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启玲 邹峥嵘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应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1]。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辅助工具日益多样化,教学方式逐渐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发展为电子白板辅助的交互式教学。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的帮助下,能够一定程度地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但这并不能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2]。虽然平板电脑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是平板电脑因其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听、说、读、写和信息获取等能力都可以在使用平板电脑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平板电脑已经逐渐从商业领域应用到教育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授课方式的新颖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平板电脑应用到学科教学中[3,4]。
关于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近几年,基于平板电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开发和教学设计方面的文献数量急剧攀升,也有不少学者对平板电脑教学的实施效果展开了实证研究,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平板电脑教学的实效性存在很大的争议。如叶俏[5]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平板电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效果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的提高;也有学者如张田田等人[6]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上使用平板电脑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庄天宝等人[7]认为平板电脑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针对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拟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法,汇总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平板电脑的随机对照实验(RCT)研究结果,对其进行定量合并和综合分析,考查平板电脑的教学效果,提供更有可信度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检索时间从建库[中国知网(CNKI)1999年、维普数据库1989年、Web of Science1986年、Science Direct1982年]至2018年12月,对在此期间出版的期刊文献进行电子和手工检索,并通过参考文献列表检索相关文献,检索词包括:Tablet-teaching,Tablet Personal Computer,平板电脑教学,iPad教学,Pad教学。
纳入标准:(1)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2)研究对象为在校学生;(3)采用随机对照实验。
排除标准:(1)中英文以外的文献;(2)研究对象为非在校学生;(3)未采用随机对照实验。
由两位工作者对符合标准的期刊论文中的资料进行提取,提取的资料包括文献的标题、研究人员的姓名、发表的年份、研究参与者的数量、结局变量和实验结果,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核对整理,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8]。
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进行文献荟萃分析,效应指标为95%的可信区间(CI)。
首轮检索分别以平板电脑教学、iPad教学和Pad教学为关键词,以“主题”为检索条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得到中文文献291篇。以Tablet-teaching为关键词,在Science Direct检索得到英文文献9 962篇。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排除不符合研究内容的文献,初步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31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进一步阅读全文,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共9篇[5,6,9-15]。
纳入研究的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主,占整个纳入文献的2/3,文献发表的时间段为2004—2017年,开展研究的参与人数共963名,对照组431名,实验组532名,结局指标有两项,分别为理论成绩(Theoretical Scores)和课堂参与度(Course Participation)。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使用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文献分别从随机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是否应用盲法以及从数据完整性、隐蔽分组、随机分配和选择性报告结局和其他偏倚七个方面进行独立评估,判定指标分别以低偏倚、不清楚和高偏倚进行作答,评价结果为B等级文献5篇,C等级文献4篇。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1)对学生理论成绩的Meta分析结果
9篇文献研究了平板电脑教学对学生理论成绩的影响,对其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如图1所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对于结局指标为理论成绩的异质性为I2=89%>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纳入分析的9项研究合并效应量为2.06,95%CI:0.75~3.37,p=0.002,平板电脑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平板电脑教学对学生理论成绩的影响
(2)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Meta分析结果
有2篇研究文献[5,15]报道了平板电脑教学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Meta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对这些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为I2=95%>50%,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为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为2.22,95%CI:-0.92~5.36,总效应检验显示:Z=1.39,p=0.17>0.05,平板电脑教学对课堂参与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图2 平板电脑教学对课堂参与度的影响
平板电脑教学对学生理论成绩影响的Meta分析表明: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平板电脑作为开展教学的辅导工具,教师备课时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了解诸多学科的前沿知识。课后,通过对一些优质课的观摩,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平板电脑作为学习工具,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二次学习,及时巩固教师讲解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平板电脑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夯实基础,最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平板电脑教学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影响的Meta分析表明:平板电脑教学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同的课堂类型,学生的参与度不同,对于活动课和实验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讲授课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设置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较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学生很容易沉浸在平板电脑的软件应用、冲关训练中,难以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去。Meta分析结果表明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样本量不足,国内外各大期刊就课堂上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的文献很少,相关Meta分析也鲜有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为结局指标。
平板电脑作为一类教学辅助工具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未来教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16]。笔者就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调查表明,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于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的行为是不赞同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平板电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对教师软件的运用和课堂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备课时间。家长认为电子产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明显突出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受到电子产品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长时间观看屏幕导致视力下降。其实,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与技术开发人员多沟通、限制网络、移动终端软件屏蔽等,教师和家长所担心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17]。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有效灌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8]。以高中生物知识教学为例,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许多的抽象概念、微观结构以及微观的生理过程,例如,《细胞的增殖》针对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以文字形式表现,将具体的分裂过程片段化,然而,借助于平板电脑,教师通过控制软件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以随机的顺序发放到学生端,并附有若干干扰图,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平板电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别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进行排序,小组完成后立即提交展示到投影上,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对有问题的排序给予纠正。相较于将有丝分裂的过程直接讲授给学生,借助于平板电脑开展游戏进行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各学科教材中存在许多教师难以讲清和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针对这些教学重难点,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抽象地讲解知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不浓厚,课堂参与度下降,课堂会变成教师的“单人表演”。利用平板电脑将文本教材转化为图片、动画或视频形式的动态教材,创设具有教育性、生活性、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直观化和形象化。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学习《三视图》时,由于这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开始授课之前,首先,展示几幅从不同视角下的图片剪影,让学生结合图片,猜想实物可能是什么,这些图片分别从哪个视角观察而得来的;其次,教师给出一组几何体,动态展示从实物到视图的过程,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视图,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使用平板电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代替大量篇幅的文字描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听一遍就能够掌握知识点,基础差的学生需要反复听才能够理解,但为了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两三遍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当教师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时,存在基础差的学生不敢答、一些学生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应付式地跟着基础好的学生作答的现象,也存在教师听到作答的学生中有大多数作答正确后误认为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的现象。
在教学中使用平板电脑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在课前,教师把将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借助平板电脑提前做好预习,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及时检测,例如,教师推送一道练习题,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提交自己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统计正确率,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轨迹和习题作答情况立即生成学习资源,如错题集,方便学生复习。在课后,教师将授课课件、习题资料包上传到沟通平台,学生可下载学习资料,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二次学习、查漏补缺,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夯实基础,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开展学科讲堂、拓展知识视野,包括分享学科领域的趣味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兴趣。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平板电脑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未进行差异比较。因此,后续的研究中需要大量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更加全面的实证研究,对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多层面、更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