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智能升级研究

2019-12-11 10:06李梦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

李梦雨

[提要]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能够起到支撑一国经济的作用,智能制造已逐渐成为制造业的关键升级方向。浙江省作为我国的制造强省,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智能制造上还需要不断探索。本文选取浙江省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微观两个方面分析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现状,主要从投资、人才、企业方面研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省的“智能港口”与“机器换人”两个案例,以及日本在智能制造上的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智能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7日

如今,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但是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逼近,“人口红利”所剩无几,同时面临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能过剩以及环境问题等,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制造业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经济健康高效的发展。因此,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无论是对“中国制造2025”,还是对“浙江制造”,都是要走好的道路。

一、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从宏观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浙江省经济增长率出现“断崖式下滑”。产业结构上,第二产业产值的减少是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产业主要包含了工业,而工业又以制造业为主,归根到底,浙江经济的快速下跌的源头是制造业发展的不景气,进而选取了浙江省2010~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第二产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进行分析,如图1。(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浙江省2010~2017年8年来的制造业发展状况,折线图清晰地展现了3个指标的变化存在着密切关联。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3个指标基本保持相同下降趋势,2012年之后,经济增长率在5%~11%范围内波动,并且处于轻微回升的趋势,如2016年回升到了10.18%。另外,两个指标则同步在5%附近上下波动。

除了宏观上制造业产值增长率的下降,并且多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微观上也能看出浙江省制造业呈现不良的趋势。主要选取了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以及全社会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浙江省2011~2017年3个指标增长率的折线图,如图2所示。(图2)

观察图2,在2011~2017年,浙江省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增长率增长波动较大,并且不稳定,经历了两次“下降-回升”,而且第二次的下降程度远大于第一次。浙江省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增长率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开始,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增长出现减速现象,到2012年之后,甚至出现多年的“负增长”,此时浙江省的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在持续减少,不过从2015年开始,虽然还是“负增长”,但是已经出现回升的迹象。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则是在2011年急速上涨,但从2012年开始,基本是下降的趋势,且趋向于0%,其中,2015年的下降幅度最大;表明在制造业的投资量是不稳定的,甚至资本可能出现转移,投资如果不回暖,预计其增长率会出现“负增长”。

总的来说,无论是宏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都基本暴露了浙江省制造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劲头不足,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也造成了一部分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问题分析,并从“智能港口”、“机器换人”以及日本在智能制造的做法中寻找突破点,提出可行的建议,激发制造业的蓬勃活力,从而带动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省制造业智能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减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投资是浙江省制造业能稳定发展的资金保障,从图2可以看出全社会对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自2012就开始下滑,2017年减速到1.69%,已经出现可能 “负增长”的征兆,因此投资的减速可能对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会有所影响。而且,在对不同制造业的投资中,在消费领域的投资远大于在汽车制造及核心零件、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技术领域的。投资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充足的资金能带动技术发展。而技术主要表现在专利情况和对科研的支出上。

从图3中可看出,在2010~2017年,浙江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基本是增加的,只有2014年和2017年略有下降,并且,浙江省专利申请量的增速是远大于授权量的。从量上看,对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是高涨的,但是从专利质量和类型上看,可以通过对图4中的2017年浙江省专利情况分析得到,发明类专利申请量在2017年只有26%,授权量更是只有12%。一般而言,发明类专利比其它类专利要求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含量,所以浙江省的专利质量是有待提升的;发明类专利型人才,也可以说是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严重不足的。(图3、图4)

另一方面,2010~2017年浙江省的R&D投入是逐年上升的,但从它的增速看,与全社会对制造业的固定投资增长率情况是基本类似的,都呈现出增速下降的局面,2017年R&D经费投入增长率仅是2011年的一半左右。從R&D经费的来源看,占主体的是企业的资金投入,2017年政府资金仅91.58亿元,企业资金则高达1,151.55亿元,两者相差了12.6倍,由此看出政府相较于企业对R&D经费的投入能力是有限的,更多的是需要依靠企业自身,但是能投入大量资金到研究和试验发展中去的企业,基本是有能力的大中企业,而2017年4,740个大中企业中,也只有3,289个企业有R&D活动,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是3,174个;从业人员326.69万人中,R&D活动人员仅有25.83万人。大中企业如此,那些小企业因融资难,资金就更加缺乏,而实施智能制造项目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因此,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会受到成本的限制,从而缺乏智能升级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型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端和复合型人才。人才的供给一般与当地人口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从浙江省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分析供给情况。从人口结构看,表1是浙江省2011到2017年抽样人口分布表,能体现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表1)

人口老龄化是降低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占总人口数的7%,就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已处于人口老龄化。根据表1,2011年浙江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早已达到8.57%,并且逐年上升,到2017年涨到了12.48%,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适龄人口的供给,同样会波及到制造业。

从人口流动看,浙江省与上海市紧邻,一方面能获得上海市辐射效应,但另一方面也会使浙江省的人才被吸引走,将两者的2017年的制造业工资进行比较,上海市的制造业平均工资是68,753元,而浙江省是51,998元,虽然相差并不大,但因为额外的福利待遇和干中学效应,高质量人才可能还是会选择去上海就业。因此,从数量上浙江省的人才供给是有所欠缺的,在质量上也是如此,浙江省的高等院校R&D人员投入是不够的,缺乏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如:同时精通机械制造与信息技术的人才,导致毕业生的能力与逐渐智能化制造企业的需要不相适应,企业还需要对毕业生进行额外的培训。

(三)智能制造下企业困难重重、产业链短。在企业方面,浙江省开展“机器换人”项目,实施“百企装备优化提升工程”,鼓励企业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但企业仍面临诸多困难。浙江省以民营经济为主,既有吉利汽车类的示范制造企业,也有阿里巴巴、网易等数字经济企业,更多的是一般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成本高、缺资金,研发能力自然不强;其次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另外,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经验也需要自行摸索。所以,中小企业就要思考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总结其他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并结合企业情况,创造出切实的智能制造模式以及形成清晰的企业在智能制造上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同时,浙江省的企业在智能制造上发展是不平衡的,多数企业是处于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并行的过渡阶段,甚至部分低端企业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生产。所以,浙江省在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时,要注重并行战略,发挥模范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企业;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对其进行政策上的扶持以及资金上的支持,从而实现浙江省整体制造业的全面智能升级,避免企业差距过大以及企业间的恶意竞争。

另外,浙江省的智能制造企业和相关产业是割裂的,技术层面不能实现资源、成果的互利互享,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几个大企业和科研机构中,前者要技术专利自用,后者则处于试验阶段,也无法产业化;智能制造与相关产业缺乏协同合作,因此不能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链,难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制造业智能升级进度就会被制约。

三、浙江省智能制造升级对策建议

(一)政府重视投资、提倡自主研发。近年来,浙江省对制造业的投资增加率不断下降,且有“负增长”趋势,作为制造业强省,在制造智能的潮流中,因保持原有的基础优势,并积极成为智能化制造强省。因此,政府应首先重视起来,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制定有利于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激励政策,从而带动民间资金向制造业方向转移,同时,吸引省外投资或相关产业进入;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企业及个人敢于创新,提倡自主创新。将“他山之石”进行技术改造,固然能“可以攻玉”,但是,这种方式是滞后、被动的,掌握核心技术,才是谋求主动发展的正途,创新作为驱动力,才能将资本高效率转换为技术,进而激发出智能化制造业的强大生产力。

(二)引进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专用型人才。假设浙江省的制造业在智能升级过程中具备足够的资本保障,那么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资本转变为制造智能化的推动力,关键需要的就是人。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日本在智能制造上的一个重要理念——以人才为本。日本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日本政府已经决定,自2020年开始,将编程课程加入全国小学的正式考试科目中,同时,吸引大量海外的IT与AI人才,以及实行“雇员终身制”,使员工的经验能在企业中积累,因此日本能在高端制造业和精密制造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离不开日本政府对人才引进及培养的重视。

全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浙江宁波舟山港,每天的平均装卸量高于3万标箱。舟山港能取得如此成绩与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智能港口以及大量资金投入等有很大关系。目前,舟山港生产操作上基本实现信息化,但是先进智能化技术应用不够全面,所以舟山港就需要能把智能制造与港口行业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综上,政府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与智能技术时代的接轨。

(三)企业联动,政府作“牵线人”。日本的政府与企业一起建立了新的支援体制,即“产官学”一体化合作机制,新技术新发明的产生通过企业的赞助与共同研究,最终产业化,投入市场,这使得日本专利技术的转换率高达80%。因此,对掌握高新技术的龙头制造企业,政府应通过政策激励,让大企业发挥示范作用以及指导作用,定期开个相关智能制造方面的座谈会,分享一下企业的先进理念与技术;针对研究机构,政府可以起到一个“牵线人”的作用,让其可以和研究方向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一旦有所成果,就可以应用于产品,投放到市场;相关产业之间也可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如智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如此,通过全省联动,政府跟企业共同推动制造智能,就能逐渐形成一条完备的、系统的、成熟的产业链。

对部分制造企业,政府应继续推进“机器换人”战略,“机器换人”能降本提效,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危险岗位的人员也得以解放出來,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但同时,短期的失业问题还是要考虑的,如何安置好失业人员是一个问题,还能提升技能素质的工人应予以规模培训,一些不能适应的高龄工人也应做好补助工作或提供其他的岗位。“机器换人”政策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应该主动去适应技术发展和时代潮流,而且从长远来看,它对就业的影响并不会很大,但带给浙江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会是巨大且正面的。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欣阳,文才.经济新常态下天津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地区经济,2019(9).

[2]田志萍.“互联网+”下山东省制造业智能升级研究[D].山东:聊城大学,2018.

[3]刘星星.智能制造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

[4]李海英.“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智能港建设[J].中国港口,2015(6).

[5]徐静波.日本智能制造走向“互联工业”[J].纺织科学研究,2019(9).

[6]张银南,罗朝盛.浙江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调研和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9(3).

猜你喜欢
浙江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