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2019-12-10 09:50袁丹清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贤乡村治理

袁丹清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治理主体逐渐趋于多元化,新乡贤再次登上乡村治理的舞台。在返村乡贤的带领下,隆回县XJ村实现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成为了省级旅游扶贫开发示范村。目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存在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与当今治村主体关系尴尬等问题。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可以从营造新乡贤治村氛围、提升新乡贤素质、完善管理运营机制、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贤;新乡贤;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D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9)06-0018-07

引言

乡贤是指品学为人赞扬,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拥有相对优势,并且愿意为乡村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精英人士。在我国传统的乡村社会,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加之宗法血缘关系的约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乡村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熟人自治”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的影响着乡村秩序和权力结构,社会矛盾逐渐增多,原有的血缘或宗法管理纽带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治理需求,由政府包办一切的乡村治理模式也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基层治理不仅仅需要党内精英的领导,还需要新的力量参与,拥有一定威望和能力的“新乡贤”就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一、XJ村的新乡贤治理实践

(一)XJ村乡村治理概况

XJ村是隆回县有名的贫困村,现有水田420亩、旱土250亩、山林13220亩。该村位置偏僻、山多田少,且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不少农田“十年九不收”。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52户、10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95户218人,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2014年4月,华兴公司董事长向XX应老家乡亲的强烈要求,回村担任村主任。向总安排其下属的8个分公司对口帮扶向家村8个村民小组,每个管理人员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截止到2018年年底,华兴公司先后投入资金6600余万元加强村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造,全村人平均年收入由2007年的1100元增加到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多万元,被评为邵阳市“千企联村”示范项目。

(二)XJ村新乡贤治村实践

1.促进产业兴旺。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以“千企联村”和创建“同心乡村”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家乡办实业。如该村向XX,改革开放后南下打工,从事建筑安装行业,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包工头”,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他敏锐地意识到家乡经济发展蕴藏的巨大潜力,加之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积累了一定资金后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先后引进两家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极具农业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了一个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优质水果基地、200亩塘库的休闲垂钓基地和农家乐休闲山庄。这些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农村土地进行合理流转,使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另一方面,主动吸收本村农民参与到基地建设中,解决其就业问题。基地多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技术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技术能力水平。现阶段,全村范围内的人员就业率为100%。

2.推动乡村治理。该村成立了以新乡贤为主体的纠纷调解委员会,他们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积极发挥作用。如该村X姓三兄弟由于老宅基地问题产生纠纷,致使兄弟关系闹僵。在村支部书记与退休干部X某的协同下,通过深入的沟通交流,发现矛盾的根源在于三兄弟都认为老父亲对待他们有偏见,都觉得老人关照自己不如另外的兄弟,都觉得自己是受委屈的一个,于是三方争执不下。最后通过村支部书记与退休干部X某的耐心说服和引导,最终妥善化解了老宅基地的矛盾纠纷。在XJ村,这种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处理,通过有威望的新乡贤成功调处化解的例子还有很多。该村先后获得全县“安全文明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等称号。

3.引导乡风文明。大学生李XX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曾外出创业,之后回到家乡积极策划发展文体旅游项目。目前全村已建成马拉松跑道和自行车赛道7.5公里,不定期举办马拉松比赛、自行车比赛、越野车比赛、儿童娱乐项目和户外拓展训练,将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水库垂钓、荷花观赏、香猪游泳、彩虹滑梯、珍稀动物园、骑行观光、竹林探幽等一大批旅游项目也先后完成并陸续投入使用。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场、文化广场正在紧张的筹建之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极大地激发了全村的正能量,增强了凝聚力,村里基本没有打牌赌博、买地下六合彩的现象发生,无吸毒者、无上访户、无刑事案件。红白喜事严格控制酒宴数量和办餐标准,防止大操大办和铺装浪费。定期开展“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促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经过全体村民近5年努力,XJ村2017年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旅游扶贫开发示范村”,成为了隆回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二、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分析

(一)新乡贤的角色定位

体制内的村治主体主要是根据农村基层自治条例进行治理,这种基层治理模式存在村委与支委职责不清,互相干涉、职能交叉等诸多矛盾,加之村民价值观多元与村民自治能力不强的原因,熟人社会的村级治理亟需土生土长的熟人发挥润滑剂或者辅助功能。但如何看待新乡贤的角色定位呢?从现实角度来讲,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职责涉及到了村务议事、动员号召、村务监督、矛盾调解、民意诉求等诸多方面,较好发挥了“体制内”与“体制外”协同治理的功能。但其角色定位仅仅只能是体制外的辅助功能,不能取代“体制内”的治理功能。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包括村级治理机制)基本完善。比如在村级微权力监督方面,隆回县自2016年开始,就探索出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村级微权力管控办法,还受到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推介。因此新乡贤只能是村级治理的补充力量,其功能不能超越现有治理主体。并且新乡贤中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让他们在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是力不从心的。笔者曾走访过一些群众,在问到“你遇到困难,最先想到是找谁来解决?”这一问题时,大多数都选择找现任村干部,因为“毕竟他们才有真正的权力”。综上所述,新乡贤在乡村治理方面主要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

(二) 新乡贤的价值认同

1.对工作能力的认同。XJ村以向××等为代表的新乡贤动员群众捐款开展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厨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为XJ村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乡村和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该村所组建乡贤议事会、监事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效果,新乡贤与村干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XJ村积极发挥乡贤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坚持村务公开,资金使用透明。近年来为支持XJ村的扶贫旅游开发,国家扶贫资金、项目资金划拨资金200多万,没有出现一起资金贪污和挪用的现象。

2.对情感归宿的认同。在中国社会,“家”永远是心灵的归宿,“家”永远是中国人地缘身份认同的核心,由此就形成了地缘身份认同的“套嵌向心式”结构(见图1)。这种以“家”为情感归属的套嵌式地缘身份认同结构,能够进一步强化中国人的乡愁情结。当漂泊他乡的游子荣归故里并乐于为家乡奉献其力量的时候,村民无疑是认同的。调查发现,当初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是否支持建立专门的新乡贤议事会和监事会这一问题时,村民普遍表示支持。

3.对治理价值的认同。从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角度来分析新乡贤的治村价值,笔者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举的新时代,城市和乡村不公正发展的关系得以纠正,尤其在改变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方面,新乡贤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是完善国家治理运行体系。从治理体系上讲,采用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横向互动的运行模式,进一步解决“采取何种方式、何种路径运转”发展问题。首先要贯彻落实由上而下的管理方针,也就是国家顶层设计,这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关键治理模式。主要是对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彼此间的权责关系进行处理,主动积极贯彻政策,从根本上消除下级的对抗性心理,达到政策落实的准确有效。然后便是由下而上的反馈机制,也就是地方改革,针对各个领域的创新而言,可以先从地方进行试点实施,在积累了足夠的经验之后,再进行全国性的推广,从而规避改革风险。同时还需要横向互动方式。也就是彼此帮衬,针对于不同领域及主体而言,彼此间要实现有效的互动、学习等等交流模式,进一步实现整合效应。新乡贤群体具有同时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互动沟通的功能。他们获得国家承认和支持,接受来自政府甚至国家最高层任务,推行政策法令,上利国家;又来源乡土社会基层,代表乡村民众基本利益,下益乡民;构成具有鲜明士大夫特点的社会中间阶层,对乡民开放,横向互动沟通维护自身利益。长期以来实施的城市优先发展战略,致使广大乡村治理功能弱化,社会事业停滞,尤其农村税费改革实施以来,村庄、乡镇基层组织薄弱,乡村社会各类矛盾尖锐。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完善国家在乡村的治理运行体系非常有帮助。

二是促进乡村社会的进一步重构。社会规范主要是对人与人彼此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主要包括:宗教思想、道德规范以及法律规范等等。社会规范的发展应当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为根本动力,也就是促使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规律性。社会规范往往是对社会个体行为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往往是通过特定的社会组织共同提出,是以社会利益及价值观为确定依据,通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社会制约性。除此之外,还会随着历史事件、社会组织等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也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性特点。优秀的乡村规范有效的彰显了传统文化,更是决定着乡村未来的发展。从XJ村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来看,确实起到了重塑新时代乡规民俗,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作用。

三是促进了乡村发展的积极性。在长期的传统乡土社会里,乡村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财富创造者,是支撑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是极少数国家管理阶层的集聚地,占人口众多的民众则生活在广大乡村,乡村繁荣发展推动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古代乡贤多是通过多年苦读获得功名的读书人,或进入仕途晚年告老返乡成为官绅,或获得国家赋权从事商业活动服务国家成为商贤,或致力于道德教化和乡村公益事业成为贤达人士,这些人群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脊梁。乡贤阶层保障乡村普通百姓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是畅通的,寒门子弟通过持续苦读可以改变命运,百姓可以通过多年甚至几代人勤俭奋斗改变社会地位,从而构成长期乡村社会发展的持续内在动力,推动乡村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构建新乡贤体系,塑造新时代乡村勤劳致富和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有助于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振兴目标。

三、新乡贤的乡村治理困惑与解决方案

(一)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惑

乡村社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多样化的,而新乡贤作为乡村非主体治理力量而言,在治理方面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乡贤治村仍面临着不少瓶颈和困惑。

1.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一是政策支持与宣传不足。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具体法规或政策文件来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只是在个别文件中稍有提及。各级党委政府对于新乡贤的政策支持也不是很多。整个社会对此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加上我国目前乡村环境下的农民缺乏自治思想,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二是资金支持不足。例如XJ村新乡贤组织中的成员为村集体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都没有相关资金支持。若是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将使得新乡贤组织发展缺乏后劲。因为毕竟仅靠新乡贤的个人觉悟和人格魅力进行乡村建设是不可持续的,也难以全面推广。

2.新乡贤组织化程度不高。很多乡村尚未形成单独的乡贤组织,他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等事务,通常以《组织法》为依据,凭借乡民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进行,并没有形成“村两委+新乡贤”的乡村自治管理模式。XJ村虽然成立了相关组织,但是议事会制度还不够规范和完善,与村两委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

3.与乡村治理主体关系尴尬。因为新乡贤是民间力量积聚而来,所以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实际效用相对有限,不具备普遍的权威性。村民对其行为的认可度主要侧重于直接利益,在乡民面临矛盾及困难问题的情况下,他们大多数认为首选仍然是现任村干部。新乡贤处理相关事务时也容易出现越权现象,与村干部之间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导致新乡贤在乡村自治方面处于尴尬地位。

(二)新乡贤参与乡村自治的解决方案

XJ村的实践证明,新乡贤既可以积极发挥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也会因为诸多主客观因素遭遇瓶颈与困惑,村干部和新乡贤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协同工作还需要更加科学的引导及管理。

1.积极营造乡贤治村氛围。一是对新乡贤自治模式进行充分的宣传,采用多个途径对新乡贤的好人好事进行挖掘,从而引导更多的新乡贤参与到乡村自治之中。如开展村庄崇德向善评选活动等。二是要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制度环境,制定专门政策,适当考虑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新乡贤回归,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三是大力发掘和培育新乡贤。可以挖掘历史功绩的方式,对好人好事进行周期性的評选,从而对乡村正能量进行大力宣传,构成村干部+新乡贤的乡村自治管理模式。

2.全面提升新乡贤素质。一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强新乡贤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促进新乡贤能够符合时代发展,完善自身不足,进而保证新乡贤能够对新事物进行有效接纳,确保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新乡贤要明确自身定位,切实有效的处理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基层党委和政府要在敢于促进新乡贤管理的同时,也要合理规划新乡贤、村干部二者的责任边界,当村干部和新乡贤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要能够及时有效的予以解决。三是构建完善的考核及评价机制。一方面要针对新乡贤采取组织化、专业化的考核;另一个方面则是要对乡民群体的意见进行有效搜集,通过乡村代表大会的形式对新乡贤的具体职责、管理模式等等加以明确。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激励新乡贤放手去做,从真正意义上取得治理成效。当新乡贤与村两委有意见分歧时,基层党委政府的领导要及时沟通,妥善化解分歧或矛盾,求同存异,握手言和。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对各自的职责加以明确,从而有效的规避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歧。

3.完善相关管理运营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战略。促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伸至乡村,进一步对市区双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返乡青年等等参与到乡村的治理与发展之中,让更多的“新农人”成为乡村发展进程中的生力军。在乡村环境下积极落实人才培养、素质提升等等多项民生计划,使得新乡贤群体具备更多技术水平高、经营理念丰富的人才。二是为新乡贤干事创业破除障碍。对于立志从事乡村发展的干事创业者,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清除发展的制度障碍,提供财税、融资等便利化条件。另一方面则通过搭好领导班子清除干事创业的人为障碍,对于阻碍新乡贤发展的旧势力、黑势力坚决清除出乡村基层队伍,为担当者担当。笔者年初在一乡村蹲点时就遇到过一起黑恶势力破坏乡村建设的事例。一个在杭州创业成功的人士回到家乡搞建设,并当选为村支部书记。结果却被担任十多年村委主任的同乡当众羞辱、拳打,完全不能开展工作。最后,只得灰头土脸的又返回了杭州。村支部书记这一职务则空置一年有余。其他地方乡贤所创办的企业被当地恶霸骚扰甚至强占的报道也时有发生。制度设计要保护新乡贤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为新乡贤干事创业破除障碍。三是赋予新乡贤适度的政治待遇。可以由县级政府授予新乡贤的正式称号,赋予新乡贤中的杰出代表以县人大代表或县政协委员的政治待遇。

4.着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一是采用培训的方式对乡民素质水平加以提升。可以采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对文化知识进行广泛传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村授课,专门解答村民政策和法律疑难问题。二是积极主动的收集乡村民意,及时有效的听取群众诉求。三是加强意识引导。从思想上去除村干部与新乡贤是“与民争利”的狭隘思想,为新乡贤全面发挥作用提供思想准备,进而提高全村村民的参与意识。

结语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重城轻乡得以纠正,新乡贤生态得以重建。从乡村振兴的实现目标来看,乡村的“产业兴旺”需要具有现代化规模经营的农业新能人,“生态宜居”需要热心于乡村事业的时代公益人,“乡村文明”需要具有传承优良乡风民俗的乡村文化人,“治理有效”需要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创新人,“生活富裕”需要具有拼搏实干精神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这些新能人、公益人、文化人、创新人、带头人构成了新时代新乡贤群体的主体,是落实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当前制度设计就是要吸引更多人愿意成为新乡贤、为新乡贤干事业排除障碍、给予新乡贤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谢静.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J].世纪桥,2016(02):58-59.

[2]杨军.新乡贤参与乡村协同治理探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48-52.

[3]刘淑兰.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理论月刊,2016(02):78-83.

[4]陈秋强.乡贤: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J].社会治理,2016(02):115-119.

[5]颜德如.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J].理论探讨,2016(01):17-21.

[6]潘国情.玉屏“村两委+乡贤+民心党建基金”治理乡村实践[J].知行铜仁,2016(01):41-43.

[7]付翠莲.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困境与内生权威嵌入的新乡贤治理[J].地方治理研究,2016(01):67-73.

[8]王妍,兰亚春.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协同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5(29):229-231.

[9]马超,李晓广.多元现代性视域下乡村协同治理的困境及出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5-19.

责任编辑:李 锋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贤乡村治理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别让“乡贤”成“乡党”
沧州七旬老人成“新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