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措施探析

2019-12-11 10:05郭惠娟
艺术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高职

摘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本文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阐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剖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并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

0 前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变革的关键。但是在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缺乏创新性,无法有效激发艺术设计专业高职生的主动认知意识,导致其整体缺乏创新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不一,就业创业竞争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措施进行适当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要性

在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合格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艺术设计专业职业人才的中坚力量,其职业人才培养导向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1]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育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完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建构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在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体系健康发展及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培养一大批与市场及市场中企业需求相一致的高技能创意类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持。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2.1 目标定位不明确

相较于本科层次教学而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倾向更加贴合。但是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目标较为死板、滞后,缺乏职业针对性,无法适应高度发展的创意产业及社会多样化人才需要,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偏弱。

2.2 教育管理保障机制僵化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中,教育管理机制僵化问题逐渐凸显。教学管理机制的僵化,不仅导致教学资源计划、教师团队管理建设模式无法与人才培养改革步伐相一致,而且致使产学研项目无法在教学中顺利实施,限制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2]

2.3 教学结构不合理

在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资金筹集困难等因素,高职实训基地资源建设较为薄弱,整体教学内容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育与实训教育比例不合理,严重阻碍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步伐。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措施

3.1 明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明确培养目标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第一要素,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探究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引导,培养具备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及一专多能型人才。同时考虑到艺术设计领域中第四媒介——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就业渠道,通过网络在视觉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各个分支领域的不断渗透,加强各专业领域间的联系,促使整体就业结构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中。[3]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结构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应摒弃以往工具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高职学生依靠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工作态度、公共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能力。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以满足高职生个人发展需求为根本,以培养设计意识、提升高职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框架。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强化利用课程体系,帮助高职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进而启发高职生设计创意思维及实际设计能力,帮助高职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艺术设计实际操作基本技能及知识。

最后,在满足高职生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高等职业院校以艺术设计专业自身专业要求为基础,围绕艺术设计基本专业知识掌握、艺术设计实践技能形成需求,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即以艺术设计灵活多样的专业课程入手,结合市场中具体设计任务要求,制定专业教学目标,培养与专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3.2 优化教育管理保障机制

为了促使教育管理机制与社会发展、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发展相适应,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教师可以合理开发、利用不同类型课程资源,强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及实习基地建设;充分挖掘不同类型辅助课程实施必要条件,在新、旧资源间建立沟通桥梁,推进专业内资源共享。[4]同时,通过网络渠道搜集最新资讯,对课程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调整;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开发集虚拟工艺、虚拟工厂、虚拟实验为一体的现代信息化实训基地,为达成预期目标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结合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依据“双师型”教师、专兼结合团队建设方针,对教师结构進行优化调整。在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优秀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技能水平兼职教师授课体系。同时以“双师型”团队建设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从职业道德、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工作学习经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供充足的师资资源支持。

3.3 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结构的科学、合理设置,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依据恰当、科学、规范的原则,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技能培养需求及专业交叉学科属性,进行模块化课程选择平台设置。如在必修专业理论课、必修专业实训课程、毕业设计等必修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课程及学生发展要求,可在专业内设置多个限选模块,允许高职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同时为满足高职生素质提升需求,开设涵盖信息技术模块、素质教育模块、学术讲座等模块的任选课,允许艺术设计类似专业学生自由选择。

其次,依据必需、够用原则,弱化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强化高职生动手能力。针对以往过分追求理论系统完整、不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技术院校课程内容设置原则,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理论课时进行适当调整,调整两者比例在6∶4左右。同时理论教学根据必需、够用标准确定,可以从艺术设计职业需求入手,结合特定岗位群发展需求,确定课程讲解比例。如在设置装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时,可以调整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建筑速写、平面構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理论课时为20,实践教学课时为36,学分为3;并每间隔一个学期或者三个学期进行一次考察,以便为高职生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理论能力同步提升提供依据。

最后,从横、纵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全面突出学科教育的综合性及专业性。为了将高职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基础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以横向跨专业整合为入手点,依据艺术设计类专业与产品设计、工学、传播学、建筑学学科交叉特点,挖掘专业共性,进行专业融合。如艺术三维设计专业,可以将其与室内施工工艺与材料、景观设计、建筑效果图表现技法、产品模型设计等专业结合。随后高职院校可以从纵向入手,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对精简,删除重叠内容,以提升专业教育专业性。

4 结语

在现代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及创新意识,而且要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掌握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针对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在明确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调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培养与艺术设计领域发展相适应且具有发展潜力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圣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126-127.

[2] 刘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以专业学习型社团为平台提升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摄影社团为例[J].亚太教育,2015(21):156.

[3] 樊超.培养递进式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9(6):64-66.

[4] 周源,余静.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24(2):23-25.

作者简介:郭惠娟(1976—),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副高职称,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中国画)。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