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孙绍永 武艳丽 闫鹏 张雪 王印开 刘卫国 郑志勇 刘永刚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其中滨海稻区6.67万hm2左右,其余分布在邯郸、石家庄、保定、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市沿河、沿淀、洼地等区域。
滨海稻区涵盖唐、秦二市六县区(唐山曹妃甸区、丰南区、滦南县、乐亭县,秦皇岛市抚宁县、昌黎县),其中唐山市5.33万hm2左右,秦皇岛市1.33万hm2左右。水源主要来自滦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陡河水库、桃林口水库。种植品种主要是160~175 d左右常规粳稻品种。
1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沿革
曹妃甸区的前身分别是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唐海县。1956年建场,1983年建县,2012年设区。全区现有15个农业场镇,農作物种植面积2.53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13万hm2。曹妃甸区是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单季粳稻种植最具区域代表性、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区),也是水稻种植技术最成熟的县(区)。曹妃甸区特殊的退海地理环境,加之天然的滦河库水灌溉和180余天无霜期等良好的生长气候条件孕育出香黏可口、外观剔透晶莹的地理标志产品“柏各庄大米”,是北方远近闻名的优质大米产区、河北大米之乡、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农垦发〔2007〕2号)。更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河蟹之乡”,早在2007年10月,唐海县就被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荣誉称号。
唐海县海岸线长51公里,处于渤海湾的湾顶,是当地多种海淡水养殖品种良好的栖息、繁殖、养成场所,尤其适宜中华绒螯蟹的繁衍和生长,素有“紫蟹金鳞唾手可得”的美称,发展河蟹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1993年对虾虾病突发,虾池几乎绝收,养虾业受到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以弥补养虾业的损失。大部分对虾育苗室转产搞河蟹育苗孵化。唐海兴起了河蟹养殖开发的热潮,这是继养虾以来的第二次养殖革命,稻蟹养殖应运而生。由于新的养殖模式的突破,特别是在当时粮价偏低,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形势下,唐海县的稻田种养仍呈现出大发展的势头,1995、1996年是河蟹养殖发展的高峰期,全县基本形成了育苗、豆蟹、扣蟹、成蟹养殖、销售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尤其是稻田养蟹投资小、效益高,平均效益在3万元/hm2左右,最高可达7.5万元/hm2以上,河蟹养殖成为唐海县淡水养殖的首选品种。几年来连续实施以河蟹开发为重点的水产综合开发,河蟹养殖面积达到9 466.67 hm2,其中稻田养蟹面积3 866.67 hm2,池塘养蟹面积5 600 hm2,其中豆、扣蟹养殖面积5 200 hm2,成蟹养殖面积3 893.33 hm2,年产豆蟹1 500 t,扣蟹1 500 t,成蟹3 000 t,形成了豆、扣、成蟹养殖一体化格局,年创利税55 000万元,占县域国民经济的比重达27.5%。其河蟹养殖面积、产量及效益均居河北省之首。以稻田河蟹综合种养为主的河蟹产业成为了多年来唐海县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成为了一项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区域增效的新兴产业。
为规范养殖生产,提高效益,1996年制订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稻蟹混合种养技术规程》,2019年再次修订。2004年制订了唐山市地方标准《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2018年制订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稻田泥鳅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1年5月,唐海县所产河蟹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恒行”品牌;2001年12月,唐海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海运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2002年12月被河北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2004年,以稻田河蟹养殖为主的唐海县河蟹产业入围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名单。2007年10月,唐海县就被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来,曹妃甸区稻蟹养殖面积一直稳定在1 666.67 hm2左右,稻田河蟹产量稳定在750 kg/hm2左右,平均效益稳定在1.5万元/hm2以上,一直是稻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2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
2.1稻渔产业实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一是田间工程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符合河蟹、泥鳅、小龙虾对稻渔共生的基本要求,且沟坑占比不超过总面积的10%。标准稻田南北长170 m,东西宽30 m,总面积5 100 m2。环沟宽1.5 m,长336 m,总面积504 m2。沟坑占比9.8%,保障了粮食安全供给。田间工程包括了环沟、內埂、防逃网,防逃网包括外围网、天网和拦鱼栅。
二是苗种生产体系健全。先后引进示范E28、隆优619等一批水稻优质特色新品种,改善种植品种结构,提升水稻整体品质。主要养殖水产品有中华绒螯蟹、泥鳅、小龙虾等。拥有苗种种养孵化基地109.34 hm2,其中建有555座水稻育秧大棚,采用先进的基质育秧技术培育水稻新优特秧苗,可供7 400 hm2地种植;水产苗种孵化培育基地一座,孵化池20套,培育池20个,开展泥鳅苗孵化,年产泥鳅苗2亿尾;年孵化河蟹大眼幼体1 250 kg,扣蟹4 000万头,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
三是养殖生产规范化管理。以专业农业合作社为载体,采取“6个统一,5个配套”措施,从购种、育苗、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六项规范化统一管理,开展配套田间工程技术等五大配套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养殖生产过程中,按照NY 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和NY 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要求,严格控制饵料、药品等投入品的使用,并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将无公害健康养殖理念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同时建有可追溯体系,对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养殖技术标准化管理。收集整理了NY 5051、GB 13078、NY/T 394等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并制定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稻田泥鳅种养技术规范》和企业的《稻田河蟹种养技术规范》、《稻田小龙虾种养技术规范》,编制成册,发放到示范区养殖户,指导养殖生产,形成养殖技术标准化管理。
五是充分依托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河北良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农业”“粮食银行”等方式,实现生产者与经营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确保销售畅通,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2.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2.1经济效益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1 666.67 hm2,其中稻蟹种养面积1 33333 hm2,稻虾种养面积200 hm2,稻鳅种养面积13333 hm2。2017年,平均产河蟹750 kg/hm2,小龍虾1 170 kg/hm2,泥鳅3 075 kg/hm2,水稻平均产量8 997 kg/hm2,实现平均产值1289万元/hm2,平均利润7.81万元/hm2,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利润提高10倍以上,且平均增加利润6.4万元/hm2以上。稻谷溢价06~1元/kg,品牌稻米溢价30~160元/kg,比如,大米康田7233市场售价36.6元/kg,溢价32.6元/kg,大米康田胭脂稻180元/kg,溢价150元/kg。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2.2生态效益由于养殖过程中只使用底肥和一次分蘖肥,不使用农药,而水稻单作除去施用基肥,种植期间还要补肥等。经实验对比,2015年稻渔组比较单作组每hm2均年化肥用量减少使用52.4%,2016年稻渔组比较单作组每hm2均年化肥用量减少使用55.2%,2017年稻渔组比较单作组每hm2均年化肥用量减少使用53.6%。经2015-2017年试验示范得出结论,稻渔种养较稻田单作每hm2均少使用化肥144.6 kg,少使用农药1.94 kg,全区1 666.67 hm2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较稻田单作模式少使用化肥241 t,少使用农药3.24 t。
2.2.3社会效益正在创建中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与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服务合作关系,成立技术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每年举办10次以上技术培训,对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深耕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和服务,培训达1 000余人次,联系和示范带动周边稻农560户以上。同时,充分利用市、县两级电视、电台、报刊、科技下乡和集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普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知识。示范区依托合作社,直接吸纳当地农民入社或者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016-2018年,新增就业人员达100多人,带动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
2.3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国家级稻渔示范区深入挖掘和拓展农业非农价值,赋予农业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育、产、销、游有机融合,利益联结紧密。正在建设“稻米博物馆”“稻田滑冰场”“稻田文化体验区”和“稻田文化长廊”,已成功举办“稻花节”及“稻田垂钓节”,使稻田文化形成“农文游”一体化发展的引线,传承农耕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目前,第四农场正在积极筹建国家农业公园“唐山市曹妃甸区渔蟹稻乡园配套旅游休闲观光设施”项目,它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它是中国农村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以农村广阔的稻渔田野和绿色村庄为园区,以原住村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旅游高端形态。
3种养技术模式
曹妃甸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1 666.67 hm2,主要种养模式有稻蟹共作、稻虾共作和稻鳅共作等,形成一季稻多样性的发展。其中稻蟹种养面积1 333.33 hm2,稻虾种养面积200 hm2,稻鳅种养面积133.33 hm2。
3.1稻蟹共作
种养面积1 333.33 hm2,分稻田扣蟹养殖和稻田成蟹养殖。
3.1.1扣蟹养殖5月底~6月初,投放蟹苗225~3.75 kg/hm2。规格16万~20万只/kg。10月5~6日排水,10日左右晒干后,在防逃网四个角落布阵网捕捞。扣蟹规格160~200只/kg。
3.1.2成蟹养殖5月底~6月初,扣蟹 7 500~12 000只/hm2。扣蟹规格160~200只/kg。9月中旬~9月底,采用水中下地笼和堤埂下阵网捕捞。成蟹规格100~125 g/尾。
3.2稻虾共作
4~5月投放幼虾(克氏螯虾),投放幼虾规格为3~5 cm的幼虾7.5万~12万尾/hm2左右。8月份后投放种虾,投放种虾规格为30g以上,300~450 kg/hm2,雌雄比例2~3∶1。每年7月开始陆续收获。
3.3稻鳅共作
5月中旬后,水温15℃以上,在水稻插秧10d后开始放养鳅种。鳅种规格体长4.0~6.0 cm,放养密度22.5万~45.0万尾/hm2。如果是不投饲料的粗放养殖,放养数量则相应减少,放养密度7.5万~15.0万尾/hm2。经过3~4个月养殖,泥鳅全长达到10.0~15.0 cm,体重达到15.0~25.0 g/尾,采用地笼捕捞。
4特色品牌建设
目前水稻已通过有机认证82.27 hm2,大米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拥有稻米“曹妃湖”省级著名商标和“大喜康田”“益三方”“纬度39”等品牌。河蟹品牌有“恒行河蟹”“曹妃甸湿地蟹”等。
5发展对策建议
5.1提升种质复壮工程
不断引进种质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河蟹品种,实施杂交复壮工程,大量繁育一代优质蟹苗,为河蟹产业规模发展提供优良蟹苗,根本解决河蟹种质退化问题。
5.2完善科技示范园区
依托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良种繁育示范区、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区,在示范园区,100%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标准,对全区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稻渔产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5.3加强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以现有的“唐海县金农网”和“唐海县农业信息网”为基础,依托13个场镇级农业信息网站和138个村队级农业信息网站,建立新型的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河北农大海洋学院、河北省海洋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引进县外智力和成果,整体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推进稻渔产业跨越式发展。
5.4加强科技培训工作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县专家服务团”为主体,聘请知名科学院所的尖端专家学者,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围绕稻渔产业进行技术培训,为稻渔产业发展打造一支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
5.5与知名企业联手合作,探索新型加工与销售渠道
探索加工新方法,利用已注册的“恒行”品牌、“曹妃湖”等著名品牌,开拓国内外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