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带病提拔的运行机理与防控对策

2019-12-10 09:50刘再春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干部

摘要:干部带病提拔表现为三大征兆:制造虚假政绩、虚假档案或者建立利益共同体而获得提拔。干部带病提拔之所以难以根治,乃在于它是一个自组织、自运营、自我增能的隐秘社会交换闭环系统。为了遏制干部带病提拔,必须强化任前的个人调查,过滤“带病者”入职;建立考、选、用分离制度,源头上防控“带病提拔”;阻断干部任用决策背后的利益链,建立决策腐败防范与倒查制;建立内部人强制举报制度,打击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干部; 带病提拔; 决策腐败; 考选用分离; 强制举报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9)06-0051-07

一、干部“带病提拔”的主要表现

(一)谋求共同利益而得到提拔

“带病干部”之所以会得到提拔,在于他们建立了利益共同体,建造了他们专属的谋私“帝国”。这就是权力失控、组织异化后干部“带病提拔”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表现形式——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通过提拔有利益关系的下属或者拥护利益团体首脑登上高位,获得更高的权力来为谋私提供便利。腐败窝案与人事腐败案纠结在一起(具体见表1),互为因果,利益输送。

从下表1可以看出,这些案件涉案官员的职位小到行政科长,大到中央政治局常委。

“带病提拔”,边腐边升。2003年至被查期间,罗荫国受贿56笔,而这期间他却在不断的高升;深圳市小金库案,刘跃红在2002年至2006年间曾被指控受贿,但未被调查一直在职至2014年。周以忠被捕的前一天对其任开封市委书记的投票中,竟基本无人反对;柴国良调任铜陵时,仍被省国税局夸奖。薄熙来2000年至2012年间,通过职权之便为本人或他人谋取不法利益,数目惊人。而在这13年间,薄熙来实现了从一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飞跃。周永康案的利益关系网涉及石油系、四川系、政法系,案件成员由其亲属、秘书及朋友圈构成,以周永康为首的高官滥用职权,不仅直接或间接收受巨额贿赂,其亲属、情妇、朋友成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获取巨额利益的“好”帮手。周永康从最初的国企实习生官至最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路“带病提拔”,得益于他周边的利益团体的协助掩护,而他在高升的同时,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提拔重用“身边人”,彼此利益输送,潜伏多年。“周永康案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如葡萄藤状”。以上“带病提拔”案例的共同特点有三:一是团伙作案,官官相护;二是以权谋私,以钱易权;三是表面坦荡正义,背地里不法勾当。苏荣被控的三宗罪中,有两项都指向利益共同体,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企业经营、职务升迁等方面提供帮助。

(二)制造虚假政绩而得到提拔

干部在其任职期间所有的工作成績的总和就是政绩。由于我国干部工作评价的过度指标化,干部任务无法完成不仅会受到上级的批评,还可能职位难保。政绩出官,官出政绩。不健康的政绩观诱导下,一些人对权力盲目追逐,制造虚假政绩来谋取高位。加之我国干部考察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监督制度执行不畅,致使“带病干部”靠虚假的政绩实现级级升迁。新闻曝光因虚假政绩得到提拔的人事腐败案件,具体见表2。

笔者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中西部的一些乡镇干部为了达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提高自己的政绩,就到别的地区去“买税”,一时“买税”“引税”风盛行,已经成为当地官员公开的秘密。在众多案例中,王怀忠因虚假政绩而“带病提拔”的例子最为典型,他曾经这样说过:“只要你搞出政绩,就算你不行也能上,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我)看到政绩。告我又能怎样?查我一次,我就升一级。”这就是王怀忠“带病”的政绩观。王怀忠曾是安徽阜阳市的副市长,从最初的基层干部,晋升为一省副省长,依靠的是他圆滑的吹牛作假手段。他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建立起的大机场只有一架飞机,一年只有600多的客源。他还弄虚作假,在毫县当政时炮制高达几个亿的惊人财政收入虚假政绩,并且获得升迁,这是值得深思的。

(三)伪造虚假档案而得到提拔

目前虽颁布了许多关于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制度法规,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选拔公开透明度不高,对选拔违规行为前馈控制不够,使“带病干部”有可乘之机,而出现一些干部伪造个人档案而获得提拔。广东茂名腐败案,发现许多干部档案造假。组织在选拔任用过程中未能及时核查,致使“带病”参选者“上岗”。下面是近年来我国伪造虚假档案得到提拔的部分案件,如表3所示。

新闻曝光出来的“五假官员”卢恩光一案,个人档案里有“五假”,即假年龄、假入党材料、假工作经历、假学历、虚假家庭情况。卢恩光用金钱买官进入仕途,靠拉关系升迁和谋取个人荣誉,从私营企业主摇身一变成为副部级干部。他在从政的同时把控和经营着数家企业,通过滥用职权为其企业谋取不法利益。而他谋得的巨额财物很大部分用于买取职位晋升,公然以钱谋权。卢恩光善于伪装,常以假面具示人,案发前留下了“好名声”并获得升迁。

二、干部“带病提拔”的运行机理:社会交换的视角

(一)成功命题:不正当竞争,一把手暗箱操作

由于我国干部选拔公开性不足,领导干部权力制约不合理,导致干部带病提拔的行为时有发生。干部的升迁命运常常是依靠上级来决定,不正当的竞争就应运而生。各级的一把手用人权力独大,用人决策者就可以通过暗箱化、形式化、盲区化等手段逃避监督,将用人权交易化而获得巨大收益。如此,干部带病提拔就见怪不怪了。一介商人可使用钱财谋取官位,从商场转战官场,如卢恩光。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以用社会交换理论的成功命题来解释,握有用人权的决策者在一次成功“提拔带病者”(即不符合干部任用标准和规定者)后,当有人向他再次行贿谋求职位时,他就会欣然接受并重复该行为给予“帮助”。通过重复该行为,提拔“带病干部”既能捞取个人财富,又能拉拢握有稀缺资源的人、积累政治资本以巩固官场地位。

(二)建立考、选、用分离制度,源头上防控“带病提拔”

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是我国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四种基本模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选、用、评于一体,自己选的人自己来评定好坏,这就难免出现问题。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应改革现有的制度,把考、选、用三权相分离:第一,在实行选任制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扩大人民民主,把选举权交到人民群众的手中去,让群众选他们最信任的人当干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自己选举的干部,人民有绝对的监督权,如果发现该干部有不良行为,人民群众应有联名否决的权利。第二,在委任制中,应该让人民的监督贯彻全过程。首先,应深化群众知情权。在干部任用公示中,目前公示的内容缺乏及时性和完整性,尤其没有对其家庭主要成员情况、家庭财产、任职前声望、个人政绩(主要包括生态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公示关键结果等重要信息的公示。往往都是一般性、过程性和抽象性的东西,而对有价值的信息和公示对象具体实绩公开的少,这样监督就难到位。因此应公开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工作能力、个人廉洁情况、个人信用与作风、工作实绩与潜力等信息并做出中肯的判断和评价。其次,落实人民群众的质询权,对于超过三分之二的群众有异议的人,不能提到党委会的议题中去;最后,对于已经委任的干部,如果群众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其不符合委任条件,群众亦享有联名上书启动调查的权利。第三,改革考任制。目前考试、考察权和任用权都集中于一个机构,应探索把考试、面试和任用的权力分离到不同的机构去执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完成,从而化解“带病入职”的风险,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第四,对于聘任制,应聘者在通过资格认定之后,还应该通过人民群众的认可这一关,如果不被人民群众认可,就不能聘用。如此考、选、用分离,才能从源头上防控“带病提拔”。

(三)阻断干部任用决策背后的利益链,建立决策腐败防范与倒查制

利益链是指利益相关的政治人因交互行为而形成的稳定的利益生态关系。[2]决策利益链是指政治人因某种相关的利益问题产生交互行为而做出的为达成共赢的决策,是一种违法行为。利益链进行的交互行为,核心在决策腐败。应该阻断干部任用决策利益链,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决策腐败预防与倒查制度,有效防止人事决策腐败。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就是要健全惩处机制。政治人一旦做出决策利益链的交互行为而谋得利益的,都应受到行政处罚,并且从严处理。其一,组织处理。停职、降职、责令辞职、免职等。这主要是针对决策者在做出决策后能知错而及时停手,并且能够自行交代问题的。其二,禁入限制。五年内甚至终身不得担任国家或地方公职人员。其三,纪律处分。对违反纪律的公职人员依法由相关的纪检监察机关公开审查、裁决。其四,特别严重的,由国家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四)建立内部人强制举报制度,打击利益共同体

知情者不举报,举报者不知情,是人事腐败案件难以查处的重要原因。内部人是腐败重要信息获得的主要渠道。探索建立内部人强制举报制度,是查处带病提拔腐败案件的关键环节之一。人事腐败查处最难的是腐败重要信息难以获得。针对那些知情者不举报的现象,可以建立组织人事部门内部人强制举报制度。明文规定领导对其所提拔下属的廉洁性保证和下属监督上级的责任,明确党政主要领导哪些违反中国共产党组织纪律和用人政策的,内部工作人员有义务进行监督检举,并明确违背者所受的惩处和举报真实者所得奖励与权益保护,可以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终身追责。如此,既能让组织人事机构内部人员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强化干部相互监督的责任心;还能打击单位内部的不法利益团体,让不法利益团体难以在组织中生存和发展。对于不知情胡乱举报者,可明确规定该行为承担的责任,如以诽谤污蔑罪论处,适当给予金钱处罚,情节严重者应担民事或刑事责任。这样,拓展“带病提拔”的相关责任追究链条,增加包庇的处罚成本,加强对“违规”干部的监督,实现有效防控干部的“带病提拔”。

參考文献:

[1]刘再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133.

[2]韩飞.公权寻租利益链阻断研究[J].领导科学,2017(11):12-15.

责任编辑:谭桔华

猜你喜欢
干部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江苏多名正厅级干部“回乡任职”
好干部之歌
组工干部之歌(美声民族版)
干部“走下去”让群众满意
换班干部
另类干部
酒桌文化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