对知识点没有讲清讲透,如何改进帮助学生掌握难点就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通过几次课程的循环就可以把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完全消化,并且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次授课时就不会有忐忑不安的情绪影响上课的节奏。此外,在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后,我会要求学生应用归类法,把我们所授的具体虫种按照某种共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这一做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记忆量,提高学习效率。

五、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本应是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对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又是一对不折不扣的矛盾体。备课、上课、批改实验报告等教学任务占据了我们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无暇顾及科研工作。而在高校仅仅单纯的从事教学工作又是万万行不通的,那么该如何平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而且似乎有掉入恶性循环的趋势。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做科研也变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叹,又因悬在頭上的科研考核指标而终日惶恐不安,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从入职开始便一直伴随至今。怎么破解难题?至今,我没有好的答案。虽然也有抱怨,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科研,在我内心深处一直认为一名大学老师决不能照本宣科,把自己故步自封在教科书当中,而应当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燃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对《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做了五年的“寄生虫”教师,对于《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曾是我国流行范围最广和流行程度最重的寄生虫病,现已成为“被忽视疾病”的代名词。人们开始放松了对寄生虫病的警惕,降低了对寄生虫病危害的重视程度,最直接的表现是:各大医学院校在缩减甚至取消《人体寄生虫学》的课时数[3-5],本校的护理学专业就已经取消了《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设置。再观学生本人,他们对寄生虫也是抱着非常务实的态度,由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考《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开始忽视寄生虫,不求高分,只求低分飘过。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均暴露出“寄生虫病确实是被忽视的疾病”,使得本是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拖到最后成为“疑难杂症”,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如何上好《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如何突出《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设置中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每个“寄生虫”都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状况,但是寄生虫病依然是我国和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以及一些土源性线虫病在我国局部地区仍较流行。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寄生虫感染人数仍然巨大,钩虫、蛔虫、鞭虫、原虫、华支睾吸虫、蛲虫和带绦虫的感染人数分别为1697万、882万、660万、642万、598万、214万和37万[6]。此外,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的旅游、劳务输出以及对外经济合作愈加频繁,输入性寄生虫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如曼氏血吸虫病、疟疾等)[4,7]。《人体寄生虫》的教学改革应根据我国寄生虫病疾病谱的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除了将目前危害较大的疟原虫、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钩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阴道毛滴虫作为主要讲授内容外,还应重点讲授一些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弓形虫、隐孢子虫、粪类圆线虫、微小膜壳绦虫等) 和食源性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旋毛形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等。不能单纯地依靠削减学时、取消课程设置来进行教学改革,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医学知识储备是极其不利的,也不符合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靳晓光.高校课程教学大纲契约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7,17(6):4-8.

[2]翁克山.Web3.0技术与继续教育的聚合——基于云服务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9,3:73-78.

[3]刘明社,孙希,吕志跃,吴忠道.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1-5.

[4]冯宪敏,李瑶,鞠晓红,王月华,姜晓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3):235-236.

[5]储德勇,唐媛媛,汪学龙,沈继龙.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现存问题和改革对策[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9,7(1):49-51.

[6]周晓农.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Z].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

[7]张玺,姜鹏,刘若丹,龙绍蓉,崔晶,王中全.“一带一路”背景下增加输入性寄生虫病教学内容的建议[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13(3):322-326.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寄生虫青年教师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高职“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