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田人民创造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民族文化生活,并为繁荣地方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从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存在问题、保护传承、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对策
古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样,保护和利用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千年临水,健康古田”具有重要意义。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1 政府加大保护力度,社会参与传承实践
自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古田县政府十分重视对其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先后出台了《古田县扶持奖励地方特色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八条意见》《2018年古田县促进非遗项目传承实施方案》,具体落实了“加强对非遗传承方面扶持”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调动各方面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积极开展普查工作,整理出版普查成果
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2009年3月起,由县文化馆干部、乡镇文化站干部和村级文化协管员组成了“非遗”普查队伍,专门开展“非遗”普查、挖掘和整理工作。多年来,对我县200多个自然村进行了走访普查,多次访谈相关人员,完成了1000多个“非遗”项目规范性登记,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奠定了物质基础,2010年,整理集成了《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1套15册;2014年,正式出版了《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丛书·古田民间宝藏·《鹤塘卷》一册;2017年,出版了《凤都卷》《大桥卷》,同时对水口镇进行了全面调查落实,现已完成书稿50万字,正积极开展印刷出版的筹备工作。
1.3 建立健全保护名录,逐级申报传承项目
近年来,我县在全面普查、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市、县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目前,已有14项非遗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其中,国家级的有古田临水宫陈靖姑信仰习俗;省级的有甘国宝传说故事、古田曲醋制作技艺、古田红曲制作技艺、传统水碓制造技艺;市级的有古田银耳制作技艺、古田富达畬族祭祖仪式(即“蓝公节”)、古田红曲酒酒库制作技艺、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古田锡器锻造技艺、古田粿面制作技艺、竹编传统手工技艺、酱油手工酿造技艺、薛公信俗;县级的有余正健传说故事,杉洋白溪村螃蟹节等25项非遗项目。我县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同时,更加重视传承人的申报,2018年陈靖姑信俗传承人黄光辉被列为陈靖姑信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古田红曲制作技艺传承人郑道森被列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4人,县级传承人13人,近期正在组织龙桩拳、古田肉包手工制作技艺、古田萘干制作技艺等申报古田县第三批非遗项目与传承人。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
2.1 推进非遗保护示范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福建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近年来,县文化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参与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推荐了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传承演艺中心建设项目、古田县甘国宝文化推广项目、古田县文化馆非遗展厅建设项目、古田县平湖镇富達村畬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建设项目,同时建立能展示古田两千多年的食用菌栽培史和制作技艺食用菌博物馆以及粬、醋、酒、银耳传统制作技艺(生产流程)的演示车间和生产基地。
2.2 开展非遗传承培训工作
为了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宣传带动模式,我县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培训工作。2008年以来,陈靖姑信俗传承人黄光辉道长坚持不定期招收陈靖姑信俗科仪学徒传授技艺,至2018年底,培训学员3000人次;红曲、粬醋省级传承人林长勇每年办培训班2期,每期15~35人,培训学员也达到2000多人次;银耳制作技艺则由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县科技局或县政府举办培训班,每年培训数千人,包括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在内的国际学员累计1000多人次;而在甘国宝传说故事传承方面,则通过邀请其传承人陈其生老人每年到学校或社区讲甘国宝的故事,让有价值的历史记忆永不消失。与此同时,在每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组织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会,增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法规与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其思想水平,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3 开展非遗活态宣传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县在挖掘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活态传承工作。古田临水宫陈靖姑信仰习俗众所周知,2009年来,我县通过陈靖姑文化节的举办,开展文化学术讨论活动,为两岸同胞开辟了面对面交流的渠道,架起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扶持陈靖姑信俗所关联的道教音乐、戏曲唱本、传统剧目、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拍摄《千年临水——陈靖姑传奇》系列片,建设陈靖姑信俗文化博物馆和文化广场,加大陈靖姑信俗文化发祥地古田临水宫祖庙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使之成为传统文化、道教文化的旅游目的地,力争使陈靖姑信俗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
此外,从2012年起,每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周年日之时,我们都会先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制作”“传统闽剧”等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使全县群众领略到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增强保护、传承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非遗保护机构力量单薄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开发和保护工作量大,目前,在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非遗保护机构,也没有配备专业非遗保护工作人才,而就挖掘、整理、传承、申报、管理等地方非遗工作而言,力量显得很单薄,难以满足非遗保护工作综合性、专业性、长期性的要求。
3.2 非遗传承人资源匮乏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项目还不多,对一些传承人的经济补助不到位,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等工作受到了限制。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民间传承人或艺人的逐渐离世而面临断层,比较珍贵的“非遗”资料流失严重。
3.3 宣传培训工作不够到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方面还不够深入、全面到位,有时只流于片面化、形式化,非遗的展示展演因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而不能经常性地开展工作,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多以及保护传承意识不强,此外,对保护传承技能和传承人思想素质提高的培训依然较少。不少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如传统水碓制造技艺、竹编传统手工技艺、古田锡器锻造技艺都缺乏有效的技艺传承培训。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传承保护机制,确保工作常态开展
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就要建设好科学、规范的传承保护机制。首先,各乡、镇设立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向政府部门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做好人才配备与传承人的重视扶持激励工作;其次,要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为广大非遗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并通过正确引导,形成一套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培训模式,鼓励支持民间艺人创新题材、开拓市场,使一些具有较大生存空间的非遗项目发扬光大。同时,注重年轻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传承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实现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全面推进。
4.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就应深入各乡镇、农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展演、展览等方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工作,向更多的人民群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知识,以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将我县非遗项目编写成民间艺术乡土教材,邀请传承人进校园表演、传授等,使校园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熏陶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3 合理打造传承示范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为了弘揚我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向正规方向发展,我们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重点打造传承示范点,鼓励非遗传承人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以试点作为动力,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遵循“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节庆活动进行非遗文化的展示与传承,也可以利用旅游产业平台,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开发利用、传承和弘扬,以此推动我县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我县而言,非遗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位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能体现古田地域特色重点“非遗”项目,如哑巴帝传说、民间盘诗、畬族山歌、朱熹、圆瑛等历史文化名人诗书画的注释收集整理,做好古廊桥等一系列非遗项目的申报和挖掘,争取入选相关的非遗保护名录,挖掘更加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促进地方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 张雪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科技,2016(09):144.
[3] 关雪菲.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2012(06).
[4] 叶明生,郑安思.古田临水宫志[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
[5] 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Z].
作者简介:魏榕瑛(1981—),女,福建宁德人,本科,群文馆员,主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