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蛋糕砸来 我国造船业迎东风

2019-12-10 09:41吕龙德
广东造船 2019年5期
关键词:造船业风电运维

吕龙德

与欧洲相比,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史要短得多,但近年的崛起势不可挡,已迅速跃居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成为了全球装机增速最大国家。9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量从10.2万千瓦飙升至400多万千瓦,而真正的井喷出现在“十三五”,3年多翻了4倍多。其实,这只是我国海上风电突飞猛进的一个前奏,来自水电水利规划总院的数据显示,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明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规模总计将突破7800万千瓦,投资额上万亿元,而涉及海洋装备的市场超千亿元。这对于贯穿整个产业链的低迷造船业无疑是一个诱人蛋糕和一场耀眼盛宴。如何才能参与其中分得一杯羹,已成了每家船企的聚焦点。从更深远层面看,这也势必提升我国造船业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制造能力。但是,作为海洋工程的一部分,造船业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注定是竞争激烈的,获益者也必将是有准备有实力有行动的船企。

世界海上风电发展三阶段

海上风电始于欧洲,以1991年投运的丹麦Vindeby海上风场为标志。近年来,海上风电正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海上风电,有17个国家拥有安装运行的海上风机。

随着传统能源供应紧张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通过清洁能源撬动能源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大势所趋。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新能源也因此越来越受重视,而对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又具有不占用陆地面积、不受地形地貌影响、风速更大、风向较稳定、风力资源更丰富持续等优点,发展意义不言而喻。虽然海上风电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伴随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发展,其增速比陆上风电要快得多。有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全球海上风电年均增长21%,2018年总装机容量突破2200万千瓦,其中北欧和中国大陆市场独领风骚。

从海上风电项目的全球分布看,欧洲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其中英国是世界最大海上风电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就开展了海上风电资源评估及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纵观世界海上风电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海上风电处于小规模研究和开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8年,海上风电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至今,全球风电产业掀起了新一轮的“下海”热潮。

目前,欧洲海上风电扩张势头犀利,有超过1亿千瓦海上发电项目处于规划之中,预计 2030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其中,英国政府发布海上风电“产业战略”规划,提出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000万千瓦,提供电力占全国电力30%以上;德国政府提出2030年海上风电总装机至少达2000万千瓦;法国政府则提出2023年前实现海上风电量翻倍。

此外,中国台湾、越南、日本、印度、韩国和美国等新兴市场已登上全球海上风电舞台。当前,亚洲海上风电发展力度丝毫不逊欧洲,如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新法律和补贴制度来支持海上风力发电事业;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计划到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000万千瓦……曾有预测,亚洲将在2030年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区域。

我国抢装潮涌

我国海上风能储量在7亿千瓦以上,其中5~50米水深海域风电资源约5亿千瓦。自从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2010年实现并网发电以来,我国海上风电由“十二五”小步慢行转向了“十三五”大步迈进。“十二五”,只完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00万千瓦规划目标的五分之一。“十三五”,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达500万千瓦以上。这也拉开了我国高速发展海上风电的序幕,现在看实现目标已是毫无悬念了,因为截止至今年6月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已达403万千瓦,全球排名仅次于英国和德国。

目前,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展开的海上风电公开可见项目总规模达51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福建三省,尤以前两省为发展急先锋。江苏是全国海上风电起步最早省份,因其开发难度相对较小,建成项目最多,一直保持迅猛态势。而广东后来居上,进一步加大海上风电发展力度,先后下发了《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等扶持政策。此外,浙江、海南、山東、上海、河北、辽宁等省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和发展海上风电。业内预计,2035年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将达1亿千瓦。

2018年,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出了海上风电竞价上网;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限定了享受最高电价政策的并网时间。这两纸规定迅速掀起了我国海上风电抢核准潮和抢装机潮,不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在与时间赛跑。在这方面,广东和江苏展示了强大的能量:去年12月,两省分别一次性核准批复了海上风电项目31个和24个,总投资额相加超过4800亿元。

在抢抓机遇上,广东无疑是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一抹最亮色。广东目前在建海上风电项目有6个,包括珠海桂山项目一期、粤电阳江沙扒、中广核阳江南鹏岛、三峡阳江沙扒、中节能阳江南鹏岛、粤电湛江外罗,总装机容量162万千瓦。其中,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场是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离岸最远、施工水深最深的海上风电工程。

面对我国海上风电爆发式发展,三峡集团、国家能源、中广核、国家电投、华能集团、中海油、东方电气和金风科技等企业纷纷进军海上风电,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抢装高潮。日前,我国还发行了《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并于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此举不仅有助我国海上风电场工程设计规范化、标准化,也必将推动该产业有序健康发展。随着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及清洁能源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海上风电未来肯定会从近海、浅海走向远海、深海。这也将为我国海上风电铺设一幅波澜壮阔又长盛不衰的画卷。

造船业的巨大商机

海上风电项目涉及众多利益主体,而作为海上风电产业的重要基石,造船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不说世界海上风电市场的庞大,就说国内海上风电的强势崛起,为我国造船业释放的红利都难以估量。

海上风电项目对造船业依赖性强,因为从风电场选址勘探到设备运输安装再到日常维护都离不开海洋工程装备的支撑。这就给服务性船舶/平台的制造带来了市场和机遇,包括地勘船(平台)、起重船(平台)、风机运输船(平台)、风电安装船(平台)、风电运维船、铺缆船、供应船、调查船、拖轮、锚艇等一系列海洋装备。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海上风电对国内造船业无疑是一支强心剂。

据统计,在我国高达万亿元的海上风电建设项目中,安装和建设成本占总成本的20%,运维船舶费用则占4%,而各种辅助海洋装备的费用又在安装建设里占比较大。也就是说,在这场投资盛宴里,造船业能分到的市场额肯定过千亿元。由此可见,我国海上风电蓬勃发展催生的一片蓝海,使造船业充满了想象空间,带来了无限商机,但其中隐藏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船海部部长孙铁锐表示,海上风电对造船行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技术和风险投资两方面,特别是将来面向深海采用浮式风电后,配套装备技术应有所突破。另外,投资成本上希望有更多政策支持。

不管怎样,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国内许多船企如中船集团、中船重工、振华重工等纷纷涉足海上风电海洋装备的设计制造,而珠三角船企进军海上风电也是一片火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开发了3型风电安装产品和大中小型风电运维系列船舶,建造交付了“精铟1”号、“精铟2”号、“黄船33”号等5艘风电安装平台和多艘风电运维船;江龙船艇承接了多艘海上风电运维船订单,推出了新型海上风电运维船;英辉南方引进国外经验,为英国船东建造了铝合金专业风电运维船MO5;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插销式连续升降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广泛应用在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上。珠海精铟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惠峰说,由于风电场勘探样品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所以拥有具备“移动实验室”功能的地勘平台很重要。该公司目前正与海上勘探公司共同研发海上风电地勘平台,以实现这方面的国产化。

总之,面对巨量市场,敢于“吃螃蟹”的船企、科研院所已是占到了先机,尝到了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带来的甜头,而随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和抢装潮继续推高,未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船企参与其中。

扩张背后是海上风电船舶不足

曾有人担心,随着各地追逐和众多项目上马,我国海上风电会进入“大跃进”局面,重蹈当年造船业覆辙。这其实是多虑了,因为扩张的背后却是配套的海洋装备严重不足,起码未来几年内不至于出现遍地开花的情况。

在各种缺口中尤以风电安装平台和运维船最大,而这些又是安装维护环节的最重要装备。先来说说我国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目前,全国海上风电开工规模已达700多万千瓦,需要50艘专业风电安装平台支撑,未来装机数量倍增,风电安装平台的需求则会变得更大,但当前国内投入使用的专业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仅有20多艘,年安装能力只有300多万千瓦。这就使得一些海上施工船舶不得不跨界登上海上风电舞台,如亚洲最大打捞起重船“华天龙”号奔波于数个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现场。风电安装平台的不足,正成为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再来看看我国海上风电运维船的现状。根據测算,每30台海上风电机组就需要1艘专业运维船,以2020年达到并网容量为准,我国海上风电需要的专业运维船将以百艘计,但现有艘数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夏惠峰副总经理说:“我国风电运维船一是缺,二是相当一部分由渔船或交通艇改装的,航速和抗浪性都比较差,不利于海上风电维护的安全和效率。”

造成风电安装平台和运维船紧缺应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我国海上风电开展时间短,国内风电安装平台、运维船的设计建造还比较薄弱,特别是风电安装船设计仅有中船集团七0八所、振华重工等几家,还没有形成适应不同水深、不同吊装能力的系列化船型;二、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扎堆开工,风电安装平台、运维船制造周期较长,欠缺预订时间,供应链吃紧;三、船型制造技术和升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新迭代的难度日益凸显。目前,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已升级至第四代,即起重船——非自升非自航式平台——非自航自升式平台——自航自升式平台。国内风电运维船也从改装的普通运维船过渡到简易功能双体船,再发展到现在的专业双体运维船,未来还会建造铝合金双体高速运维船和运维母船;四、建造成本大,投资风险较高。建造一艘专业风电安装平台最少需要2亿元,而一艘运维船的造价是500万元。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建军表示,目前南海地区的风电安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来自风电安装平台、运维船的成本压力还相当大。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炎锋也说,现在很多船东都不想对风电运维船过多投入资金,希望造价能更低,但这样一来,运维船的性能就不能满足维护的需要。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产业后续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自主设计建造水平不断提升

在国内大规模规划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之前,我国一些造船企业就已经进入了海上风电安装维护市场,如南通中远海运重工为荷兰公司建造了两艘风电安装船。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船企进军海上风电行业,这也使得我国风电安装平台和运维船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快速提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欧洲作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发源地,其海上风电海洋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先进性持续引领全球,许多已建的风电安装平台大多由欧洲公司完成设计,建造则基本上由亚洲地区船厂承担,其中我国有振华重工、南通中远海运重工、韩通重工、招商局重工、黄埔文冲、山海关船厂、大洋海装、润邦海洋、厦船重工、道达重工、蛟龙重工、马尾船厂、乳山造船和靖江南洋等10多家船企实现了交付。此外,还有阿联酋、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船厂。同样,很多海上风电运维船的概念设计和领先创新也为欧洲垄断。欧洲运维船以双体或三体高速船型为主,近年更是普遍向铝合金材质转变。反观我国运维船制造则是旧船改装、简易功能双体和专业双体并存,且专业运维船数量不多。

但是,这种由欧洲垄断设计的格局近年已被逐渐打破。随着风电安装平台和运维船不断研发制造,我国不断刷新风电安装平台和运维船的制造纪录,特别是在自主研发上大踏步前进。首先在风电安装平台方面,中船集团708所自主设计了我国首艘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海洋38”号、国内首艘带有自航功能风电安装船“尚和1”号;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了国内液压升降速度最快的风电安装平台“精铟1号”;上海佳豪设计了国内首艘双体海上风电安装船;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风电施工平台“龙源振华叁号”交付使用;中船重工设计了“中船重工101”风电安装平台;招商局重工(江苏)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天7”等风电安装装备……

其次是运维船方面,我国不但能造出全铝合金双体高速风电运维船,如欧伦(大连)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国海01”,而且能自主设计新一代专业运维船,如福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了“海电运维101”风电运维船。对此,李炎锋副总工程师说,我国目前在风电运维船上一般船型都基本能自主设计建造,未来的进步应该更多是专有技术国产化。

我国海上风电安装运维装备制造技术与欧洲甚至日韩还有一定距离,所以追赶步伐仍不能松懈。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我国一定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安装维护装备制造强国,更多先进海洋工程装备如水下检测机器人、波浪补偿栈桥等也会大量涌现。

造船业应对之策

我国海上风电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而新兴产业的施工装备匮缺无疑为造国内船业提供了发展风口。面对难得的机遇关头,船企应如何去拥抱这场东风呢?或许,广东造船业的“错位竞争”能为行业带来一些启迪:黄埔文冲积极打造安装装备建造和维护基地,精铟海工和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龙穴厂区在关键配件上大展拳脚,江龙船艇和英辉南方致力于风电运维船建造……本刊编辑认为,我国造船业要想从这场盛宴分得更大一杯羹,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海洋、海事等職能部门应加强海上风电开发的支持和引导,促进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有序建设和发展。要积极编制有关施工维护装备的设计建造标准,通过规范促进精细化控制和建造成本降低。另外,要在建造资金上给予一些政策倾斜和扶持。

二是船企要各扬优势,做好协同分工。要加强船企、科研院所、大学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骨干船企应依托海工及实力优势,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发挥领航作用。小型船企应把重心放在自己擅长的细分市场,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三是船企要积极谋划进军海上风电领域,加强与风电行业企业合作。在营销策略上要注重与风机制造、风电场管理等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沟通和合作;在项目开发方面要与风机制造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合作过程中可通过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手段来促进风电装备建造,以降低海上风电商业开发的成本。

四是船企、科研院所等单位要加大研发力度,逐步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海上风电海洋装备产品。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相关技术储备,提升产品核心能力和国产化水平。可和国外船舶设计公司合作,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勘探、施工和运维等装备技术上新台阶。

风起云涌正当时,各显神通百舸争。我国海上风电隐藏的机会是巨大的,也是长时间的,只要船企紧抓机遇,主动对接海上风电,专注地做精做优产品,就一定会从中分得期望的份额。希望我国海上风电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也期待海上风电的发展给我国造船业带来新的腾飞!

猜你喜欢
造船业风电运维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基于GPS的电力运维轨迹定位系统
IT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日本造船业行贿案对中国反腐建设的启示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提高船用辅锅炉热效率方法的分析
千亿级海上风电市场加速启动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风电十大富豪身价调查