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非
关键词课程思政 课程体系 协同育人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落实到高职商科人才培养,就是要凝练商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内涵、目标、元素及路径。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想引领与传道授业相结合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以学校所有课程为育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立足商科视野、理论和方法,完善和构建商科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是商科人才全面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改善目前商科专业课程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现况而做出的实然选择。
(一)商科人才全面发展的应然要求
商科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商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使其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商科专业课程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教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实现传授知识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向并行。在专业知识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中秉承相应的价值观,这正是课程思政本质的重要体现。因此,从内在实质上讲,商科专业课程思政作为商科院校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是商科专业课程发展的应然要求和价值维度。
(二)高校商科课程思政改革形势的实然选择
白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以来,各地商科院校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从现有实践来看,商科院校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认识程度不高、育人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等问题。而这正是课程思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协调发展,才能让商科人才成为真正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目标也就是导向,课程目标是通过一定阶段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依据和行动纲领。课程思政强调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无论是脱胎于我国商业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包容心态、道德追求,还是当代商业文明中所倡导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公平竞争,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其内容不断丰富着我国商业价值观和商科育人目标体系。简言之,我国高职商科“课程思政”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新成果和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商科专业教学与育人过程中的思政资源,以培育“有商德、懂商道、具商情”的新时期高素质、技能型商科人才为最终目标。
(一)商德
職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商科作为研究所有具有营利性经营活动及管理的学科,就业岗位涵盖商贸企业销售、物流、贸易等商业实践工作领域,商业道德也就是符合这些职业岗位特点的职业品德、职业准则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具体来说,高职商科院校应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培养学生贾法廉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操守,敬业乐业、尽职修业、勤俭节用的职业品质。
(二)商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道即经商之道,经商意即做人,这是中华商道文化的精髓。从经营层面来说,包含经商的原则、方法、规律、经验和艺术等,从价值层面看,主要指经商之道义。前者讲究对物,后者讲求对人。我国古代商道文化中所蕴含的沟通合作、开拓创新、勤劳实干、惟诚待人、进取机变等价值要素和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品格要求一脉相承。这就要求商科人才在精通经营技巧和方法的同时,具备正确的义利观及价值取向。
(三)商情
“情”即情商、情怀,表现为一种超越功利的修为、兼容并包的气度、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达则兼善天下的家国情怀。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儒商和企业家精神便是最直接的体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从商者不仅需要有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全人格,乐观、豁达、坚韧不拔的良好个性和情商,更要有甘于奉献、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各大商科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体系主要由思政课程、基础通用课程及学科专业课程三部分组成,三者分别承担了思政德育教育、综合能力培养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从教育价值来讲分别承担了价值学习、价值引领和价值渗透三大功能,基本形成由“点”到“面”的“大思政”格局。本文仅从基础通用课程及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来探讨实现“课程思政”的高校商科课程转化及融合路径。具体来看,可以从专业课程融入和建立专题课程等方式入手实现路径的融合。
(一)课程融入
课程融入(curriculum infusion)即将新的课程内容或课程理念融入原有课程之中,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发生作用。课程思政就是基于商科专业视角,深入挖掘商科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塑造商德、商道,提升商情的思政育人元素,将其融入综合素养和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最终达成课程传授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并行的课程目标。
1.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通过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每一门课、每一堂课的整个教学实施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素材选择、课堂整体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以及课堂效果评价等,达到“术”与“道”的结合。在课程目标确定上,充分结合时代要求,坚持价值引领目标;在授课内容融合上,挖掘课程背后的政治、社会背景,结合国家实事、社会热点进行内容设计,增加课程的即时性;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发挥线上课程资源育人优势。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OTO电子商务实务》在课程设计上,融入电商扶贫真实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实地走访偏远山区农商户,了解农特产品的滞销现况,运用专业所学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在实践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贫困农户生活疾苦,也树立了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2.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终结,真正的教育应该贯穿在教育、贯穿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实行产教融合在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育人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优势。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构建的“三课一体”全方位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开展“商贸文化节”“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创作“文明上网三字经“光盘行动”等社团活动,规范网络和生活行为;组织“我最喜爱的老师“商学院杰出学生”等主题班会活动,营造良好学风,传递榜样力量,实现思想政治素养在第二课堂的浸润培养;在学生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的第三课堂,以企业文化、商道文化、社会责任为主线,渗透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专题课程
专题课程(curriculum specialization)顾名思义,针对某一专项内容或理念引导学生经过学习以及深入探讨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可整合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等内容,进行专题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课程内容上可以尝试对接思想政治理论、时事政治、商业文化、商业实践问题等内容。一是开发成一门门可视化、职业化的专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构建的“三课一体”课程体系中,在第一课堂开设《湖湘商文化》《商业职业伦理》两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商业文化及道德的专题培养。并在学院微信平台上开设商文化专栏,打造“湖湘商文化”“职业伦理”等品牌专题栏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培养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二是整合与商业相关的经典理论、关键问题、前沿热点以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模块开发。如可参照央视《道德与法治》栏目形式,以商业实践中发生的真实事件、问题冲突,通过故事讲述、互动探讨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实现商科专业课程体系思政育人功能,还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完善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