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文化产业发生发展的重要基地。21世纪以来,城市发展与文化产业融合问题引发关注,城市再生理论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台湾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作为城市再生的典型案例,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在特殊历史阶段和文化政策的相互作用下,走出了一条“台湾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发展之路。
在2002年,台湾地方政府提出了“台湾2002-2007重要发展规划”,将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上了战略高度,正式定义了台北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的性质:一个独立的文化投资与创意产业价值之间的转化平台与信息交流平台。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将城市工业景观完整保留,并没有顺应酒厂外部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建,而是将内部空间租赁,承包大中小型文化创意展览与演艺活动,将设计、话剧表演、图书分享、摄影展览、新闻发布会及展演排练所需空间融合在一个文创产业园内。
台湾华山1914文创园区的创立与发展恰逢台湾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黄金时期,从2002年起,台湾当局颁布《挑战2008:重点发展计划2002-2007》,正式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之一。在挑战计划实施之后的2009年,台湾当局通过了《创意台湾》法案,具体性指导台湾文创产业2009-2013年的发展。其中在《创意台湾》中明确指出将华山文创园、台中、花莲、嘉义等五大创意产业园进行综合管理规划,产生集聚效应。同时,该计划也开始重视海峡两岸的文创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抱团开发。
图1 台湾华山1914创意园区
受台湾文化事务委员会关于废弃空间二次利用原则的要求,台湾华山1914创意园区经历了一段重建期才成功从原来的老工业闲置空间改造成为了现在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华山文创园区经历了1914-1987年的日式酒厂阶段、1987-1999年的空间蜕变、1999-2003年的艺文特区时期、2003-2007的文创转型到2007─至今的全民共享阶段。尽管成为一个成熟的创意园区历经了艰难的过程,但台湾华山1914创意园区的社会与经济影响力非常明显。
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去工业化的现象出现在许多城市,这一现象导致经济基础从制造业转向知识型产业。台北面临相同的情况,在实施一系列文化政策之后,台湾文创产业对于台湾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010年,台湾政府进一步颁布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也从2002年的4352.6亿新台币上升到2010年的6619.9亿新台币,占全台湾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4.9%。根据台湾文化和创意产业年度报告(2013),截止2013年底,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新台币,并且创造了43000个就业岗位。显然,其产业价值和利润证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振兴的积极作用。
华山1914创意园区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前沿阵地,园区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根据2017年华山文创园区的年报数据,营运投入金额 1 亿3182 万元,举办活动 960 件/ 1480 场,吸引 2,550,523人次到访。2017年园区营运总额5亿4850万元,推估创造价值25亿6376万元。以表演艺术、文化资产、创新创业为主要培育对象,办理专案计划共 14 件。全年共孵化、扶持超过 57 个pop-up shop 品牌。
在台湾,地方政府认识到由于华山1914创意园区位处台北市中心区域,其地理位置是发展文化创意聚集区的巨大优势,因此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园区社会再生贡献的进一步扩大。如Florida所指出的,多样化的文化资产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属性,对创意群体具有极大吸引力。此外,文化资产在制造独特的地方吸引力、构建创意社区、促进创意资本积累、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遵循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化的趋势,台湾政府重视创意产业,并希望它能刺激全岛产业升级以及推动城市空间的再生。台北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在改造建设和营运过程中,也实现了社会再生的作用。
华山1914创意园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载体,涵盖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传播的各个方面。由于园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它吸引了众多游人和艺术家,同时政府也已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协调解决艺术价值和生产价值之间的矛盾。在“创意与文化区”成立之后,旧城市将实现更新,同时其内部空间可以被灵活使用,因此原有的废弃空间将产生更多经济利润和社会价值。
艺术家和企业家在这个园区中孵化了本土创意,通过种类繁多的文化产品、层次丰富的文化体验吸引了诸多游客和周边社区。使得文化产业园产生了丰厚的经济利润,也为周边社区和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一区域重建为所有人开放文化空间,成为进行当代艺术展览的地方,以及成为与全世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地方。创意园区中当代艺术展示空间的构建,为台北当代艺术的推广和交流活动提供了场地,也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消费者和投资方。创意园区实现社会再生还表现在为艺术人才的发现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式。园区将由包括各种各样艺术单元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管理,这也是文化艺术界的经典管理方式。
图2 简单生活节现场图
由于华山1914创意园区不仅提供了艺术展览,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因此其独特的游览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创意园区成为旅游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与周边其他景点构成了协同发展模式。游客在台北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可以收获层次丰富的旅行体验。例如,在华山1914创意园区里,游客可以买到独具创意的纪念品与礼物,可以在园区剧院观看歌剧,也可以与朋友们进行别具特色的聚餐。园区内部的上述独特生活体验也与台北的城市定位相契合。
从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的功能分区和文化活动来看,文化活动覆盖面广,为许多小众艺术提供了发展平台。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所实现的文化再生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文化景观塑造、文化地标的构建、创意市集与文化节庆活动。依托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了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一方面保留了工业遗产景观,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另一方面,吸引了更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聚焦在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上。华山1914文创园保留了旧的日式酒厂,在原有的工业遗址基础上进行重新规划,利用旧建筑讲述历史文化故事,文化活动被充分整合到工业遗址的规划和发展中。
真正吸引观众的是室内与室外结合的艺文空间,这是文化创意产业簇群中的物质环境,是结合城市活动和休闲文化的发展场所。艺文空间不仅容纳多样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提供了休闲文化所需要的基本服务,例如文创商店、咖啡厅、小型特色餐厅等。华山文创园区区别于其他文创园区的关键之处在于精品的特色店铺和创意市集营造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为小众设计师、农产品经销商提供了展销平台。一方面体现了台湾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优势,另一方面也给农产品经销提供了新的思路。创意市集将传统的农产品与创意设计相结合,以市集的方式进行售卖,区别于传统的市场,更突出了“创意特色”,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台湾地区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的发展给我国内地同类型文创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从城市再生理论的角度来看,华山1914文创园区已经实现了它能够承载的城市再生的功能,在社会再生方面,文创产业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文化再生方面,园区的“遗址再生”形成了文化地标,构建了“文化景观”,提升了文化内涵,营造了文化氛围,打造出精品的文化节庆活动,使园区内的文化创意产品彰显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台湾特色”;在经济再生方面,园区活动总场次、参加人次、衍生效益都非常可观,成为了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角色。
文创产业园区营运模式的改变给园区的自主发展带来了契机。从2007年起,园区的营运自主权归台湾文创公司,从年报数据所记载的2007-2016年这十年期间,园区经营总额从2100万元提升到5亿2711万元。华山园区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其发展阶段恰逢台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黄金年代,台北也定位在“世界设计之都”,为园区设计类活动聚集了世界资源。文化创意聚集区已成功成为刺激城市再生的一种手段。台湾华山1914创意园区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并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慢节奏的生活体验。
以城市再生的评估标准进行分析,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所激发的文创产业活力是不容忽视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①艺文空间存在着浪费现象,没有被用于展览和服务的空间占比不小,如何平衡展示空间与服务空间的占比是值得探讨的;②是否保持了当地特色和文化价值。台北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所容纳的艺术展示活动种类丰富,但是相比于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则少了一些核心的突出园区特色的策划,逐渐造成了定位模糊的现状。台北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在城市再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普遍问题,关键是应如何保持文化与创意的核心价值。
台湾华山1914创意园区应该更加注意文化景观的塑造与当地独特文化的形成。资源的整合对创意园区规划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前创意园区与当地社区似乎失去了部分联系。园区应该与社区有更多互动,以防止它成为城市中的“孤岛”。台湾华山1914创意园区已经成为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标杆,作为台湾名片式的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其发展与成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